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第六十九回大义精解(决定版)(续)
(2019-11-18 21:55:44)
三人回至厅上,把前项药饵搅和一处,搓了三个大丸子。行者道:“兄弟,忒大了。”八戒道:“只有核桃大,若论我吃,还不彀一口哩!”遂此收在一个小盒儿里。兄弟们连衣睡下,一夜无词,早是天晓。
搓了三个大丸子,三乃三宝之数,比喻体相用皆得转。常言道:“事不过三”,就是指必转之义。还有,人生于寅,寅也是三之理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却说那国王耽病设朝,请唐僧见了,即命众官快往会同馆参拜神僧孙长老取药去。多官随至馆中,对行者拜伏于地道:“我王特命臣等拜领妙剂。”行者叫八戒取盒儿,揭开盖子,递与多官。多官启问:“此药何名?好见王回话。”行者道:“此名乌金丹。”八戒二人暗中作笑道:“锅灰拌的,怎么不是乌金!”多官又问道:“用何引子?”行者道:“药引儿两般都下得。有一般易取者,乃六物煎汤送下。”多官问:“是何六物?”行者道:“半空飞的老鸦屁,紧水负的鲤鱼尿,王母娘娘搽脸粉,老君炉里炼丹灰,玉皇戴破的头巾要三块,还要五根困龙须:六物煎汤送此药,你王忧病等时除。”多官闻言道:“此物乃世间所无者,请问那一般引子是何?”行者道:“用无根水送下。” 众官笑道:“这个易取。”行者道:“怎见得易取?”多官道:“我这里人家俗论:若用无根水,将一个碗盏,到井边,或河下,舀了水急转步,更不落地,亦不回头,到家与病人吃药便是。”行者道:“井中河内之水,俱是有根的。我这无根水,非此之论,乃是天上落下者,不沾地就吃,才叫做无根水。”多官又道:“这也容易。等到天阴下雨时,再吃药便罢了。”
此名乌金丹。就是太阳,纯阳,漏尽一切烦恼,是纯阳的本具功德利益。药引儿两般都下得。有一般易取者,乃六物煎汤送下。佛法修行有二条大道,一条自力门,一条他力门。一般误以为自力依靠自己,自然要容易一些。半空飞的老鸦屁,紧水负的鲤鱼尿,王母娘娘搽脸粉,老君炉里炼丹灰,玉皇戴破的头巾要三块,还要五根困龙须。这是自力门的方法,在一切法里用心游刃有余,达到不可思议的境界。半空飞的老鸦屁,鸦,邪见;邪见本来是谬误,谬误不着边际,自然就像半空飞,这些谬误就比作屁。紧水负的鲤鱼尿,鲤鱼,是世间理的相续相;尿,世间相;紧水负,比喻游得急速。就好比,在世间现象中能见到光波动的频率。王母娘娘搽脸粉,王母娘娘,代表功德母;搽脸粉,功德的相貌,即生相的过程,这个必须要破生相无明。老君炉里炼丹灰,老君炉,道体;炼丹,显事之规律;灰,留下的痕迹。玉皇戴破的头巾要三块,玉皇,德之总名;头巾,名号;戴破的,不符合德用的;三块,体、相、用。五根困龙须,龙须,乃根性也;五根,即眼耳鼻舌身也。这些事都是无法获得的事情,喻世间乌有之事,让众生无从攀缘罢了。就是要打消一般狂妄自负的人好高骛远的心理。禅家讲开悟需要“七朝帝王福,九世状元才。” 若用无根水,将一个碗盏,到井边,或河下,舀了水急转步,更不落地,亦不回头,到家与病人吃药便是。无根水,比喻不造业。急转步,更不落地,亦不回头,这是一般人理解的不造业。前一念与后一念不关联,则能治病。这个事小乘极果能做到,须能舍尽念头,执守幽闲,即不落地。井中河内之水,俱是有根的。取了世间相,如何又不落根尘呢?我这无根水,非此之论,乃是天上落下者,不沾地就吃,才叫做无根水。这就是念佛法门强调的清净心,念而无念,无念而念。
遂拜谢了行者,将药持回献上。国王大喜,即命近侍接上来。看了道:“此是甚么丸子?”多官道:“神僧说是乌金丹,用无根水送下。”国王便教宫人取无根水,众官道:“神僧说,无根水不是井河中者,乃是天上落下不沾地的才是。”国王即唤当驾官传旨,教请法官求雨。众官遵依出榜不题。
无根水不是井河中者,井,乃困;河,乃迷惑。修行人怎么可能取世故人情为真实义?非也。
却说行者在会同馆厅上叫猪八戒道:“适间允他天落之水,才可用药,此时急忙,怎么得个雨水?我看这王,倒也是个大贤大德之君,我与你助他些儿雨下药,如何?”八戒道:“怎么样助?”行者道:“你在我左边立下,做个辅星。”又叫沙僧,“你在我右边立下,做个弼宿,等老孙助他些无根水儿。”好大圣,步了罡诀,念声咒语,早见那正东上,一朵乌云,渐近于头顶上。叫道:“大圣,东海龙王敖广来见。”行者道:“无事不敢捻烦,请你来助些无根水与国王下药。”龙王道:“大圣呼唤时,不曾说用水,小龙只身来了,不曾带得雨器,亦未有风云雷电,怎生降雨?”行者道:“如今用不着风云雷电,亦不须多雨,只要些须引药之水便了。”龙王道:“既如此,待我打两个喷涕,吐些涎津溢,与他吃药罢。”行者大喜道:“最好!最好!不必迟疑,趁早行事。”
你在我右边立下,做个弼宿,等老孙助他些无根水儿。将三心合为一心,自然能无事不办。步了罡诀,念声咒语,罡,天罡,即道德规律。东海龙王敖广来见。东海乃用心之海,合于龙头,即是合于体性,此是金丹之趣也。阳神之用,可以行世间事,而不染世间意。待我打两个喷涕,吐些涎津溢,与他吃药罢。不着风云雷电,从龙头所生者,当下念起之德。
那老龙在空中,渐渐低下乌云,直至皇宫之上,隐身潜象,噀一口津唾,遂化作甘霖。那满朝官齐声喝采道:“我主万千之喜!天公降下甘雨来也!”国王即传旨,教:“取器皿盛着,不拘宫内外及官大小,都要等贮仙水,拯救寡人。”你看那文武多官并三宫六院妃嫔与三千彩女,八百娇娥,一个个擎杯托盏,举碗持盘,等接甘雨。那老龙在半空,运化津涎,不离了王宫前后,将有一个时辰,龙王辞了大圣回海。众臣将杯盂碗盏收来,也有等着一点两点者,也有等着三点五点者,也有一点不曾等着者,共合一处,约有三盏之多,总献至御案。真个是异香满袭金銮殿,佳味熏飘天子庭!
你看那文武多官并三宫六院妃嫔与三千彩女,八百娇娥,一个个擎杯托盏,举碗持盘,等接甘雨。文武百官,嫔妃彩女等等,比作国王的精气神,都接得甘露,即是与理相通,大病告愈之兆也。共合一处,约有三盏之多,三盏,比喻三皈之趣,自然法喜充满也。
那国王辞了法师,将着乌金丹并甘雨至宫中,先吞了一丸,吃了一盏甘雨;再吞了一丸,又饮了一盏甘雨;三次,三丸俱吞了,三盏甘雨俱送下。不多时,腹中作响,如辘轳之声不绝,即取净桶,连行了三五次,服了些米饮,敧倒在龙床之上。有两个妃子,将净桶捡看,说不尽那秽污痰涎,内有糯米饭块一团。妃子近龙床前来报:“病根都行下来也!”国王闻此言甚喜,又进一次米饭。
三次,三丸俱吞了,三盏甘雨俱送下。比喻三皈依的落实。连行了三五次,服了些米饮,敧倒在龙床之上。比喻除三毒五浊。服了些米饮,比喻和合了禅趣。内有糯米饭块一团。人在道中,必得道德之利养,这是《西游记》里米饭的本义。糯,米需,比喻一切事离不开理。块一团,问题在于需要多少是不是我们能做主的?非也。贪则结块成团,堵塞心源。国王闻此言甚喜,又进一次米饭。从米饮到米饭,利益变得实在。这里用米饮米饭,米,乃迷字去掉走字,精字去掉青边,道德之功也。
少顷,渐觉心胸宽泰,气血调和,就精神抖擞,脚力强健。下了龙床,穿上朝服,即登宝殿见了唐僧,辄倒身下拜。那长老忙忙还礼。拜毕以御手搀着,便教阁下:“快具简帖,帖上写朕再拜顿首字样,差官奉请法师高徒三位。一壁厢大开东阁,光禄寺排宴酬谢。”多官领旨,具简的具简,排宴的排宴,正是国家有倒山之力,霎时俱完。
一壁厢大开东阁,光禄寺排宴酬谢。大开东阁,念下合智体,与无量光和合,因此得光禄排宴之德。
却说八戒见官投简,喜不自胜道:“哥啊,果是好妙药!今来酬谢,乃兄长之功。”沙僧道:“二哥说那里话!常言道:‘一人有福,带挈一屋。’我们在此合药,俱是有功之人,只管受用去,再休多话。”咦!你看他弟兄们俱欢欢喜喜,径入朝来。
常言道:“一人有福,带挈一屋。”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是世间规律,因此成人之美,是非常重要的生活艺术。不过,凡夫常常以贪嗔痴三毒障碍随喜功德。净土法门的殊胜也在这里看出来了,果教派,他力门,就是要我们放下万缘,直接去分享阿弥陀佛的成果。
众官接引,上了东阁,早见唐僧、国王、阁老,已都在那里安排筵宴哩。这行者与八戒、沙僧,对师父唱了个喏,随后众官都至,只见那上面有四张素桌面,都是吃一看十的筵席。前面有一张荤桌面,也是吃一看十的珍馐。左右有四五百张单桌面,真个排得齐整:
古云:“珍馐百味,美禄千锺。琼膏酥酪,锦缕肥红。”宝妆花彩艳,果品味香浓。斗糖龙缠列狮仙,饼锭拖炉摆凤侣。荤有猪羊鸡鹅鱼鸭般般肉,素有蔬肴笋芽木耳并蘑菇。几样香汤饼,数次透酥糖。滑软黄粱饭,清新菰米糊。色色粉汤香又辣,般般添换美还甜。君臣举盏方安席,名分品级慢传壶。
只见那上面有四张素桌面,都是吃一看十的筵席。前面有一张荤桌面,也是吃一看十的珍馐。素,代表自受用清净;荤,代表他受用圆满。不论荤素,都是吃一看十的筵席,表示自性功德广大如海,永远没有办法享受穷尽。世间富贵的人在钱财上可能花不尽,但从受用上讲,却十分有限,总是吃喝玩乐的那点事。因此佛家常常说:“世味哪有法味浓啊!”
珍馐百味,美禄千锺。入实之味,百界千如。琼膏酥酪,锦缕肥红。法法醍醐,生生不息。宝妆花彩艳,果品味香浓。性德随缘现,事事都圆满。斗糖龙缠列狮仙,饼锭拖炉摆凤侣。性德之密全仗智慧猛利,性德之实依托事相庄严。荤有猪羊鸡鹅鱼鸭般般肉,素有蔬肴笋芽木耳并蘑菇。他受用,感化一切有情可染众生;自受用,觉了一切无情清净众生。几样香汤饼,数次透酥糖。饼,食并,与米饭有不同,表示与法一体之法喜。汤,氵昜,道之阳,即道之实也。香,也表和合之趣。几样香汤饼,乃种种和合之法喜也。数次透酥糖,类似于醍醐灌顶之透彻也。滑软黄粱饭,清新菰米糊。大做梦中佛事,宴坐水月道场。色色粉汤香又辣,般般添换美还甜。法喜时时常新,色相美仑美奂。君臣举盏方安席,名分品级慢传壶。修行证果位次品级非常多,因此法喜无边无际。
那国王御手擎杯,先与唐僧安坐,三藏道:“贫僧不会饮酒。”国王道:“素酒,法师饮此一杯,何如?”三藏道:“酒乃僧家第一戒。”国王甚不过意道:“法师戒饮,却以何物为敬?”三藏道:“顽徒三众代饮罢。”国王却才欢喜,转金卮,递与行者。行者接了酒,对众礼毕,吃了一杯。国王见他吃得爽利,又奉一杯。行者不辞,又吃了。国王笑道:“吃个三宝锺儿。”行者不辞,又吃了。国王又叫斟上,“吃个四季杯儿。”
三藏道:“贫僧不会饮酒。”自性功德不存在任何喜乐之事,只有清净平等觉。三藏道:“顽徒三众代饮罢。”顽徒,比喻产生作用。三众,就是心意识为代表的,各有各个作用。国王笑道:“吃个三宝锺儿。”三三昧得转。
八戒在旁见酒不到他,忍得他啯啯咽唾,又见那国王苦劝行者,他就叫将起来道:“陛下,吃的药也亏了我,那药里有马——”这行者听说,恐怕呆子走了消息,却将手中酒递与八戒。八戒接着就吃,却不言语。国王问道:“神僧说药里有马,是甚么马?”行者接过口来道:“我这兄弟,是这般口敞,但有个经验的好方儿,他就要说与人。陛下早间吃药,内有马兜铃。”国王问众官道:“马兜铃是何品味?能医何证?”时有太医院官在旁道:“主公:兜铃味苦寒无毒,定喘消痰大有功。通气最能除血盅,补虚宁嗽又宽中。”国王笑道:“用得当!用得当!猪长老再饮一杯。”呆子亦不言语,却也吃了个三宝锺。国王又递了沙僧酒,也吃了三杯,却俱叙坐。
呆子亦不言语,却也吃了个三宝锺。国王又递了沙僧酒,也吃了三杯,却俱叙坐。八戒沙僧与悟空是一心三德,自然是功德利益均沾。都是一心三昧,空假中三观表义。陛下早间吃药,内有马兜铃。马,指意马。化解业障的办法,就是让意马兜铃,意不离性令也。因此,如此不离性德,才是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马兜铃,恰恰正是无住生心的味道。下一回故事的紫金铃亦是其中道理的演义。从马转铃,金得令取代世间赛太岁。
饮宴多时,国王又擎大爵奉与行者。行者道:“陛下请坐,老孙依巡痛饮,决不敢推辞。”国王道:“神僧恩重如山,寡人酬谢不尽,好歹进此一巨觥,朕有话说。”行者道:“有甚话说了,老孙好饮。” 国王道:“寡人有数载忧疑病,被神僧一贴灵丹打通,所以就好了。”行者笑道:“昨日老孙看了陛下,已知是忧疑之疾,但不知忧惊何事?”国王道:“古人云:‘家丑不可外谈。’奈神僧是朕恩主,惟不笑方可告之。”行者道:“怎敢笑话,请说无妨。” 国王道:“神僧东来,不知经过几个邦国?”行者道:“经有五六处。”又问:“他国之后,不知是何称呼。”行者道:“国王之后,都称为正宫、东宫、西宫。”国王道:“寡人不是这等称呼:将正宫称为金圣宫,东宫称为玉圣宫,西宫称为银圣宫。现今只有银、玉二后在宫。”行者道:“金圣宫因何不在宫中?”国王滴泪道:“不在已三年矣。” 行者道:“向那厢去了?”国王道:“三年前,正值端阳之节,朕与嫔后都在御花园海榴亭下解粽插艾,饮菖蒲雄黄酒,看斗龙舟。忽然一阵风至,半空中现出一个妖精,自称赛太岁,说他在麒麟山獬豸洞居住,洞中少个夫人,访得我金圣宫生得貌美姿娇,要做个夫人,教朕快早送出。如若三声不献出来,就要先吃寡人,后吃众臣,将满城黎民,尽皆吃绝。那时节,朕却忧国忧民,无奈将金圣宫推出海榴亭外,被那妖响一声摄将去了。寡人为此着了惊恐,把那粽子凝滞在内,况又昼夜忧思不息,所以成此苦疾三年。今得神僧灵丹服后,行了数次,尽是那三年前积滞之物,所以这会体健身轻,精神如旧。今日之命,皆是神僧所赐,岂但如泰山之重而已乎!”
饮宴多时,国王又擎大爵奉与行者。《西游记》中国王代表一方功德主, 西方取经无非积功累德,开悟证真。国王给心王敬酒,实际上心与境打成一如的功行。反过来,心又将功德利益扩大到圆满无碍。寡人有数载忧疑病,被神僧一贴灵丹打通,所以就好了。疑是佛教专有名词,唯识论六曰:‘云何为疑?于诸谛理,犹豫为性,能障不疑善品为业。谓犹豫者,善不生故。’大乘义章六曰:‘疑者于境不决犹豫曰疑,有二种:一者疑事,如夜观树疑为是人为非人等。二者疑理,疑诸谛等。小乘法中,唯取疑理,说为疑使。大乘通取,皆须断故。’寡人不是这等称呼:将正宫称为金圣宫,东宫称为玉圣宫,西宫称为银圣宫。现今只有银、玉二后在宫。疑未断尽,性德不显。金圣,比喻性德;玉圣,比喻体;银圣,比喻相。治国平天下,根本上看,就是体相用三而一,一而三方为究竟。众生苦难源于此患,故而修行,无非明心见性而已。三年前,正值端阳之节,朕与嫔后都在御花园海榴亭下解粽插艾,饮菖蒲雄黄酒,看斗龙舟。这段故事也是寓意写成,三年前在《西游记》里一个定数,相当于无始劫来。自然后面的故事,一定是一念无明生三细,境界为缘生六粗的过程。御花园,比喻真实利益之体性;海榴亭,比喻是众生世界海。解粽,比喻是体解道体之宗,米是精华。插艾,比喻发心修道;艾,乂上草,乂是爻意,易道,草是生心。菖蒲,乃昌浦之心也,昌者,纯阳也;浦者,水甫,喻道德也。雄黄,阳土也,即诸佛净土也。看斗龙舟。斗,比喻北斗,龙,即龙华;舟,法船也。忽然一阵风至,半空中现出一个妖精,自称赛太岁,赛太岁,赛是比量境,《西游记》应用多次。执着比量,就是众生的分别心,因此将智慧道德转化成了诸世间法。说他在麒麟山獬豸洞居住,洞中少个夫人,访得我金圣宫生得貌美姿娇,要做个夫人,教朕快早送出。麒麟山,世间众宝之聚会所在。獬豸洞,獬,错解;豸,解;洞,迷障。误解大道产生所知障,金圣宫即被转化成种种意识形态。认意识为大道,就是糯米粽子的根本意味,糯米就是米需米,与这段故事巧妙吻合。吴承恩先生的智慧如虹霓吐颖,信手拈来,令人叹绝。
行者闻得此言,满心喜悦,将那巨觥之酒,两口吞之,笑问国王曰:“陛下原来是这等惊忧!今遇老孙,幸而获愈,但不知可要金圣宫回国?”那国王滴泪道:“朕切切思思,无昼无夜,但只是没一个能获得妖精的。岂有不要他回国之理!”行者道:“我老孙与你去伏妖邪,那时何如?”国王跪下道:“若救得朕后,朕愿领三宫九嫔,出城为民,将一国江山尽付神僧,让你为帝。”八戒在旁见出此言行此礼,忍不住呵呵大笑道:“这皇帝失了体统!怎么为老婆就不要江山,跪着和尚?” 行者急上前,将国王搀起道:“陛下,那妖精自得金圣宫去后,这一向可曾再来?”国王道:“他前年五月节摄了金圣宫,至十月间来,要取两个宫娥,是说伏侍娘娘,朕即献出两个。至旧年三月间,又来要两个宫娥;七月间,又要去两个;今年二月里,又要去两个;不知到几时又要来也。” 行者道:“似他这等频来,你们可怕他么?”国王道:“寡人见他来得多遭,一则惧怕,二来又恐有伤害之意,旧年四月内,是朕命工起了一座避妖楼,但闻风响,知是他来,即与二后九嫔入楼躲避。”行者道:“陛下不弃,可携老孙去看那避妖楼一番,何如?”那国王即将左手携着行者出席,众官亦皆起身。猪八戒道:“哥哥,你不达理!这般御酒不吃,摇席破坐的,且去看甚么哩?”国王闻说,情知八戒是为嘴,即命当驾官抬两张素桌面,看酒在避妖楼外伺候。呆子却才不嚷,同师父沙僧笑道:“翻席去也。”
满心喜悦,将那巨觥之酒,两口吞之,巨觥,巨,体德大也。觥,角光,无量光之每一光也。两口吞之,一是得体,二是生用。修行上讲,先得根本智,再成就后得智。朕愿领三宫九嫔,出城为民,将一国江山尽付神僧,让你为帝。这一句表面上看,像是世俗好色之国王,在这里其实不然。这里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心境不可分离,达唯心净土也。八戒在旁见出此言行此礼,忍不住呵呵大笑道:“这皇帝失了体统!怎么为老婆就不要江山,跪着和尚?”这种事若从世俗的角度看,连八戒都瞧不起了。有人说:“英雄难过美人关。”其实那能算得上英雄吗?实足六欲凡夫。是说伏侍娘娘,朕即献出两个。至旧年三月间,又来要两个宫娥;七月间,又要去两个;今年二月里,又要去两个;不知到几时又要来也。不见性,功德怎么能保得住?福报渐渐失去,三界火宅哪有安稳之处?念念有染,功德渐失,地狱必定是老家。国王闻说,情知八戒是为嘴,即命当驾官抬两张素桌面,看酒在避妖楼外伺候。这是说修行的果报,不论做什么事,都不离法喜充满。修行到了一定的境界,证位不退,行不退和念不退。
一行文武官引导,那国王并行者相搀,穿过皇宫到了御花园后,更不见楼台殿阁。行者道:“避妖楼何在?”说不了,只见两个太监,拿两根红漆扛子,往那空地上掬起一块四方石板。国王道:“此间便是。这底下有三丈多深,穵成的九间朝殿,内有四个大缸,缸内满注清油,点着灯火,昼夜不息。寡人听得风响,就入里边躲避,外面着人盖上石板。”行者笑道:“那妖精还是不害你,若要害你,这里如何躲得?”
只见两个太监,拿两根红漆扛子,往那空地上掬起一块四方石板。两个太监,代表空有二边未见性;未见性,心必有为,如同拿两根红漆扛子,凭空掬起四句,空,有,不空不有,亦空亦有。这底下有三丈多深,穵成的九间朝殿,在这些见解上深入下去,可以幻化出无穷尽的世界。穵成,即空的变形。内有四个大缸,缸内满注清油,点着灯火,昼夜不息。在这样的境界里,境界观照的清楚明白,而不致着魔。那妖精还是不害你,若要害你,这里如何躲得?即便是昼夜点灯,知道事物的来龙去脉,还是一种心境错位态。这个状态本身还是魔道,如何说躲得了魔害?
正说间,只见那正南上呼呼的,吹得风响,播土扬尘,唬得那多官齐声报怨道:“这和尚盐酱口,讲起甚么妖精,妖精就来了!”慌得那国王丢了行者,即钻入地穴,唐僧也就跟入,众官亦躲个干净。八戒、沙僧也都要躲,被行者左右手扯住他两个道,“兄弟们,不要怕得,我和你认他一认,看是个甚么妖精。”八戒道:“可是扯淡!认他怎的?众官躲了,师父藏了,国王避了,我们不去了罢,衒的是那家世!”那呆子左挣右挣,挣不得脱手,被行者拿定多时,只见那半空里闪出一个妖精。你看他怎生模样:
九尺长身多恶狞,一双环眼闪金灯。
两轮查耳如撑扇,四个钢牙似插钉。
鬓绕红毛眉竖焰,鼻垂精准孔开明。
髭髯几缕朱砂线,颧骨崚嶒满面青。
两臂红筋蓝靛手,十条尖爪把枪擎。
豹皮裙子腰间系,赤脚蓬头若鬼形。
正说间,只见那正南上呼呼的,吹得风响,每次如此,唯心所现,道理决定。南上呼呼的,智慧为用的问题。播土扬尘,说明对境界的认识有误,出现了法尘。八戒、沙僧也都要躲,被行者左右手扯住,一切正邪都只能是心心所来体证,因此悟空、悟能和悟净要同时起作用,缺一不可。那呆子左挣右挣,挣不得脱手,被行者拿定多时,这就是功夫层次上来了的结果。上一回学会了陀罗尼的总持法,不会再退转了。《首楞严经》中有弟子问佛,众生本来是佛,因一念无明而有三细六粗。如果将来修行成佛,还会不会再有一念无明呢?看了这里的情况,就会放心了。佛是有始无终,众生一旦觉悟成佛,则一切皆永恒了。这个赛太岁的先锋官,自然是浊相妄念对应形像。
九尺长身多恶狞,九是大数,无穷尽的世间景色,常伴种种苦难。一双环眼闪金灯。相因性显,但执迷境,故是闪金灯;环眼是指无情的轮回,一双是因果相续。
两轮查耳如撑扇,先锋官是侦察员,具查听之能。四个钢牙似插钉,依四大而有境界相。
鬓绕红毛眉竖焰,鬓,对应意识;眉毛,对应见解。竖焰,比喻炽盛,不清净。鼻垂精准孔开明,鼻,乃出入息;精准孔,比喻心息与境界精准对应;即心随境界转,现什么境界,就生什么样的心理信息。
髭髯几缕朱砂线,髭髯与口相对应,因此代表领受。朱,赤;砂,代表识尘;纯粹是识尘相续相。颧骨崚嶒满面青。刻薄之相,无有福德可言。
两臂红筋蓝靛手,劳苦之相。两臂,是二心,即心境相对。红筋,有为。蓝靛手,无明思量之心。十条尖爪把枪擎。贪败之相。合十是放下万缘,十条尖爪是攀缘之心。把枪擎,因果果因相续不断。
豹皮裙子腰间系,豹皮,代表尘缘之境;腰间,代表身行之中。赤脚蓬头若鬼形。鬼形比喻虚妄之相,赤脚,没有立场;蓬头,诸法空相。与主人的犼相符合,是对空的邪见。因为是从空而有,所以赤脚,比喻着了诸法空相。后面犼被观音菩萨收伏,显然是错在了中道正观的把握上。
行者见了道:“沙僧,你可认得他?”沙僧道:“我又不曾与他相识,那里认得!”又问:“八戒,你可认得他?”八戒道:“我又不曾与他会茶会酒,又不是宾朋邻里,我怎么认得他!”行者道:“他却象东岳天齐手下把门的那个醮面金睛鬼。”八戒道:“不是!不是!”行者道:“你怎知他不是?”八戒道:“我岂不知,鬼乃阴灵也,一日至晚,交申酉戌亥时方出。今日还在巳时,那里有鬼敢出来?就是鬼,也不会驾云。纵会弄风,也只是一阵旋风耳,有这等狂风?或者他就是赛太岁也。”行者笑道:“好呆子!倒也有些论头!既如此说,你两个护持在此,等老孙去问他个名号,好与国王救取金圣宫来朝。”八戒道:“你去自去,切莫供出我们来。”行者昂然不答,急纵祥光,跳将上去。咦!正是:
安邦先却君王病,守道须除爱恶心。
行者见了道:“沙僧,你可认得他?”沙僧道:“我又不曾与他相识,那里认得!”行者为什么要问沙僧?其中的道理就是新境界,菩萨又称为变异生死,就是这个道理。只有证到了圆满佛,再不会有不知道的境界了。又问:“八戒,你可认得他?”八戒道:“我又不曾与他会茶会酒,又不是宾朋邻里,我怎么认得他!”这里八戒的茶和酒,一是指禅心,一是指法喜,都是全新境界。他却像东岳天齐手下把门的那个醮面金睛鬼。行者也没有见到过,只是说像,相似的境界。东岳天齐,出自封神榜,黄飞虎。黄是中黄体色,飞虎就是生灭之假相。东岳,乃生心之位,天齐,指生灭,所谓天者生灭性也。如同物理学的天齐就是量子现象一样,没有一个物质现象不是以此为根本的。手下把门的那个,把门就是生灭相续。醮面,西焦之相,即性德依有为而起生灭相。金睛鬼,指每一生灭与体性不二,因此有金睛之功,然而随了妄想,做成了鬼趣。鬼乃阴灵也,一日至晚,交申酉戌亥时方出。人多在白天活动,鬼只在晚间出行,因为见不得光。饿鬼之苦,一般人都没有留心,家里死了人,都以为去了鬼道,与人间差不多。清明节烧纸钱,还有人烧手机和电视,甚至汽车和飞机。其实,鬼哪有能力享受这些,连一口水都喝不到。不要说喝不到水,甚至多少年听不到水的名字,你就能明白为什么叫饿鬼道。口干得满嘴冒火,因此喜欢聚集在阴暗潮湿之处。房宅的风水学里有这些内容,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真正的原因。比如房间下面不能有暗沟,住在里面的人会生病。人在阴暗潮湿的地方会得风湿,这种病是医药没有办法解决的。真正知道了原因,就好理解了它难治了。这种病只能用特医治,除此之外,就是自己好好地修行,念佛诵经都很好。现在人不怕死的,一般有二种错误认识,一个是以为死了成为鬼,还能出来吓人,复仇;另一种认为人死如灯灭了。如果没有修行,或者修行不持戒,最好的结果是去畜生道,如果布施学得不错,有可能投生到宠物。可是变成畜生身,要经历的生死次数就太多了。进去不难,出来很难。难保生生都是宠物吧?总是被弱肉强食的,实在是苦啊。就是鬼,也不会驾云。纵会弄风,也只是一阵旋风耳,有这等狂风?修行不错的人,有贪心,也投生为鬼,修行使他有威德,即会弄风。有些有特异功能的人,在世间也有贪心,死后也会成为有神通的鬼。鬼的心量小,只能形成旋风。或者他就是赛太岁也。在一切法里做主宰者,当然能弄狂风。太岁本来的意思是在境界里得令,好比电磁感应一样,互为太岁。赛太岁,顾名思意,不是得正令,而是得妄令。我们凡夫的起心动念就好比这个赛太岁,把我们自性功德全部盖覆起来了。因此本回故事里,赛太岁可以让国王与王后不能相见。依报要随着正报转,就是降伏这个赛太岁。你去自去,切莫供出我们来。不要把心所和识用供出来,其实这一回故事是说观照,主要是悟空出力的问题。
安邦先却君王病,守道须除爱恶心。这一句是总结本回故事转境先转心,把心里的执着先放下,然后才能把分别心消除。
毕竟不知此去,到于空中,胜败如何,怎么擒得妖怪,救得金圣宫,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