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共同缔造”:值得期待的老旧小区微改造模式

(2018-06-14 10:56:33)


       《新快报》日前发表了关于泮塘五约微改造的长篇报道。位于“最广州”文化旅游慢行道重要节点、有清末“岭南第一景”之称的荔枝湾核心区的泮塘五约目前已完成一期微改造,被修葺改造过的青砖屋以其岭南传统风貌特色吸引着游人。

泮塘五约微改造主要是由政府主导改造和活化已征收的公房,修缮建设各项基础和生活配套服务设施。对公房的微改造也唤起了一些私人屋主修缮自家房子的热情,这些私人房屋除了处于同一个历史文化街区,有些本身就属于受保护的历史文物,典型的比如皥遐书舍。类似这种由政府主导的微改造带动的私房自主更新,政府是否有政策引导与扶持?村民自主更新又如何达到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要求?尤其是文物、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如何平衡好保护与改善居住?无疑这是一个相当值得研究的课题。

前不久去了一下已经完成微改造的永庆坊,老旧建筑修葺一新,地面整洁平坦,配以各类装饰招牌,很有设计感,文青气息弥漫里巷屋宇。但在这些簇新的建筑中,偶尔夹杂一两栋破损严重的老旧建筑,显然就是未纳入微改造范围的私人物业,不仅整体风貌被破坏,而且据说公房的改造还对这些私人物业造成相当大的影响和损坏,产生一些社会矛盾。

因此历史文化街区的微改造我认为一定要整体规划,不管公房私房都应该纳入其中,否则就难言成功。当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会有不同对待,但规划一定应是整体的,避免再出现那种瑕瑜混杂的情形,显得不伦不类。

       好在泮塘村民的自主更新将被纳入微改造的“共同缔造”这一环节,通过居民亲自参与到改造中,激发业主的改造热情,同时不仅关注前期的改造工程,而且还要注意工程完工移交之后,后续管理的长效机制。通过政府相关机构的日常维护和文商旅中心的运营管理,实现改造范围内建筑的持续改造和活化利用。

       无疑这是一个非常可取且值得期待的模式,尤其是“共同缔造”的概念内涵十分丰富,高度契合当下共建共治共享的时代风潮。事实上这样的“共同缔造”去年底已经开始,泮塘五约据说也成为广州首个先征求居民意见再做设计的微改造老旧小区,“第一次让居民有了参与的机会。”《新快报》的报道还提到了一个有趣的细节:为了感谢让居民参与,一帮泮塘五约的后生还专门请两位规划师吃宵夜,畅谈到半夜——显然“共同缔造”拉近的不仅仅是建筑,更是人心。

       我们期待这样的“共同缔造”越来越多。

 

                                                   201861日《南方都市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