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游记》第六十回大义精解(决定版)(续)

(2019-01-28 13:27:26)

大圣看彀多时,步下尖峰,入深山,找寻路径。正自没个消息,忽见松阴下,有一女子,手折了一枝香兰,袅袅娜娜而来。大圣闪在怪石之旁,定睛观看,那女子怎生模样:

娇娇倾国色,缓缓步移莲。貌若王嫱,颜如楚女。如花解语,似玉生香。高髻堆青[身单]碧鸦,双睛蘸绿横秋水。湘裙半露弓鞋小,翠袖微舒粉腕长。说甚么暮雨朝云,真个是朱唇皓齿。锦江滑腻蛾眉秀,赛过文君与薛涛。

 

忽见松阴下,有一女子,松阴比作神识,神即松,共业;阴即妄识。一女子,喻尘相。手折了一枝香兰,香兰喻心性;手折喻曲解,即执着之本意。袅袅娜娜而来,如同烟波一样,缘影荡漾。大圣闪在怪石之旁,定睛观看,离情见,法眼观察。

娇娇倾国色,缓缓步移莲。妄识里产生的幻觉,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重在一个莲字,本来清净,移莲成了妄想。这一句把相的本质说清了,现在容易理解了。就像霓虹灯一样,一个点移到另一个点,每一个点都是清净的,连续起来被执着成一个妄想的相。这个妄想就是心中的缘影,是自己的喜好。貌若王嫱,颜如楚女。王昭君和楚女,貌美鲜颜。如花解语,似玉生香。让人怜爱,自心喜爱所成的事物。高髻堆青[身单]碧鸦,髻,头顶的毛发;比喻在无上处缘生之法;青,无明,禅家讲的“头上安头”。[身单]比喻唯有诸相。比如科学以我物质现象为究竟,忽视了精神的存在。只以物质现象为真实,就造成了暗物质和暗能量。鸦,比喻邪见;碧,即清净道体。由于着相而有无明,把十方净土变现成三细相。双睛蘸绿横秋水。绿,是混合色,表示双眼被无明所染。秋水,比喻清净作用。,遮也。湘裙半露弓鞋小,湘与楚相应,这里湘字,是水与相之会意,相在流动之中,即相续相;裙,《西游记》中常用字,从腰到脚之间的过渡。腰是中间,表示离之本质;如悟空的虎皮裙,代表不离妄想。脚是所行之处,行为立场。弓鞋,缠脚之鞋;由于把清净的本性当成是色相,就是把大方广的自性功德变现成了有限的境界。我们感觉地球很大,活在地球上就满足了。有人想到火星上去,或者到太空里去,这都是小。一个世界还是小啊,何况一个星球?时空无限,维层无限。翠袖微舒粉腕长。翠袖,比喻道趣,事相变化的规律;粉腕,比喻因果相续。湘裙半露弓鞋小,翠袖微舒粉腕长。比喻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说甚么暮雨朝云,暮雨朝云指男女间的情爱与欢会,阴阳交道之事。真个是朱唇皓齿。比喻阴阳交生,看上去种种形色。,正色;,月。比喻一切色本自生于自性。何其自性,能生万法。锦江滑腻蛾眉秀,赛过文君与薛涛。这二句拟唐诗人元稹寄赠薛涛:“锦江滑腻蛾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纷纷辞客多停笔,个个公卿欲梦刀。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 文君与薛涛是历史上才女的代表人物,都在四川生活的人。锦江和峨眉山,一山一水都是四川的美景。自然的美景,好比玉面公主的蛾眉容颜,世人的才华又怎么能和自然所蕴含的灵性相提并论呢?这里比喻自性里本具的色相之奇妙,远远要高于世人的才华所能企及的。通俗的话讲,色相微妙不可思议。佛文化里赞叹佛的相好端严更是不可思议,越是修行深入,境界越是殊胜。这里把玉面公主的容貌说到了极处,非是世间美人所能相提并论的。也暗示了遍计执难以放下的原因所在,所谓英雄难过美人关,凡夫如何能抵挡玉面公主的境界魅力呢?这是牛魔王要入赘的本质所在,也是我们生生世世没有办法觉悟成佛的大障碍。

 

那女子渐渐走近石边,大圣躬身施礼,缓缓而言曰:“女菩萨何往?”那女子未曾观看,听得叫问,却自抬头,忽见大圣的相貌丑陋,老大心惊,欲退难退,欲行难行,只得战兢兢,勉强答道:“你是何方来者?敢在此间问谁?”大圣沉思道:“我若说出取经求扇之事,恐这厮与牛王有亲,且只以假亲托意,来请魔王之言而答方可。”那女子见他不语,变了颜色,怒声喝道:“你是何人,敢来问我!”大圣躬身陪笑道:“我是翠云山来的,初到贵处,不知路径。敢问菩萨,此间可是积雷山?”那女子道:“正是。”大圣道:“有个摩云洞,坐落何处?”那女子道:“你寻那洞做甚?”大圣道:“我是翠云山芭蕉洞铁扇公主央来请牛魔王的。”

 

大圣道:“我是翠云山芭蕉洞铁扇公主央来请牛魔王的。”这是修行的通法,从果向因。净土法门也有一个方法叫观一下念佛者是谁。众生为什么会受苦?为什么本来成佛而不能证得?记得小时候受了伤,长辈安慰中常说:“它痛你不痛。”生活的禅趣都是中华传统文化。觉得痛的那个觉本身并不是痛,回归到觉处,岂不是解脱吗?

 

那女子一听铁扇公主请牛魔王之言,心中大怒,彻耳根子通红,泼口骂道:“这贱婢,着实无知!牛王自到我家,未及二载,也不知送了他多少珠翠金银,绫罗缎匹。年供柴,月供米,自自在在受用,还不识羞,又来请他怎的!”大圣闻言,情知是玉面公主,故意子掣出铁棒大喝一声道:“你这泼贱,将家私买住牛王,诚然是陪钱嫁汉!你倒不羞,却敢骂谁!” 那女子见了,唬得魄散魂飞,没好步乱躧金莲,战兢兢回头便走,这大圣吆吆喝喝,随后相跟。原来穿过松阴,就是摩云洞口,女子跑进去,扑的把门关了。大圣却收了铁棒,咳咳停步看时,好所在:

树林森密,崖削崚嶒。薜萝阴冉冉,兰蕙味馨馨。流泉漱玉穿修竹,巧石知机带落英。烟霞笼远岫,日月照云屏。龙吟虎啸,鹤唳莺鸣。一片清幽真可爱,琪花瑶草景常明。不亚天台仙洞,胜如海上蓬瀛。

 

牛王自到我家,未及二载,也不知送了他多少珠翠金银,绫罗缎匹。年供柴,月供米,自自在在受用,还不识羞,又来请他怎的!这一句精彩!把唯物主义者的利益和盘托出了。境界里的一切归纳起来就是这些了。吃穿用啊,在这里面享受,还管他执不执着干什么呢?世人几乎都是唯物的,因此这个哲学体系有市场啊!你这泼贱,将家私买住牛王,诚然是陪钱嫁汉!你倒不羞,却敢骂谁!这一句回复,真正一针见血,让唯物者深思啊。骂的是境界现象,这一句陪钱嫁汉,很是精彩。比喻众生陪了性命,嫁给种种执着,轮转生命惑业,实在是一件羞耻的事。翻过来看,众生者不是外人,是我们的自性众生。是我们贱卖了自己的功德利益,把三宝无尽的享受变成了色声香味触法的尘缘束缚道。这大圣吆吆喝喝,随后相跟。这一句是观照的内涵,不即不离。不着相,也不离相。原来穿过松阴,就是摩云洞口,这个洞口的描述与前一致,是玉面公主的住处,也是牛魔王的住处。识与境必是一体的。

树林森密,崖削崚嶒。业力种子稠密,境界迥然有别。看似差不多的心理,变现差别很大的境界,比如情人眼里出西施的因情生境之别。薜萝阴冉冉,兰蕙味馨馨。薜萝,艹辟艹罗,比喻背道之心;阴冉冉,识意重重。兰蕙味馨馨。指境界出自道德,总有和合于的喜好之成分。流泉漱玉穿修竹,巧石知机带落英。这一句有点深,指念念识,识不离道。是对上一句的解释,阿赖耶识与般若智是体质上没有差别,迷悟上有差别。道不可须臾离也,妄想虽然背道,但不离道。修行上,这个道德要明白,修道不是修出一个道,而放下妄想,道自然就清净了。流泉,指众生无住的心念,念念不同,相似相续。巧石,器世界境界流泉是正报,巧石是依报,依报是随着正报转的,所以称为巧。科学直到量子时代才发现了境界里有巧,并称之为从唯物向唯心的转变。当然,科学上的唯心还很唯物的,因为这种唯心并没有改变科学家对唯物观念的执着和坚持。巧石就像一面镜子,巧妙地提醒着自己的流泉层次。人们常说:“人非草木”,误以为只有人才是灵活而不死板的,却不知草木才是灵性的化身。人类用科学技术的方法来改变一草一木是何等的愚蠢!更不必谈自作聪明的转基因技术了。不转变自己,只改变境界的形态,是真正的改变吗?因此,转基因的时效性明显,会很快地转回去。虽然自然是柔性的,但是柔必克刚。错误的思想观念,终将被改变。短期的效果就是送去地狱进修一段时间。这样的境界变化不巧妙吗?烟霞笼远岫,日月照云屏。烟霞,是识尘;远岫,比喻性定。日月,神智;云屏,是境界的云相。比如科学称原子被电子云笼罩一样,其实到了原子核层面,又会发现也是云相,生灭变化速度太快的一种表象。龙吟虎啸,鹤唳莺鸣。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一片清幽真可爱,琪花瑶草景常明。真假都是清幽的,不变随缘的。迷人看是黑暗的,其本质是光明的。比如科学上发现的黑洞,其实里面是无限光明的。不亚天台仙洞,胜如海上蓬瀛。透过表象,不执着于表面的幻想,自然的光明就现前了。这个非常容易体会到的,每个人都是可以简单证明的。静静地坐下来,定睛凝神,前面的事物开始泛出光明来了。仙境不必要飘洋过海去苦苦寻,当下回收自己的心神,一切都和仙境无别。这一段诗句表明悟空觉悟的过程,从表及里,即修平等观,这是假观的修证内容。世间万法皆依假名而存在,放下假名,本质都是自性光明。然而,以名召德,破尘沙惑,得道种智。但是圆教是一心三观,没有次第的,小说只能分别描述。直到三调芭蕉扇方能过得了火焰山,就是说明这三观被圆融自在的证得才是真。

 

且不言行者这里观看景致,却说那女子跑得粉汗淋淋,唬得兰心吸吸,径入书房里面。原来牛魔王正在那里静玩丹书,这女子没好气倒在怀里,抓耳挠腮,放声大哭。牛王满面陪笑道:“美人,休得烦恼。有甚话说?”那女子跳天索地,口中骂道:“泼魔害杀我也!”牛王笑道:“你为甚事骂我?”女子道:“我因父母无依,招你护身养命。江湖中说你是条好汉,你原来是个惧内的庸夫!”牛王闻说,将女子抱住道:“美人,我有那些不是处,你且慢慢说来,我与你陪礼。”女子道:“适才我在洞外闲步花阴,折兰采蕙,忽有一个毛脸雷公嘴的和尚,猛地前来施礼,把我吓了个呆挣。及定性问是何人,他说是铁扇公主央他来请牛魔王的。被我说了两句,他倒骂了我一场,将一根棍子,赶着我打。若不是走得快些,几乎被他打死!这不是招你为祸?害杀我也!” 牛王闻言,却与他整容陪礼,温存良久,女子方才息气。魔王却发狠道:“美人在上,不敢相瞒,那芭蕉洞虽是僻静,却清幽自在。我山妻自幼修持,也是个得道的女仙,却是家门严谨,内无一尺之童,焉得有雷公嘴的男子央来,这想是那里来的怪妖,或者假绰名声,至此访我,等我出去看看。”

 

原来牛魔王正在那里静玩丹书,牛魔王的遍计执在破生相无明的时候,与我们凡夫执着幻象不同。前面已经说了,这是实报庄严了,生灭是识业感招的,像电磁波一样的,生是实,灭也是实。只是错在把生当生,把灭当灭了。如果是生不异灭,灭不异生,这就是生灭灭了。丹书,代表生实相。静玩,比喻还执计诸相。这不是招你为祸?害杀我也!这一句实在!如果众生没有执着相的毛病,当然也就没有需要专门修离相了。佛法非法,只是拨离众生的缠缚而已。你执着财,就告诉你财是祸;你执着色,就告诉你色是祸。你执着空,空是更大的祸害了。你如果不执着这些,你不被他们束缚,为何要离开一切法呢?如果你有如幻三昧的功夫,又何惧种种境界常围绕呢?如果众生无病无患,又何必称念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佛法是治病的,不是用来执着的。如果众生都觉悟了,就没有佛法了。那芭蕉洞虽是僻静,却清幽自在。这要和上面的静玩丹书联系起来看,相是实相丹书,那因缘岂非清净?我山妻自幼修持,也是个得道的女仙,因缘是清净的,因缘和合的一切事物也是清净的。就科学发现而言,一切都是基本粒子和波动的能量,仅在这些意义上看,世界万物本来也是清净的。为什么在清净中,确有天壤之别的作用呢?科学家因为忽略了精神作用,所以永远找不到答案。只能说哪些细胞是有害的,哪些细胞是有益的。 事实上,正常细胞与癌细胞能相互变化,都是不善之物啊!基督教说的原罪,佛家说的宿业,在人身上哪里来体现的?还是定型的。简而言之,一切定型的都是业障变现的。洋洋洒洒的,活活泼泼的,才是解脱的。万物在变化之中,任其千变万化,我以不变应万变,才是解脱自在的。不变的是清净觉,是形而上的神明,可变的是万象,是形而下的因缘。女仙,比喻识的本体本来也是清净的。却是家门严谨,内无一尺之童,识是清净的,识里哪会有实质的相?即识对境生相,识本身是无相的。

 

好魔王,拽开步,出了书房,上大厅取了披挂,结束了,拿了一条混铁棍,出门高叫道:“是谁人在我这里无状?”行者在旁,见他那模样,与五百年前又大不同,只见;

头上戴一顶水磨银亮熟铁盔,身上贯一副绒穿锦绣黄金甲,足下踏一双卷尖粉底麂皮靴,腰间束一条攒丝三股狮蛮带。一双眼光如明镜,两道眉艳似红霓。口若血盆,齿排铜板。吼声响震山神怕,行动威风恶鬼慌。四海有名称混世,西方大力号魔王。

 

从这牛魔王的描述看其本质。头上戴一顶水磨银亮熟铁盔,头上戴,比喻所宗之理义;水磨,即受道的制约;银亮,银,体性之相;铁,比喻执着一合相。,光相;熟,习气。身上贯一副绒穿锦绣黄金甲,身上贯,是表现形式;黄金,体性;绒穿锦秀,妄想穿连在一起的一合相,正是遍计所执性的特点。足下踏一双卷尖粉底麂皮靴,麂,乃塵字的变形,立场是尘缘。腰间束一条攒丝三股狮蛮带,腰,不离之枢纽;三股丝,即无明生三细惑,狮是智,蛮是荒唐。一双眼光如明镜,两道眉艳似红霓。在有为的眉目下,眼光虽如明镜,依执而起妄用。口若血盆,齿排铜板。吼声响震山神怕,行动威风恶鬼慌。四海有名称混世,西方大力号魔王。众生皆因此而丧失真心,因此吞食众生太多,要明心见性,先得降伏此魔。众生皆因此心,而混成时空观,因此称混世。遍计执太难克服,因此称大力。

 

这大圣整衣上前,深深的唱个大喏道:“长兄,还认得小弟么?”牛王答礼道:“你是齐天大圣孙悟空么?”大圣道:“正是,正是,一向久别未拜。适才到此问一女子,方得见兄,丰采果胜常,真可贺也!”牛王喝道:“且休巧舌!我闻你闹了天宫,被佛祖降压在五行山下,近解脱天灾,保护唐僧西天见佛求经,怎么在号山枯松涧火云洞把我小儿牛圣婴害了?正在这里恼你,你却怎么又来寻我?”大圣作礼道:“长兄勿得误怪小弟。当时令郎捉住吾师,要食其肉,小弟近他不得,幸观音菩萨欲救我师,劝他归正。现今做了善财童子,比兄长还高,享极乐之门堂,受逍遥之永寿,有何不可,返怪我耶?”牛王骂道:“这个乖嘴的猢狲!害子之情,被你说过,你才欺我爱妾,打上我门何也?”大圣笑道:“我因拜谒长兄不见,向那女子拜问,不知就是二嫂嫂;因他骂了我几句,是小弟一时粗卤,惊了嫂嫂。望长兄宽恕宽恕!”牛王道:“既如此说,我看故旧之情,饶你去罢。”

 

现今做了善财童子,比兄长还高,享极乐之门堂,受逍遥之永寿,这一句是劝世修行的话语,虽然在世间有些功夫,能呼风唤雨的,但没有永恒的寿命,不是长久。现在世界成功人士,确实很少有问津永生的事。只管活得潇洒,谁问将来死得惨不惨?

 

大圣道:“既蒙宽恩,感谢不尽,但尚有一事奉渎,万望周济周济。”牛王骂道:“这猢狲不识起倒!饶了你,倒还不走,反来缠我!甚么周济周济!”大圣道:“实不瞒长兄,小弟因保唐僧西进,路阻火焰山,不能前进。询问土人,知尊嫂罗刹女有一柄芭蕉扇,欲求一用。昨到旧府,奉拜嫂嫂,嫂嫂坚执不借,是以特求长兄。望兄长开天地之心,同小弟到大嫂处一行,千万借扇扇灭火焰,保得唐僧过山,即时完璧。”牛王闻言,心如火发,咬响钢牙骂道:“你说你不无礼,你原来是借扇之故!一定先欺我山妻,山妻想是不肯,故来寻我!且又赶我爱妾!常言道:‘朋友妻,不可欺;朋友妾,不可灭。’你既欺我妻,又灭我妾,多大无礼?上来吃我一棍!”大圣道:“哥要说打,弟也不惧,但求宝贝,是我真心,万乞借我使使!”牛王道:“你若三合敌得我,我着山妻借你;如敌不过,打死你,与我雪恨!”大圣道:“哥说得是,小弟这一向疏懒,不曾与兄相会,不知这几年武艺比昔日如何,我兄弟们请演演棍看。”这牛王那容分说,掣混铁棍劈头就打。这大圣持金箍棒,随手相迎。两个这场好斗:

金箍棒,混铁棍,变脸不以朋友论。那个说:“正怪你这猢狲害子情!”这个说:“你令郎已得道休嗔恨!”那个说:“你无知怎敢上我门?”这个说:“我有因特地来相问。”一个要求扇子保唐僧,一个不借芭蕉忒鄙吝。语去言来失旧情,举家无义皆生忿。牛王棍起赛蛟龙,大圣棒迎神鬼遁。初时争斗在山前,后来齐驾祥云进。半空之内显神通,五彩光中施妙运。两条棍响振天关,不见输赢皆傍寸。

 

常言道:‘朋友妻,不可欺;朋友妾,不可灭。’前面已说妥当,为何一说到芭蕉扇,魔王就发火了?这是故事发展的结果,要觉悟不是一个拿把扇子的问题,而是要降伏遍计所执的习气。牛王道:“你若三合敌得我,我着山妻借你;如敌不过,打死你,与我雪恨!”这就是本质的话题,若能降伏遍计执,当下得清凉。若做不到,只能在境界里受因果恶报。

金箍棒,混铁棍,变脸不以朋友论。大圣与牛王必须交手,才知道行深浅,方知止观功夫如何。那个说:“正怪你这猢狲害子情!”这个说:“你令郎已得道休嗔恨!”这一句放在生活中,就是人们常常谈论:“不争不斗哪里来的名利收获啊?”这个说:“不争不斗不是清净自在吗?”这里的意思要深奥一些,不起心不动念,自在安然,境界转变成极乐。那个说:“你无知怎敢上我门?”这个说:“我有因特地来相问。”遍计执是佛家特有的文化,一般修行人又哪里能打听到这个无明之根本?一问一答,恰如佛家的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一个要求扇子保唐僧,一个不借芭蕉忒鄙吝。一个要得止观,执着不除,止观不成,没有止观,自性不显。语去言来失旧情,举家无义皆生忿。迷悟不两立,何能谈情义?牛王棍起赛蛟龙,大圣棒迎神鬼遁。蛟龙,比喻执着的习性像洪水云雨一样,难以抵挡。心若能照,当下清净。初时争斗在山前,先是修入定功夫;后来齐驾祥云进,定后是种种境界现前。半空之内显神通,境界中要不被境界牵,修不即不离;五彩光中施妙运。五彩光中,比喻菩萨的安住法身的功夫。两条棍响振天关,不见输赢皆傍寸。心与执性是一对孪生兄弟,本来没有胜负。未觉悟之心是一念无明,执是无明属性,一生俱生,一灭俱灭。真正取胜之道,在下一回解释。

 

这大圣与那牛王斗经百十回合,不分胜负。正在难解难分之际,只听得山峰上有人叫道:“牛爷爷,我大王多多拜上,幸赐早临,好安座也。”牛王闻说,使混铁棍支住金箍棒,叫道:“猢狲,你且住了,等我去一个朋友家赴会来者!”言毕,按下云头,径至洞里。对玉面公主道:“美人,才那雷公嘴的男子乃孙悟空猢狲,被我一顿棍打走了,再不敢来,你放心耍子。我到一个朋友处吃酒去也。”他才卸了盔甲,穿一领鸦青剪绒袄子,走出门,跨上辟水金睛兽,着小的们看守门庭,半云半雾,一直向西北方而去。大圣在高峰上看着,心中暗想道:“这老牛不知又结识了甚么朋友,往那里去赴会,等老孙跟他走走。”好行者,将身幌一幌,变作一阵清风赶上,随着同走。不多时,到了一座山中,那牛王寂然不见。大圣聚了原身,入山寻看,那山中有一面清水深潭,潭边有一座石碣,碣上有六个大字,乃乱石山碧波潭。大圣暗想道:“老牛断然下水去了。水底之精,若不是蛟精,必是龙精鱼精,或是龟鳖鼋鼍之精,等老孙也下去看看。

 

他才卸了盔甲,穿一领鸦青剪绒袄子,正打着怎么会被请客暂停呢?为的是说明什么在助长习气?什么在增长功夫?卸甲穿袄,这是一个质变的过程,从实入虚。我们凡夫的苦,就是来自于这里,正是因为执着的这个转变,才让我们无明障盖。比如,我们在看电影时,从实物变成了一种视觉残留。人们没有意识到这种残留把真相变成了假相。鸦青剪绒,都是比喻用邪见转了境界的样子。人们抽烟和吸毒的作用也与此类似,把正常的感觉破坏掉,让思想的力量产生幻觉。明明是烟雾,却产生某种快乐感,并不是真实的事情。如果从生命科学的角度来看吸烟,危险不仅仅存在于呼吸系统,更大的危害在精神系统。半云半雾,一直向西北方而去。所谓的赴筵,似有似无。就像吸毒的感受一样,本质是空。好行者,将身幌一幌,变作一阵清风赶上,随着同走。彼此相应,才能观察,因此悟空也变作清风。那山中有一面清水深潭,潭边有一座石碣,碣上有六个大字,乃乱石山碧波潭。清水深潭,比喻清净之道,哪里来的幻像?乱石山,阿赖耶识种子库;碧波潭,碧波喻真性缘影,喻清净体。水底之精,若不是蛟精,必是龙精鱼精,或是龟鳖鼋鼍之精,蛟,交道,虫是动相,交是交生;阴阳互根,激荡成影;,比喻事物的真相,从识业上看,精就是种子。比如,科学以夸克代表物质的精,但是科学看不到这些精,只是猜测到有这些精。科学上发现了生命体的DNA是精。,即性和相;龟鳖鼋鼍,从占卜取意,皆是阴阳八卦之阵列,比喻应机而显现。这些都是相生的道理,由此而有执着,即是执着用餐之所。

 

好大圣,捻着诀,念个咒语,摇身一变,变作一个螃蟹,不大不小的,有三十六斤重,扑的跳在水中,径沉潭底。忽见一座玲珑剔透的牌楼,楼下拴着那个辟水金睛兽,进牌楼里面,却就没水。大圣爬进去,仔细看时,只见那壁厢一派音乐之声,但见:

朱宫贝阙,与世不殊。黄金为屋瓦,白玉作门枢。屏开玳瑁甲,槛砌珊瑚珠。祥云瑞蔼辉莲座,上接三光下八衢。非是天宫并海藏,果然此处赛蓬壶。高堂设宴罗宾主,大小官员冠冕珠。忙呼玉女捧牙槃,催唤仙娥调律吕。长鲸鸣,巨蟹舞,鳖吹笙,鼍击鼓,骊颔之珠照樽俎。鸟篆之文列翠屏,虾须之帘挂廊庑。八音迭奏杂仙韶,宫商响彻遏云霄。青头鲈妓抚瑶瑟,红眼马郎品玉箫。鳜婆顶献香獐脯,龙女头簪金凤翘。吃的是,天厨八宝珍羞味;饮的是,紫府琼浆熟酝醪。

那上面坐的是牛魔王,左右有三四个蛟精,前面坐着一个老龙精,两边乃龙子龙孙龙婆龙女。

 

变作一个螃蟹,不大不小的,有三十六斤重,扑的跳在水中,径沉潭底。螃蟹螃,虫,动相,旁,是不被动牵;蟹,解动之理事。三十六斤重,乃天罡之数,喻随自然道性,无为观察。径沉潭底。这几个字最重要,一切法从根本上看,就能转变境界。把事物归到规律之本,原理一切都是规律,世界原来都是理性的。

朱宫贝阙,与世不殊。潭里宫殿楼阁,与人世间的没有二样。黄金为屋瓦,白玉作门枢。黄金白玉,比喻体性和道德。屏开玳瑁甲,槛砌珊瑚珠。虽然说是海里的珍宝,注意都是玉旁的字,都是建立在道德之上的。祥云瑞蔼辉莲座,上接三光下八衢。既然本质都是道德的,那也就是本质上是吉祥的,必定是符合三宝光明且不妨碍八正道。比喻,在世间一样能获得出世间的利益,因此佛家修行是世出世间法。非是天宫并海藏,果然此处赛蓬壶。不是天上和海里能找到的,只这清潭最神奇。高堂设宴罗宾主,大小官员冠冕珠。罗宾主,高贵之人;冠冕珠,都是有功德的人。忙呼玉女捧牙槃,催唤仙娥调律吕。珍馐美味,仙乐妙曲伺候。长鲸鸣,巨蟹舞,鳖吹笙,鼍击鼓,骊颔之珠照樽俎。各司其职,有条不紊。这一句是针对世间的混乱无序而说的。从事上看,似乎事情的发生和发展是很随意的,其实不然,一切法皆有定数,都是极其严密的。鸟篆之文列翠屏,虾须之帘挂廊庑。所有的事情发展过程都如实记录在应有的地方。常言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八音迭奏杂仙韶,宫商响彻遏云霄。每个事情此起彼伏的不断发生,互不妨碍。事事交响,好不壮观。青头鲈妓抚瑶瑟,红眼马郎品玉箫。阴阳交生,空有呼应。鳜婆顶献,龙女头簪金凤翘。言语道断,心行路绝。微尘演说微妙法,显隐都是道德义。鳜婆,斑衣鳜婆,代表色性,能产生文章和景色;龙女,代表阴德。香獐脯,比喻好的文字作品;金凤翘,是性德能显露的华丽。吃的是,天厨八宝珍羞味;饮的是,紫府琼浆熟酝醪。因为都出自性德,所以必然是受性德的滋养。

这一段是依辟水金睛之理,不用世理来观世间诸相,形虽不异,趣皆不同。皆是真如实相,平等受用。理趣如西方极乐世界。这一描写也是转识成智的过程,智慧看万法,法法皆大道。

那上面坐的是牛魔王,左右有三四个蛟精,前面坐着一个老龙精,两边乃龙子龙孙龙婆龙女。可是,上面用的是执着,和用世间法看道德的业力,以及结中又结的种种习气阴识。这里是讲述了,释迦牟尼佛说所的,一切众生本具如来智慧德相,皆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这个事实被悟空与潭底观察到了,也就是悟到了一切法皆依假名而存在的道理。执着的牛魔王在中间,执着的表现形式;左右三四个蛟精,虫交,代表念念相续,识来感生不断;,是种子;三四,是时间和空间,比喻遍一切处。前面老龙精,能现出遍计所执的无明障;两边龙子龙孙,是三细,龙女龙婆,是六粗。

 

正在那里觥筹交错之际,孙大圣一直走将上去,被老龙看见,即命:“拿下那个野蟹来!”龙子龙孙一拥上前,把大圣拿住。大圣忽作人言,只叫:“饶命!饶命!”老龙道:“你是那里来的野蟹?怎么敢上厅堂,在尊客之前,横行乱走?快早供来,免汝死罪!”好大圣,假捏虚言,对众供道:“生自湖中为活,傍崖作窟权居。盖因日久得身舒,官受横行介士。踏草拖泥落索,从来未习行仪。不知法度冒王威,伏望尊慈恕罪!”座上众精闻言,都拱身对老龙作礼道:“蟹介士初入瑶宫,不知王礼,望尊公饶他去罢。”老龙称谢了。众精即教:“放了那厮,且记打,外面伺候。”大圣应了一声,往外逃命,径至牌楼之下,心中暗想道:“这牛王在此贪杯,那里等得他散?就是散了,也不肯借扇与我。不如偷了他的金睛兽,变做牛魔王,去哄那罗刹女,骗他扇子,送我师父过山为妙。”

 

正在那里觥筹交错之际,孙大圣一直走将上去,前段是金睛看执着与诸相本质,这里是从理及事,由内而外。龙子龙孙一拥上前,把大圣拿住。在三细六粗里体会,自然心的作用被束缚在事相中。生自湖中为活,这里是个湖字,水古月,古月即亘古不变的自性,水是指水中月,千江有水千江月。傍崖作窟权居,崖是边见,窟是束缚,权且如此。盖因日久得身舒,官受横行介士。心是活泼的,虽然有执着,执着二边有介士。即前一念断尽,后一念未生,此间有真心。踏草拖泥落索,从来未习行仪。执着诸相即被束缚,心本来是没有任何教条的。

 

好大圣,即现本象,将金睛兽解了缰绳,扑一把跨上雕鞍,径直骑出水底。到于潭外,将身变作牛王模样,打着兽,纵着云,不多时,已至翠云山芭蕉洞口,叫声“开门!”那洞门里有两个女童,闻得声音开了门,看见是牛魔王嘴脸,即入报:“奶奶,爷爷来家了。”那罗刹听言,忙整云鬟,急移莲步,出门迎接。这大圣下雕鞍,牵进金睛兽;弄大胆,诓骗女佳人。罗刹女肉眼,认他不出,即携手而入。着丫鬟设座看茶,一家子见是主公,无不敬谨。

 

到于潭外,将身变作牛王模样,打着兽,纵着云,一步步深入体察遍计所执的作用。罗刹女肉眼,认他不出,即携手而入。罗刹是执着的作用,自然会与执着携手。

 

须臾间,叙及寒温。“牛王”道:“夫人久阔。”罗刹道:“大王万福。”又云:“大王宠幸新婚,抛撇奴家,今日是那阵风儿吹你来的?’大圣笑道:“非敢抛撇,只因玉面公主招后,家事繁冗,朋友多顾,是以稽留在外,却也又治得一个家当了。”又道:“近闻悟空那厮保唐僧,将近火焰山界,恐他来问你借扇子。我恨那厮害子之仇未报,但来时,可差人报我,等我拿他,分尸万段,以雪我夫妻之恨。”罗刹闻言,滴泪告道:“大王,常言说:‘男儿无妇财无主,女子无夫身无主。’我的性命,险些儿不着这猢狲害了!”大圣听得,故意发怒骂道:“那泼猴几时过去了?”罗刹道:“还未去,昨日到我这里借扇子,我因他害孩儿之故,披挂了轮宝剑出门,就砍那猢狲。他忍着疼,叫我做嫂嫂,说大王曾与他结义。”大圣道:“是五百年前曾拜为七兄弟。”罗刹道:“被我骂也不敢回言,砍也不敢动手,后被我一扇子扇去;不知在那里寻得个定风法儿,今早又在门外叫唤。是我又使扇扇,莫想得动。急轮剑砍时,他就不让我了。我怕他棒重,就走入洞里,紧关上门。不知他又从何处,钻在我肚腹之内,险被他害了性命!是我叫他几声叔叔,将扇与他去也。”

 

常言说:“男儿无妇财无主,女子无夫身无主。”这一说的是大道理。功夫再高,不度众生,则不能发挥作用。作用再大,不用在正经地方,必有悲剧。修行人要明白,修行就是为了利益众生。如果把修行的目的建立在名闻利养上,那就是非常糊涂的修行人了。

 

大圣又假意捶胸道:“可惜可惜!夫人错了,怎么就把这宝贝与那猢狲?恼杀我也!”罗刹笑道:“大王息怒。与他的是假扇,但哄他去了。”大圣问:“真扇在于何处?”罗刹道:“放心放心!我收着哩。”叫丫鬟整酒接风贺喜,遂擎杯奉上道:“大王,燕尔新婚,千万莫忘结发,且吃一杯乡中之水。”大圣不敢不接,只得笑吟吟,举觞在手道:“夫人先饱,我因图治外产,久别夫人,早晚蒙护守家门,权为酬谢。”罗刹复接杯斟起,递与大王道:“自古道:‘妻者,齐也。’夫乃养身之父,讲甚么谢。”两人谦谦讲讲,方才坐下巡酒。大圣不敢破荤,只吃几个果子,与他言言语语。

 

自古道:‘妻者,齐也。’即修身,齐家。夫乃养身之父,讲甚么谢。这是传统道德思想,治国平天下的法宝。

 

酒至数巡,罗刹觉有半酣,色情微动,就和孙大圣挨挨擦擦,搭搭拈拈,携着手,俏语温存,并着肩,低声俯就。将一杯酒,你喝一口,我喝一口,却又哺果。大圣假意虚情,相陪相笑,没奈何,也与他相倚相偎。果然是:

钓诗钩,扫愁帚,破除万事无过酒。男儿立节放襟怀,女子忘情开笑口。面赤似夭桃,身摇如嫩柳。絮絮叨叨话语多,捻捻掐掐风情有。时见掠云鬟,又见轮尖手。几番常把脚儿跷,数次每将衣袖抖。粉项自然低,蛮腰渐觉扭。合欢言语不曾丢,酥胸半露松金钮。醉来真个玉山颓,饧眼摩娑几弄丑。

 

这里讲解了佛家戒酒的原因,丧失理智,催生淫欲。当然《西游记》是一部理性之书,这里是讲心在细致地体会作用的变化,比喻精通了因遍计执而产生贪婪的所有作用。因此,真正修行有成就的,同样可以达到科学的最高峰,就像诸葛亮没有学机械,就能造出木流牛马。

 

大圣见他这等酣然,暗自留心,挑斗道:“夫人,真扇子你收在那里?早晚仔细。但恐孙行者变化多端,却又来骗去。”罗刹笑嘻嘻的,口中吐出,只有一个杏叶儿大小,递与大圣道:“这个不是宝贝?”大圣接在手中,却又不信,暗想着:“这些些儿,怎生扇得火灭?怕又是假的。” 罗刹见他看着宝贝沉思,忍不住上前,将粉面揾在行者脸上,叫道:“亲亲,你收了宝贝吃酒罢,只管出神想甚么哩?”大圣就趁脚儿跷问他一句道:“这般小小之物,如何扇得八百里火焰?”罗刹酒陶真性,无忌惮,就说出方法道:“大王,与你别了二载,你想是昼夜贪欢,被那玉面公主弄伤了神思,怎么自家的宝贝事情,也都忘了?只将左手大指头捻着那柄儿上第七缕红丝,念一声回嘘呵吸嘻吹呼,即长一丈二尺长短。这宝贝变化无穷!那怕他八万里火焰,可一扇而消也。”

 

口中吐出,即是内在功用。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前面介绍前后际间即是真心,假观即可破执着的作用。杏叶,这里是会意字。,口上木,口即道也,木即业也。字,葉,上草,发芽之态,下木,中间是个世,时间流转。这个字实在是妙不可言。众生业习,随世缘而生之意。将粉面揾在行者脸上,心与作用亲密无间了。只将左手大指头捻着那柄儿上第七缕红丝,念一声回嘘呵吸嘻吹呼,即长一丈二尺长短。第七缕红丝,是指第七识末那识,此一识执着。回嘘呵吸嘻吹呼,这七字真言源自中医六字真言,嘘呵呼呬吹嘻。这里将呬改了,加上一吸字,去掉口字而成为回虚可及喜吹乎,意思是“回虚可以吹灭火”。还虚法,就是假观的方法,从本观末,从相见性。一丈二尺,对应佛家讲一千二百功德,出自《首楞严经》,喻圆满。

 

大圣闻言,切切记在心上,却把扇儿也噙在口里,把脸抹一抹,现了本像,厉声高叫道:“罗刹女!你看看我可是你亲老公!就把我缠了这许多丑勾当!不羞!不羞!”那女子一见是孙行者,慌得推倒桌席,跌落尘埃,羞愧无比,只叫“气杀我也!气杀我也!”

 

这是给下一回修中观留下伏笔,小说本不必马上撕破脸皮的。你看看我可是你亲老公!就把我缠了这许多丑勾当!不羞!不羞!这一句也是警语,提醒世人不要在妄想上执着自己的感情。凡夫所执的,都是心里缘生的幻影,其实不是事实,自心变现的,都是顾作多情而已。

 

这大圣,不管他死活,捽脱手,拽大步,径出了芭蕉洞,正是无心贪美色,得意笑颜回。将身一纵,踏祥云,跳上高山,将扇子吐出来,演演方法。将左手大指头捻着那柄上第七缕红丝,念了一声嘘呵吸嘻吹呼,果然长了有一丈二尺长短。拿在手中,仔细看了又看,比前番假的果是不同,只见祥光幌幌,瑞气纷纷,上有三十六缕红丝,穿经度络,表里相联。原来行者只讨了个长的方法,不曾讨他个小的口诀,左右只是那等长短。没奈何,只得搴在肩上,找旧路而回不题。

 

上有三十六缕红丝,穿经度络,表里相联。三十六缕红丝,乃天罡之数,止观法有此功德。执着放下,一切放下,心净则土净。原来行者只讨了个长的方法,不曾讨他个小的口诀,左右只是那等长短。这是假观不彻底,需要中观来圆融。

 

却说那牛魔王在碧波潭底与众精散了筵席,出得门来,不见了辟水金睛兽。老龙王聚众精问道:“是谁偷放牛爷的金睛兽也?”众精跪下道:“没人敢偷,我等俱在筵前供酒捧盘,供唱奏乐,更无一人在前。”老龙道:“家乐儿断乎不敢,可曾有甚生人进来?”龙子龙孙道:“适才安座之时,有个蟹精到此,那个便是生人。”牛王闻说,顿然省悟道:“不消讲了!早间贤友着人邀我时,有个孙悟空保唐僧取经,路遇火焰山难过,曾问我求借芭蕉扇。我不曾与他,他和我赌斗一场,未分胜负,我却丢了他,径赴盛会。那猴子千般伶俐,万样机关,断乎是那厮变作蟹精,来此打探消息,偷了我兽,去山妻处骗了那一把芭蕉扇儿也!”众精见说,一个个胆战心惊,问道:“可是那大闹天宫的孙悟空么?”牛王道:“正是。列公若在西天路上,有不是处,切要躲避他些儿。”老龙道:“似这般说,大王的骏骑,却如之何?”牛王笑道:“不妨,不妨,列公各散,等我赶他去来。”

 

列公若在西天路上,有不是处,切要躲避他些儿。污浊都必须澄清,执着的各种助缘都得放下。

 

遂而分开水路,跳出潭底,驾黄云,径至翠云山芭蕉洞,只听得罗刹女跌脚捶胸,大呼小叫,推开门,又见辟水金睛兽拴在下边,牛王高叫:“夫人,孙悟空那厢去了?”众女童看见牛魔,一齐跪下道:“爷爷来了?”罗刹女扯住牛王,磕头撞脑,口里骂道:“泼老天杀的!怎样这般不谨慎,着那猢狲偷了金睛兽,变作你的模样,到此骗我!”牛王切齿道:“猢狲那厢去了?”罗刹捶着胸膛骂道:“那泼猴赚了我的宝贝,现出原身走了!气杀我也!”牛王道:“夫人保重,勿得心焦,等我赶上猢狲,夺了宝贝,剥了他皮,铿碎他骨,摆出他的心肝,与你出气!”叫:“拿兵器来!”女童道:“爷爷的兵器,不在这里。”牛王道:“拿你奶奶的兵器来罢!”侍婢将两把青锋宝剑捧出。牛王脱了那赴宴的鸦青绒袄,束一束贴身的小衣,双手绰剑,走出芭蕉洞,径奔火焰山上赶来。正是那:

忘恩汉骗了痴心妇;烈性魔来近木叉人。

 

驾黄云,径至翠云山芭蕉洞,黄云,比喻土色之云,执着于相的表现形式。等我赶上猢狲,夺了宝贝,剥了他皮,铿碎他骨,摆出他的心肝,与你出气!这一句写得非常歹毒!原因是一还一报,悟空正是看破了他们的皮,骨和心肝,因此得了宝贝。侍婢将两把青锋宝剑捧出。宝剑,比喻智慧。青锋,代表无明未破。不用他的大铁棍,而改用智慧来应对悟空。这里面道理就深刻了,强调聪明反被聪明误。牛王脱了那赴宴的鸦青绒袄,束一束贴身的小衣,执着脱了外袄,紧了贴身小衣,暗示没有了执着的名相。暗示要彻底破执着,非中道不可也。

忘恩汉骗了痴心妇,烈性魔来近木叉人。忘恩汉,从另一角度看假观,可以破痴迷之情。烈性魔,从作用上看执着,功夫若不及,怎能有半步脱身?木叉人,指修木叉行的人,木叉,解脱是也。问题很明显,一个人是不是真正能解脱,就是要在有没有遍计所执性上来检验。就说明还是要修第三种止观,中观。空假中之三者为一法之异名,即假即空即中也。空之外无假,假之外无空,空假相待之外,无中之绝待,中之绝待外,无空假之相待。是为圆教至极之中观。

 

 

毕竟不知此去吉凶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