世出世间的学问能不能成就,关键就在这两个字
(2025-04-09 08:00:42)【忠孝】两个字,这两个字实在是德行感应的根本,所以注解里面在全篇是最丰富的一段。『忠孝』,「孝」是诚敬的根本,佛法建立在孝道上,中国自古以来,儒家的教学也是以「忠孝」为中心。所以受教育,什么叫教育?忠孝而已矣,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就是要学忠、要尽孝。
古人教我们「为臣尽忠,为子尽孝,这是天理之常,人伦之本」,注解开端就这四句话。为臣尽忠,这句话要用现代言语来解释,佛教人依义不依语,这句话讲得好,你要懂得它的意思。因为语言会随着时代变,意思是原则、是纲领,永远不变的。在过去帝王的时代,为臣尽忠是臣子对于君王要尽忠,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被领导对于领导的人要知道尽忠。这个意思引申来说,就是为一切人民服务要尽忠,这个意思诸位就更好懂。我们服务,服务有对象,对象是什么人?对象是人民,我们为人民服务,为众生服务,要知道尽忠。为子尽孝,这句话好懂,尽忠是依尽孝为根本,如果一个人不懂得孝,他怎么能够尽忠?
所以孝是「天理之常,人伦之本」,忠是做人的大道理。你看看中国的文字,忠这个字是中心,就是你的心要正、要中,不能有偏,不能有邪。古人给我们解释「诚敬」,诚敬是相貌,「一念不生是谓诚」。由此我们就可以体会到忠心就是一心,二心就不忠,二心你的心就偏,忠心是一念不生,生一念就不忠。由此可知,忠这个字是诚敬到极处,真诚恭敬到极处,才叫做忠。儒家的教学,佛家的教学,就是教的这个。这是天理之常,常是常道,永恒不变的,在佛法里面讲的就是法性之常、法尔如是。人能够守着常道,这个人就叫做佛,就叫做菩萨;失掉了常道,违背了常道,这个人就叫众生,就叫凡夫,可见得圣凡就从这个地方一念差别。人伦之本,做人的根本;换句话说,忠孝这两个字没有了,人伦的根本就丧失了。还有人的形状,有人的样子,实际上是不是人?不是人,只是人的样子。
天台大师讲《法华经》,将十法界展开为「百界千如」,百界从哪里来的?每一个法界里面都有十法界。譬如我们是人法界,人法界里面有人中之佛,哪个是人中之佛?忠孝两个字做到圆圆满满,丝毫没有缺陷,这就是人中之佛。人中之菩萨,忠孝两个字做到五成以上,没有圆满,这是人中的菩萨,人中的缘觉,人中的声闻。忠孝两个字能够做到十之一、二,那才是人中之人,才算得上是个人。能够做到四成、五成,人中的天人。如果做不到,违背了,人中的畜生,人中的饿鬼;完全相违背,大逆不道,人中的地狱。
每一法界都具足十法界,所以就有一百法界,每一界里面都具足十如是,所以称为百界千如。百界千如是告诉我们一个原则,告诉我们事实真相。这样再展开一百界里面,每一界里头又有十法界,就千法界,所以法界无量无边。法界从哪里来的?从我们妄想分别执着里面变现出来的,无量无边的法界,变幻无穷,这个变幻里面有一个不变的原则,这个原则就是忠孝。所以在《感应篇》,忠孝这两个字,注解占这么大的篇幅,这是古大德的慈悲、爱护,唯恐我们对这两个字认识不清楚。世出世间的学问能不能成就,关键就在这两个字;修行能不能证果,关键也在这两个字,你说这多重要!
它底下这几句话我们把它念下去,意思深广无尽。「使为臣不忠,则君复何望于臣,为子不孝,则父复何望于子,畜生禽兽之不如,安可言人乎」。这几句话现代人听到会摇头,听不进去,现代人不以为然,认为说这种话落伍了,这旧文化,应当要淘汰掉。凡是有这种观念的人,有这种行为的人,所以才招来世间的大灾难。懂得忠孝的人,懂得这个道理,懂得事实真相的人,不但不敢为非作歹,连一念邪思都不容许,哪里会造业?更何况造极重的罪业?这些意思我们同学们要多多的去想想,多观察,细心去体会,然后才知道圣人的教诲至真至善。我们绝不能迷于世俗,迷于世俗招来的苦报无有穷尽。诸位也许晓得,古今中外有许多预言都集中在这个时代,都说这个世间会有灾难。我们学佛的人不相信预言,学佛的人相信因果,如是因、如是果、如是报。佛不说预言,佛说因果,善因一定得善果,恶因一定得恶报,因果报应丝毫不爽。
摘自:《太上感应篇》讲记。第四章,福报、第四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