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要随着经文的教诲转变我们的观念,就是随文入观。

(2023-04-01 18:04:09)

法语 :

在初学阶段一定要熟读大经,不但要熟读,还要随着经文的教诲转变我们的观念,就是随文入观。 入是契入,包括了信解行证。 入是证,有行才有证,行是改变我们的观念; 观念的改变是因为明白道理,明理就是相信佛的教诲。 佛所说的教理行果,我们能做到信解行证,境界就转了,这是真修行,能得真实受用。

节录:

在初学阶段,大乘不能不读,特别是诸位,发心从事弘法利生这个使命,我们不但要读,还要契入。 我们说契入,就是古大德常讲的「随文入观」。 这四个字的意思,我们展开经卷,随着经文的教诲转变我们的观念,就叫随文入观。 入是契入,入的意思把「信解行证」全都包括了。 入是证,你怎么能证? 当然你有行; 行是什么? 观念改变就是行。 怎样改变观念? 道理明白了,理解了; 你怎么会明理的? 相信佛的教诲。 佛所说的教理行果,我们学生能做到的信解行证,这就转境界了,这就是随文入观的意思,得真受用,这是真修行。

修行的法门无量无边,这是教下真正修行的方法,经卷一展开,入佛的境界。 入境界最重要是保持,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都能够保持而不失,那就是不退转,哪有不成就的道理? 这个本事学到了,什么样妖魔鬼怪我们也不会恐惧,我们有能力帮助他们同成佛道,大圆满的解决。 这是佛教导我们的,这才是真实、究竟、美满。

净宗同学,我过去常常劝导大家,你修学净宗从那里下手呢? 我劝导大家是先把《无量寿经》念三千遍,从这里下手。 三千遍念完了怎么办? 我遇到不少人这样问我,我说:「你再念三千遍」。 念经并不是目的,念经是手段,念经真正的用意是修根本智。

三千遍一定念得很熟,经里面的教训,你都能够记得住。 三千遍读完之后,第二个阶段再教你念三千遍,跟第一个阶段用意不一样。 第一个阶段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目的教你熟记。 第二个阶段教你思考,换一句话说,着重在理解。 第一个阶段着重在记忆、熟记,第二个阶段研究、理解,体会佛在经上讲的意思,像开经偈里面所说的,「愿解如来真实义」,这是第二个阶段,你真的明白了,真的懂了。

然后再进入第三个阶段,是要把经里面的教训、理论、方法,完全变成我们自己的思想、生活、行为,这就成功了,你才真正得到佛法修学的受用。 绝对不是把经念给佛菩萨听,每天在家里供养佛像,在佛菩萨面前念几遍经,「我很乖,你叫我念,我天天都念给你听了。」 与自己生活行为毫不相干,这样读经一点用都没有。

那所谓是“口善”,你念经总比骂人好,好处在那里? 好处就这么一点。 对你的德行,对你的学问,对你的生活的改善,完全没有帮助! 所以在修学过程当中,我教大家是这个方法。 熟记、深解、实行,要把它做到。 与古大德所讲的「信解行证」这四个阶段也能配合。

这是我对大家提倡读经的用意,希望大家要明白。 绝不是念三千遍之后,就得佛菩萨保佑,将来能保证往生,我没有说这个话。 如果你能够理解、能够实行,那可以说你得到保证了,决定保证往生。 我也曾经说过,《无量寿经》就是我们凡夫求生净土的保证书,但是这个保证书,你一定要知道熟记、理解、实行,才能真正达到保证。 只是读诵,不能理解也不能实行,没有用处的,只可以说种一点善根,这一生当中得不到结果,希望大家要细心去体会,要认真努力。

「于此经中,生导师想」。 导师是佛,佛门里面称佛为导师,他指导我们、引导我们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为圣,这是导师。 我们在世间找不到老师,经典是老师,所以用这部经典做导师。 导师是谁? 是阿弥陀佛,你真找到好老师。 释迦牟尼佛做助教,阿弥陀佛是老师,你能不成就吗?

展开经卷,如同老师在面前,真诚恭敬。 真诚恭敬心生不起来,这些经教你接收不了,你入不进去,真诚恭敬心就契入了。 印光大师说得非常好,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你入一分; 十分诚敬你入十分,你得十分利益; 没有真诚恭敬,佛菩萨示现在你面前也没用。 所以,疑真的是菩萨最大的忧患、最严重的障碍,不是从外头来的。

随着经文,我们自己契入境界; 也就是讲,随着经文,把我们自己的观念改变了,这就变成功德,这个对自己有大利益。 最好的榜样就是《华严经》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你看看,他参访一位善知识,他真的是随文入观、随语入观,善知识给他开示,随语入观,随行入观,看到善知识的行为,这种修行厉害! 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统统是智慧。

随着经文改变自己的观念,把自己无量劫来那一种习气、染习统统改正过来了,这是上上根人! 这个经没有白念,没有白看,遍遍契入如来果地上境界。 我们要学会这种修行方法,对于自己就有大利益了。

佛教导我们信解行证,对佛陀的教法,首先我们要建立信心,信了之后要求解,要把佛的教诲搞清楚、搞明白,然后如教修行。 修行里面,最重要的就是调伏我们的妄心、起心动念。 行这个字是说行为,行为有善有恶,起心动念由意念指挥我们言语造作。 所以修行从哪里修? 如果说是从言行上来修也算不错,那不是根本,还是在枝叶上修; 根本是起心动念,根本修好了,枝叶自然茂盛,这肯定的,也就是圆满的调伏。

你不真干不行。 儒家也重视真干,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后头是笃行,这真干。 佛家讲得更重,信解行证,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是信解,后头有行,不但要行,还要证。 行就是笃行,儒家没有讲证果,佛家讲后头有证,这个证就是阿罗汉、菩萨、佛陀,得要放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