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沙湾古镇:文化与经济如何兼容?

(2015-11-20 16:22:18)

 

      进入11月,广州又开始例行的人大代表集中视察。这次也安排了交叉视察,跟前两年以区联组为单位两两“互访”不同,这次设定了11个视察议题(每个区1个),代表们自由报名参加。

      我报名参加的是“番禺区沙湾古镇历史文化建设情况”。沙湾镇是广州目前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之所以得享如此名头,就是因为里面的沙湾古镇历史街区。2012年沙湾古镇旅游正式启动,结果第二年就准备实施围蔽管理收费:游客进入古镇,即使不参观留耕堂等收费场馆,也必须花钱购买55元的门票。这个做法引发社会的巨大争议,除了游客和一些文化保育人士,表达不满最强烈的还有当地的商户,原因就是围蔽收费以后人气锐减,导致他们的生意一落千丈,很多商户甚至卷铺盖走人,也因此围蔽收费搞了一年就草草收场,只剩下留耕堂、三稔厅、衍庆堂还收费,可以买一张20块钱的通票参观三个馆,也可以单独购票,一个馆10块钱。我问一个游客去不去留耕堂,她说不去,“因为要买票。”当然也有买票进入参观的。

      这类场馆到底该不该卖票?这是一个很让人纠结的问题。李卓祺代表认为根据相关规定历史艺术建筑应免费向游客开放,他说的相关规定可能是指我国的《博物馆条例》,《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国家鼓励博物馆向公众免费开放,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向公众免费开放的博物馆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问题是类似留耕堂这样的场馆有没有登记为博物馆?番禺区甚或广州市政府有没有对它们进行“必要的经费支持”?如果这些都是当地自筹资金建设的,而且并没有获得多少经费支持,要免费的话也是需要巨大财力投入的。

      尤其是免费并不符合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不客气说句,当地花这么大力气来整饰修缮沙湾古镇,目的可能就是为了旅游开发,文化保育什么的反而是次要甚至根本就不重要,否则就不会出现刚过一年就急不可耐地围蔽收费了。事实上不仅是沙湾,甚至全国都是这个思路、做法,文化保育人士最不满的也是这一点,在他们看来,将文化当作赚钱的工具,是对文化的大不敬,会抽掉文化的精髓,从根本上毁灭文化。

      理想的状况当然就是如番禺区政府在《沙湾历史文化建设情况报告》中所说,“努力探索文化保护传承与经济发展双赢道路。”要做到这一点,我想还是要立足文化本身,将经济效益看作是社会对文化的认可、接受程度,而不是最终目的,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才是目的,经济效益只是检阅达到这个目的的程度和进程的最直观指标。比如沙湾古镇,除了为数不少的名人故居,还是著名的广东音乐的发源地,这一点就挖掘得非常不够,这里面其实是大有文章可做的,即便从经济角度,也比汲汲于围蔽收费之类要有意义得多。

 

 

                                                        2015年11月20日《南方都市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