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六十三回大义精解(决定版)
(2019-05-17 15:33:08)《西游记》六十三回大义精解(决定版)
第六十三回 二僧荡怪闹龙宫 群圣除邪获宝贝
一、释题
二僧:指悟空和八戒合而为一之后的清净心,这样的用心方可称为僧。僧是宝,释迦牟尼佛建立僧团的道理就是启发世人领悟宇宙人生的真相,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方法论。只有将心心所合而为一,就可以转凡为圣,离苦得乐,光宗耀祖。
荡怪:僧本身就具有降妖伏怪的作用,因为妖怪都是不清净的心建立的。荡,是指整体上的作用,不是对一个二个清除,而是从根本上取缔。
闹龙宫:既然是从根本上,必定会触到根本,妖怪的根本是错误的见解,故事里就是龙宫。碧波潭里的龙宫,就是我们用二心建立的不清净。这正是僧宝的本分事,清净本心,能还宇宙人生以真实的面目。按科学发现来说,就是各大星系的中央黑洞,那是物质与精神的集中表现。目前科学家已经对遥远的星系拍摄了照片,对黑洞的认识水平还很肤浅,还不明白万有引力的实质。龙宫能偷明珠,就像看上去黑洞把光子都吸进去一样。事实上,黑洞是星系物质的根,恒星和行星只是这根上的枝叶。整个根与枝叶的关系就是一棵菩提树,即宇宙人生的事实真相。
群圣:是指清净心里本具的功德。心清净了,群圣自然就出现了。佛开示说念佛人即有二十五位菩萨来护法,原因就是念佛人心清净了,功德自然也就现前了。这里的群圣特指二郎神的七兄弟等。清净心里兑现的功德利益,随顺性德而显露的破谜开悟的过程。
除邪:邪是邪恶,与正义相违的对立心,清净心现前,圣义现前,邪恶自然就消失了。邪,就是这里的迷惑,包括清理了龙宫的群妖。打败了九头虫,不让此心再随境界的生灭而有念头的头出头没。这个除邪的过程不是有为的,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获宝贝:宝贝就是那个明珠,是我们本心里具有的常光。不是缘生的光明,缘生的不是常的,是无常的,有生灭的体质。就像电磁一样,交生的。交生的会不断地变化,常住的则没有变化,本来面目是指常住的真心。这个光明一现前,修行人的福报就兑现了。一切利益不求自得,故事里说是邻国的进贡。比喻“何其自性,本自具足”的功德和利益。这样的宝贝才是真正的宝贝,我们世界上的宝贝都是没有真正价值的。黄金、钻石,钱币,等等都只相当于货币,需要兑换成物质条件才能满足生理上的需要。佛家讲的宝贝都是有直接利益的,在心身二方面当下就受益。比如舍利子,在世界劫难的时候,通过轮王的乞求,就可以出现生活所需要东西。现在人不理解,甚至有人说是骨灰和结石。宝贝放在宝塔的顶上,代表一切功德从明心开始。凡夫不了解功德利益本自具足,整天在境界里求。一旦明心了,发现原来不需要去求,心里原本就有更好,更圆满的,自然一切烦恼就断尽了。宝贝,是自性观慧,彻照十法界之德能,这个德能只有破除了妄想分别执着才能显露。正知是用如来的实相正印来印证一切法的,即一切法都应当是通过体性去印证的,不应当成为一个生识的过程。说到印证境界里的事实真相,且看下回荆棘岭的故事中的解说了。
二、解构
却说大圣与八戒驾着狂风,把两个小妖摄到乱石山碧波潭,把黑鱼怪割了耳朵,鲇鱼精割了下唇,命其报告龙王送宝出来,否则老幼皆诛。
老龙吓得魂不附体,但是驸马坚持一战。披掛拿铲,分开水道,话语不谐,与大圣战三十余合不分胜负。八戒助攻,妖怪现了本像,乃是一个九头虫。半腰里伸出一个头来,咬着八戒的鬃毛,拖下碧波潭。老龙排酒庆功。
大圣变做螃蟹淬于水内,打探内情。找到八戒,拑断索子,偷回兵器,八戒打进宫殿,行者负出水面接应。呆子不顾死活,一路钯筑破门扇,打破桌椅,打碎家火,把玳瑁屏打得粉碎,珊瑚树掼得凋零。九头虫与龙王、龙子龙孙各执枪刀齐来攻取。八戒虚幌一钯,撤身撺出水中。龙王追赶八戒,被行者一棒把龙头打得稀烂。龙子龙孙各各逃命,九头驸马收尸回宫而去。
行者与八戒正商量间,只听得狂风滚滚,惨雾阴阴,原来是二郎显圣领梅山六兄弟,架著鹰犬,挑着狐兔,抬着獐鹿,忽从东方径往南去。八戒上前拦住,大家定计,还是八戒下水索战,引他们出来。
驸马被引出水后,被细犬咬掉了头,负痛逃生,径投北海而去。行者变作妖怪模样,八戒吆喝在后追。得到宝贝后,把公主一把筑倒。把龙婆提出水面。行者捧着匣子,八戒拖着龙婆,顷刻回到国内。
国王排驾,随至金光寺,行者上塔安放舍利子,把龙婆锁在塔心柱上。将芝草扫塔,安在瓶内,温养舍利子。并建议把金光更名为伏龙。国王即命换了字号,敕建护国伏龙寺。
三、大义
这一回故事的大义,全在故事最后的更名上,从金光变成伏龙,其中的道理就是从有相到无相,或者说从诸相到实相,从流光到安隐光。
上一回讲述了自性的光明功德失去的原因,这一回要讲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何让本来的光明恢复呢?明心见性,明心就是境界明。一切境界本来与自心本来是通达明澈的,因为二者的理体同是大道之理的性德,那为什么会成为黑暗?只能借助于日月和星灯来照明呢?不仅如此,外来的光明所见的事情都是在时空之内的,就人间来讲,其运行都在光速以内。人间所现的事物本质上都是由攀缘心缘生出来的境界,并且按照缘生的程序发展变化着。在其它的空间里,也有对应的光速问题,因为也是缘生的。本质上,佛家总结为一句话:“一念无明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这两回故事其实就是讲解这个问题,那个碧波潭的万圣老龙,是造三细的根子,错误的观念不彻底的根除,只能会换一种方式再继续造业。我们本性里的觉悟就始终得不到恢复。上一回说得清楚,无明这个事是二个妖怪合谋完成的,一个是万圣老龙,另一个是老龙的驸马爷,即一个是万圣老龙,一个是九头虫。要读懂《西游记》,就必须把这个妖怪的原形揭穿。知道了妖怪代表的问题,才能把故事的发展看得清楚。这一回读不懂,就很难明白下一回为什么要上荆棘岭,更不能理解后面的小雷音寺。当然,要读懂《西游记》也绝非易事,因为这些故事的说理和行事都涉及极深的大道之理。如果一个人他只关心财色名食睡,而不关心为什么人需要财色名食睡,那就很有可能没兴趣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不了解事实真相,一生的努力做得再好,也只能是南辕北辙,给下一生的生活又设定新的迷局。不了解环境,也不了解自己,于万般无奈之中,只能推定自己就是一个躯体,自己的灵魂也是偶尔产生的,出生到这个世界上是个概率事件。当然一般而言出生到人间还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如果投身到畜生道就不会思考生死的大事了。不思考就不会出离,只能越坠越深,因此佛家讲:“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六道苦途都在一念之间,这一念就是老龙和九头虫设下的迷局。要打破这个迷局,就是清理碧波潭,用科学的语言来讲,就是要亲见黑洞。可是,科学永远也没有办法亲见黑洞的,因为科学所用的光是一去不返的,不能把信息带回来,就永远见不到真相。猜出真相,这是科学的本质。猜可以出真相吗?唯有用真心去印证,才能真正见到真相。
要了解众生为什么会有一念无明,读这一回故事还是非常有益的。科学上遇到了不少自然之谜,这些谜本质上都是境界迷。但是解谜的方法非常关键,如果总是在境界里不断的挖掘,虽然会有发现,但是没有终点。科学之谜永远会有,即使等到宇宙大爆炸的那一天,这些谜还会不断地变化出现。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方法要正确,否则,人类短暂的生命没有办法解决根本问题。科学要想真正揭开黑洞的真相,就必须了解精神作为客观存在的作用。哲学上称为的思想意识作用,就是这里的九头虫。看一看当今世界上有多少种思想,就知道思想有多少个头了。九头,只是中华文化理数,九代表无穷无尽。在实现中,思想的活跃和多样性被接受为聪明伶俐,而在中华传统文明里,把这样的精神行为定性为万恶之源的助力者。万圣龙王的驸马,即代表意识附会之马。
了解九头虫的理与事,其中的理非常之深。比如,我们会起心动念,凡夫不可能没有起心动念。那为什么我们会有起心动念呢?这个问题除了佛家,任何文化都没有办法回答了。从科学的角度看,电为什么能激发磁,磁又为何能激发电呢?电磁相续不断的自然现象,到底提示了什么样的规律呢?通过科学研究发现,电和磁本身是一回事,电动会产生磁,磁动会产生电。即电和磁是互为体用的关系,关键是一个“动”字。世间的一切作用都是建立在动的基础上的,科学一般只强调有力才会动,不了解动是力的基础。心动与电磁互动一样,是一切世间相变力的本源。九头虫,正是这个理义。心动而产生力,力改变境界,境界增加执着,所以九头虫常常与万圣老龙联合起来做坏事。这就是当今哲学里说的,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如此循环以至无穷的认识过程。汉字里的虫,就是动的本义。九头,九是无穷无尽,头是方方面面。一念无明,产生的三细相,心,境,道,都成了动相。一动一切动,不可能只让一些动,一些不动的。因此九头虫的脑袋是砍不尽的,修行上的顿悟就是这个道理,悟境是顿悟为法的。怎么来解决这些问题?让心和心所法都去解决动相的问题,也是没有办法解决完的。念念心动,像电磁感应一样,相续不断。这一念来,那一念去,都是九头虫的意味。解决问题的方法,佛在《圆觉经》里开示得很明确了。“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以幻修幻,亦复如是。诸幻虽尽,不入断灭。”心动不能用心动与不动来解决,而是从皈依清净觉来解决。可见,故事非常了不起,这些事交给因果来完成就行了。这就是二郎神出现的原因,因果不是特意的,而是自然的,因此恰恰有二郎神路过,说明一切境界里都是有因果的。觉悟成佛,也只能不昧因果,所以称二郞神听调不听宣。因果是无为的,表达这种无为,故事里出现了孝天犬,孝天承道的法则而已。众生界里的一切苦乐之事都是依起心动念而有的,众生不度尽,九头虫就没有消灭。本回故事安排九头虫滴血的道理就在于此,是强调了众生的苦难还在,众生还是生活在种种起心动念的境界里的。
若从无明的大问题来看,必定会认同《西游记》并不简单,小说是极深的大道之理的演义作品。学佛的人最难理解的一件事,就是众生无始劫来为什么会有一念无明,如果成了佛,还会不会再有一念无明。这些根本问题,主要出现在二部佛家经典,《首楞严经》和《圆觉经》。从这些经典也可以看出本回《西游记》故事发展的必然性的内涵。这里引用专为末法时期而说的《圆觉经》中的相关内容:
“善男子,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门,名为圆觉,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盘及波罗蜜,教授菩萨。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云何无明?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善男子,空实无华,病者妄执,由妄执故,非唯惑此虚空自性,亦复迷彼实华生处,由此妄有轮转生死,故名无明。善男子,此无明者,非实有体。如梦中人,梦时非无,及至于醒,了无所得。如众空华,灭于虚空,不可说言有定灭处。何以故?无生处故。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善男子,如来因地修圆觉者,知是空华,即无轮转,亦无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无,本性无故。彼知觉者犹如虚空,知虚空者即空华相,亦不可说无知觉性,有、无俱遣,是则名为净觉随顺。何以故?虚空性故,常不动故,如来藏中无起灭故、无知见故,如法界性,究竟圆满遍十方故,是则名为因地法行。菩萨因此于大乘中发清净心。末世众生依此修行,不堕邪见。”
这里的四大的自身相和六尘缘影的自心相都是识心产生的,我们今天的宇宙万物的现象,就是六尘缘影缘出来的,都是我们迷惑的心变现的。是病目产生的效果,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治目,而不是变境。凡夫是改造境界,而不改造自心。改变自心才是根本大法,佛教给我们的方法是净觉随顺,即在因果相续中不昧因果。相有生灭,觉无生灭。我们生生世世的聪明都只是在境界论是说非,心随了生灭相,就成了九头虫。大家都不知道自己是九头虫的受害者,第一个害处,是无明相伴,二眼一闭,一片漆黑。第二个害处是,在一片漆黑的境界里,苦乐受都是让心滴血的事。故事里腰间出了一个头,让孝天犬给咬下了,滴血。腰间出头,比喻无端地起心动念,无不是恶,因此要被大道制约。地狱何来的苦?是时刻产生错误的用心,即时又被大道制约的结果。诗人笔下的心泪也大致如此,心的泪是血液做的,真是苦不堪言。需要注意的是,九头虫并没有死,而且收了万圣龙王的尸首,最后逃到北海里了,只要缘起,还会出现。佛法的高明不是除事,而是断因。一切事都因缘所成的,永远是存在的。但是把握了因缘的道理,就可以让它永远不出现。科学对因缘的理解很有限,以至于有很多的科学家会相信,整个宇宙将来会收缩到奇点,再发生大爆炸。这是对宇宙的呼吸效应不了解,凭空想象出来的一场噩梦。星系间红移和蓝移都是存在的,但不至于碰撞。只是人类的寿命太短暂了,仅凭部分现象来猜测结果,多么荒唐!
四、释疑
本回故事要解决万圣龙王,也就是触及了迷惑的根本,因此有一些重要情节,一定要理解到位,这里举出以下几个疑点,给出相应的解释,以供各位读者参考。
第一,为什么故事一开始还要强调国王是肉眼凡胎?
第二,为什么要割妖精的耳朵和下唇?
第三,为什么老龙知道怕齐天大圣,而九头虫不怕?
第四,为什么九头虫的兵器是月牙铲?
第五,为什么半腰里的头能咬着八戒的鬃?
第六,为什么八戒要先把碧波潭的家火打破?
第七,为什么打杀老龙,二郎真君显圣?
第八,为什么要把龙婆锁在塔心柱上?
第一,为什么故事一开始还要强调国王是肉眼凡胎?
前回故事已经证到明心见性了,极乐世界就是明心见性的境界,其中万物代表阿弥陀佛说法。那在当前的功夫境界下,国王为什么还是肉眼凡胎呢?这里主要是与《西游记》的角色设定有关。国王代表的是众生界的功德利益,不代表通神和变神。换言之,国王的思维变化都是很机械的,或者是无为显现的。是随境界转的,而不是转境界的。转境界的在《西游记》里只有四位,即唐僧师徒四众。其他的角色,包括如来佛观世音菩萨都是境界中理与事,需要皈依和服从的事实真相。国王还是相分里的理事,因此国王等人不可能脱离肉眼凡胎的定位。
第二,为什么要割妖精的耳朵和下唇?
按照《西游记》的演义原则,必定有其内在道理。前回故事已经解释,两个鱼怪,代表的正是波粒二象性的诸相。凡夫迷失在境界里,根本的原因,就是联想不断。前一心对后一心的设定,而有了“自然规律”。电与磁的相激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这是西方文化永远解不开的自然之谜。说其客观,似乎存在并不受主观支配;说其主观,是指这些时空信息场的定位,确实是主观选择的。科学只知道遗传基因,不知道投胎的事实真相。灵魂设定和同频共振才是生命诞生的真相。
黑鱼怪的耳朵和鲇鱼精的下唇,分别代表什么呢?鲇鱼怪叫奔波儿灞,黑鱼精叫灞波儿奔。黑鱼代表识性,鲇鱼代表相性。相与识感应不断,奔波不止。在科学看来,人类的新陈代谢和生老病死都是自然规律,是没有办法违背的。全人类出现的文化里,唯有佛道两家可以通过自我修复来解决这个问题,并且给出解决问题的原理和方法。黑鱼的问题是什么?相的流动源于念念相续,这个相续从根处出现的。取一根来对应,也是我们娑婆世界众生的最灵根,耳根来对应。切掉一个耳朵,好比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这种相续被截断了。妄想识继续的根就破掉了。那鲇鱼精是相的先后,境界在给我们说法,科学家通过现象看本质,也是认为自然境界在表达法理。法随时间而迁流,就好比上下唇一样。把下唇切掉,也是截断的相的相续。识与相是对应的,识断也是相断,相断也是识断,因此要切则两个妖怪都得切。
第三,为什么老龙知道怕齐天大圣,而九头虫不怕?
老龙,是相分里的事,相不可灭,因此称为万圣龙王。十法界都是由相来表征的,没有相就没有法界。但是,相是唯心所现的,因此相怕心是自然而然的理。九头虫代表意识的变化性,同样一件事,因知识不同,而有不同的观念。这在西方的哲学和科学里都能被普遍接受。现在人不顾精神作用,执着于物质现象上的成败,正是九头虫的原形。为什么不怕?不是他们不怕吃苦,而是对造罪的过程不了解,也不接受,整体上还是智慧力不足。宁可相信弦理论,不愿相信佛教诲。因为他们看到了波粒二象性,肯定是事实,至于事实的背后是精神,谁看到了?即使自己时时刻刻离不开精神作用,还是不能相信精神作用具有决定性。
第四,为什么九头虫的兵器是月牙铲?
九头虫,是意识的多样性和偏执性,这正是月代表性德的圆满,牙代表不圆满,从性德里变现出来的识用。佛家称为妄想,幻用,是对智慧的变性。这正是《西游记》里的对应关系,兵器就是角色的作用。月牙铲正是九头虫代表的精神作用实质。
第五,为什么半腰里的头能咬着八戒的鬃?
这个半腰里的头是不同寻常的。因为心心所合一了,不再用二心,没有心与境的分别心,怎么还会有过失?因此,不是有过失,也不是无过失,是恶业的习气还在起作用。如此,不在头上,不在脚上,只在腰上还有不足。鬃,更是道出了八戒的不足。猪毛正是恶业的习气还在起作用。
第六,为什么八戒要先把碧波潭的家火打破?
这些家火是助长恶习的,因此与前面的故事一样,必须先除掉。小妖小怪的代表小恶业,细微的习气都要清除掉。故事安排上,由八戒来解决,是谁造下的,必须由谁来解决。世间意是众生界的根本问题,天天思想的事物,将来都会成为障碍。
第七,为什么打杀老龙,二郎真君显圣?
打杀老龙是一个根本,这个老龙代表了阿赖耶识的观念。他助长牛魔王的遍计所执性,因此打杀老龙,才算消除了执着的根本问题。从世间的因缘果报,转变为即因即果。因果同时,这就是二郎真君的大道之理。众生是因缘果,造作之后,要等机缘成熟才受报。然而在事实上,时间是一个假象,有因必有果。就像我们地球人,哪一个不会死?都是时间问题。因在果在。老龙称为万圣,即指万有之因。打破万有,回归一真,一转一切转,这是大道理,亦称显圣。圣是本来面目,本来显现都可以称为显圣。
第八,为什么要把龙婆锁在塔心柱上?
这是一种对深奥道理的小说体裁的演义。很多人对修行的理解不彻底,往往会问,修行成了圣还会不会有一天还动凡心?因为《西游记》和一些民间故事里都有天仙下界来配凡夫的故事。既然还会退,修行是不是真能解决问题,也就成了悬案了。
前面曾介绍过三种不退,修行成就之后,肯定是不会退的。这里就是明确了不退的道理,找到关键的事物,把握了关键的因素,解决了关键的问题,因此永远不会退转。当修行人证得法身之后,再不会失去法身,即再不会让龙婆代表的世间诸法相给老龙传宗接代的事实出现了,也就是不再可能让生相无明增加新势力。塔心柱,代表中道义,中道不落两边,哪里还会有心境对立,心心所分立的作用呢?因此这一回故事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后面的故事都是说一转一切转,从不同的功德理义上来一个一个说明转化的过程。这才是真正的科学,不是通过猜想和推测,也不是通过试验来获得差不多的方法,而是乾坤大转变,是真正的改天换地。
五、精解
却说祭赛国王与大小公卿,见孙大圣与八戒腾云驾雾,提着两个小妖,飘然而去,一个个朝天礼拜道:“话不虚传!今日方知有此辈神仙活佛!” 又见他远去无踪,却拜谢三藏、沙僧道:“寡人肉眼凡胎,只知高徒有力量,拿住妖贼便了,岂知乃腾云驾雾之上仙也。”三藏道:“贫僧无些法力,一路上多亏这三个小徒。”沙僧道:“不瞒陛下说,我大师兄乃齐天大圣皈依。他曾大闹天宫,使一条金箍棒,十万天兵,无一个对手,只闹得太上老君害怕,玉皇大帝心惊。我二师兄乃天蓬元帅果正,他也曾掌管天河八万水兵大众。惟我弟子无法力,乃卷帘大将受戒。愚弟兄若干别事无能,若说擒妖缚怪,拿贼捕亡,伏虎降龙,踢天弄井,以至搅海翻江之类,略通一二。这腾云驾雾,唤雨呼风,与那换斗移星,担山赶月,特余事耳,何足道哉!”国王闻说,愈十分加敬,请唐僧上坐,口口称为老佛,将沙僧等皆称为菩萨。满朝文武欣然,一国黎民顶礼不题。
话不虚传!今日方知有此辈神仙活佛!《西游记》中很多回有类似的段子,这是开示读者,凡夫以眼见为实。 虽然明知眼经常欺骗我们,但是真正相信良心的,还是不普遍。也是因为这样的描写很多,世人把《西游记》当成神话小说。现实当中,有济公活佛的故事,大家称他作活佛也是因为生活中出现的神通能力。现在很多人不相信活佛,也是因为没有看到活佛现神通。其实这些看法都是错误的,佛绝对不会用神通来度众生的。因为智慧是最大的神通,魔没有智慧,只有神通。贫僧无些法力,一路上多亏这三个小徒。这里强调了自性是无为的,随心应量。用什么心,得什么受用。愚弟兄若干别事无能,若说擒妖缚怪,拿贼捕亡,伏虎降龙,踢天弄井,以至搅海翻江之类,略通一二。这腾云驾雾,唤雨呼风,与那换斗移星,担山赶月,特余事耳,何足道哉!这里沙僧把三人的特色重申了一遍,是强调了心的几重作用。暗示,解铃还需系铃人。能将极乐世界的清净相变现成种种娑婆世间的秽相,也能通过改过自新,还原出事实真相。我们只把神通看作一回事,没有意识到变现也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正是众生不可思议的业力才对比出佛的不可思议的智慧与慈悲。口口称为老佛,将沙僧等皆称为菩萨。老佛指成佛之本,菩萨指修行有所成就。
却说孙大圣与八戒驾着狂风,把两个小妖摄到乱石山碧波潭,住定云头,将金箍棒吹了一口仙气,叫“变!”变作一把戒刀,将一个黑鱼怪割了耳朵,鲇鱼精割了下唇,撇在水里,喝道:“快早去对那万圣龙王报知,说我齐天大圣孙爷爷在此,着他即送祭赛国金光寺塔上的宝贝出来,免他一家性命!若迸半个不字,我将这潭水搅净,教他一门儿老幼遭诛!”那两个小妖,得了命,负痛逃生,拖着锁索,淬入水内,唬得那些鼋鼍龟鳖,虾蟹鱼精,都来围住问道:“你两个为何拖绳带索?”一个掩着耳,摇头摆尾,一个侮着嘴,跌脚捶胸;都嚷嚷闹闹,径上龙王宫殿报:“大王,祸事了!”那万圣龙王正与九头驸马饮酒,忽见他两个来,即停杯问何祸事。那两个即告道:“昨夜巡拦,被唐僧、孙行者扫塔捉获,用铁索拴锁。今早见国王,又被那行者与猪八戒抓着我两个,一个割了耳朵,一个割了嘴唇,抛在水中,着我来报,要索那塔顶宝贝。”遂将前后事,细说了一遍。
变作一把戒刀,将一个黑鱼怪割了耳朵,鲇鱼精割了下唇,撇在水里,金箍棒变戒刀,这是对行者证果的描写,已经做到了,确实能在境界里戒除两种过失。不能理解为行者没有慈悲,让众生受苦,这是演义。如果让这个过程清净,就是把缘生的妄想割除。这个有点深,即相离相就是指的这个情况,《金刚经》里说的无住生心。上下相连,就是有所住,因此要把下唇割掉。上唇也割掉,生心就失去了。可见,《西游记》以事说理相当严谨。这与最后罗汉找唐僧师徒索要人事,内容有相似之处。那里的道理更多,到时详细解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