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正确理解:事一心、理一心

(2023-11-03 14:42:41)

《弥陀要解》:事持者。信有西方阿弥陀佛。而未达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但以决志愿求生故。如子忆母。无时暂忘。

持名念佛也分两种念法:一种叫「事持」;一种叫「理持」。得到一心之后,一种叫「事一心」,一种叫「理一心」。这也是我们应当知道的。

那么什么叫「事持」呢?就是在事相上,你在那儿持念、持名。这个「事持」同样是极其殊胜,极可宝贵的。「事持」就是我们相信有西方极乐世界,相信有阿弥陀佛,但是你还不能够深深的了达「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的道理。对于这样殊胜的般若,你还不能很真实的理解。

有的人他也说:「我也就是这样。」看着文字他也能讲,就觉得是理解了,但这种只是像考卷子似的,并没有成为他的思想。这得真正的成为思想,真正的相信承认,是自己的看法,那才是了达了。你只是看到了这个文句,或听到某个法师讲过,然后按着他的也给讲一遍,那还是鹦鹉学舌,这不能算。

但是你不了达不要紧,你只要相信有西方极乐世界,相信有阿弥陀佛,你决心下愿,「决志愿求生」,死心踏地,不贪恋这个世界,我就愿意能够尽一切的努力,争取生到西方极乐世界。

所以这里头对大家很要紧,问你愿意不愿意,说我也愿意,但这个愿意是三心两意的,来了一点别的事,就把这「愿意求往生」忘了,就被别的事给转了。这就还不大够,要真正是「决志愿求生」。「如子忆母。无时暂忘。」你念这一句佛号,像儿子孝顺,想起母亲来了,忆念母亲了,就像母亲当年想儿子那么样想。「无时暂忘。」没有什么时候把这句佛号忘了,这叫「事持」。

所以「持名」,我们要注意,并不是说我这一天念了一千,或念上三千五千,就说我已经持名了。真正要「事持」的话,就是在你有时间的时候,都要不能忘记你所修的这个法门、方法、所持的名号。但是你智慧不大够,没有了达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这样的持叫做「事持」。


《弥陀要解》:理持者。信西方阿弥陀佛。是我心具。是我心造。即以自心所具所造洪名。为系心之境。令不暂忘也。

水平再高就是「理持」。 ") 0px 100% / auto 2px repeat-x transparent;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相信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我心具,是我心造。天台宗就是「心具心造」。西方极乐世界就是我本心所具有的,阿弥陀佛也是我本心所具有的,这叫「心具」。不在我心之外,是我心里本来具有的。西方极乐世界与阿弥陀佛是我心造,是我造的。

从前耶稣教说上帝造万物,我就问他:「谁造上帝呀?」它就不平等哪,只许上帝造咱们,不许咱们造上帝。你要跟他讲「我造上帝」,他就认为你很不恭敬。

佛教就是平等,佛就是我们心造的,所以十法界就是从我们一念心中所流现出来的。所以说是难信之法啊。有人就接上说:「你这人怎么这么我慢哪。」他不知道,他只是重视了佛,而没有重视心。

上次说的咱们的山门上,那个大家称为弥勒佛,其实是错误的,称为弥勒菩萨还可以,实际上是唐朝的布袋和尚,大家说他是弥勒菩萨的化身。他的偈子嘛,「只这心心心是佛。」什么是佛?只这三个心字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十方世界最灵敏的东西了。「妙用纵横可怜生。」你有多少神通妙用,纵横自在,这些事情可怜得很,算不了什么。「一切无如心真实。」一切一切世间、出世间,没有一样能比我们自心更真实的。

所以我们要开佛知见,就是叫大家要明白自心,我们念佛还就念的是自心。

夏老师的《净修捷要》,我不是跟大家汇报了一遍吗?这讲了念佛法门,讲的十分透。「无量光寿是我本觉。」阿弥陀佛可以翻成无量光、无量寿,可以翻成无量的名字:无量清净、无量庄严、无量的无量,可以翻无穷的名字。但一个「光」一个「寿」就统摄了一切。光就遍满虚空,寿就竖穷过去、现在、未来,不可穷尽了。

无量光无量寿阿弥陀佛是谁呢?就是我们自己的本觉,我们人人所有的本觉。「起心念佛方名始觉。」我们发起了心在念佛,念「南无阿弥陀佛」或「南无无量寿佛」,这才叫做「始觉」,开始觉悟了。这个「始觉」必须得合乎「本觉」才叫觉悟。

怎么合乎「本觉」呢?我在念「阿弥陀佛」,念的是谁呀?就念的是自己的本觉嘛。「始觉」要念「阿弥陀佛」,所念的这个佛就是我们自己的「本觉」。这个「始觉」跟「本觉」不就自然合起来了吗?不是念的别的。所以「始本不离。直趋觉路。」就必然觉悟。

「暂尔相违。便堕无明。」你不念了,不念了就整个又堕到无明窠窟里去了。所以「理持」就是相信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我心之所本具,是我心之所造、所显现。就拿自心所具、所造的这个佛的这一句洪名,为「系心之境。」我的心就住于这一句上。而这一句住既然是觉悟,它就离开了四句,离开了百非。而这个心也不断灭了,就这一句绵绵密密,「令无暂忘也。」没有一会儿把这个忘掉。这一点是我们修行人的一个关键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