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要把这个摆在第一个目标,让我们得到法喜
(2023-05-24 13:20:24)
学佛的佛弟子,首先要建立坚定的信心。佛法好,我们现在尝到法味了,魔王波旬那些东西我们确实把它舍弃了,不予理会。可是我们今天的功夫,对深入经藏还不及格,为什么?法喜没有得到。真正得到法喜,这就够格了。《论语》上第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的喜悦出现了,这是功夫真正得利益。学佛,要把这个摆在第一个目标,第一个阶段、第一个目标,让我们得到法喜。无论是顺境善缘、逆境恶缘,都能生欢喜心,这可以说他入门了,他就有向上提升的机缘,他能持戒,喜欢闻法,喜欢修行。行是行为,起心动念是意业的行为,言语是口业的行为,身体动作是身业的行为。行为再多,不外乎这三大类,身、口、意。行为要跟标准脱节,就得要把它修正过来。佛法的标准是五戒十善、六和六度,佛的标准。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可以离开这个标准,这是佛弟子。逐渐逐渐到完全自然了,做到自自然然不会违背,那叫功夫得力。一丝毫勉强都没有,起心动念与佛教的相应,言语造作也相应,真正佛弟子。跟烧香拜佛没关系,不烧香、不拜佛行,佛承认你,你是他的好学生,他教你的你全落实了。每天烧香拜佛,早晚课诵都不缺,自私自利没放下,损人利己没放下,贪瞋痴慢没放下,不是佛弟子,那个烧香拜佛没用。求佛菩萨保佑你,保佑你升官发财,保佑你贪赃枉法,那佛菩萨不是变成黑社会的头目了吗?他怎么会保佑你干这个事情?这种念头对佛菩萨是侮辱,错了!哪有这种道理的?这样的心态神明都不接受,神明是正直,大公无私,他怎么会接受你的贿赂,接受你的谄媚,哪有这种道理?必须得清清楚楚、明明了瞭。所以,看到佛的三十二相,就知道那是个有道德的人,生生世世修行人,我们不能用一般的心态来看他。
文摘恭录: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第一七九集)
2013/2/1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0-0179
前一篇:老实人能得道,聪明人不能得道
后一篇:有所得的都是假得,微妙就在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