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楚”,记“疫”(之七)
(2020-03-03 09:38:21)题记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绝对是转型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很多年以后都必将被人反复提起:研究、探究、缅怀……120是分水岭,之前是“瞒”,之后是“封”,是“救”:抢救、补救、救援。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问题出在人治:想瞒就瞒、想封就封,当然也想救就救,人治可谓无处不在。与之相应,法治踪影全无:凭什么瞒?凭什么封?凭什么短短几天建设两山和那么多的方舱医院、调动全国那么多人力物力?法律依据是什么?预算怎么安排?通过了什么程序……什么都没有。当然很多人一定认为这是迂阔之论:迫在眉睫、间不容发、万分危急,哪有那么多闲功夫扯犊子。但你有没有想过,这样的迫在眉睫间不容发万分危急是怎么来的?按这样的套路,会不会有下一次的万分危急?
中国完全没有权利的传统,但经过近200年的艰难转型,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洗礼,权利早已成为社会成员的行为动力和价值标准,但权利却没有成为社会的组织原则。中国现如今的一切社会矛盾、冲突,几乎都可以从这里找到原因,包括这次的疫情——说好的表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呢?人们看到的不是这些权利得到充分的保障,而是相反,才导致整整几代人从没见识过的人间惨剧。
反思必须进行。现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个热词,我们进行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是什么?只能是、只应是“以人为本”,这不是一句抽象的口号,而是活生生的现实。以人的什么为本?就是以人的生命权利和生命尊严为本,这是一切的最高价值,没有什么高于甚至等于这个价值,一切都必须服从于、服务于人的生命权利和生命尊严。在这次疫情当中,显然有别的东西高于人的生命权利和生命尊严。血淋淋的现实让我们看到:当人的生命权利和生命尊严“低人一等”的时候,人的生命权利和生命尊严就处于风雨飘摇的境地,随时不保,正如有网友所说:“知情权就是生命权。”
这次疫情触碰到了人治的天花板,但不会带来任何结构性的改变,改变的或许只是人心:对一切更不信、更没有安全感,人心更散,队伍更难带。
无数的警句妙语迭出,我记得的或许只有两句:“这次疫情让我们看到,好人是真的好,坏人是真的坏。”“专业的事很操蛋,操蛋的事很专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