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减少施工扰民也是民生工程

(2014-04-18 16:37:31)

  

      昨天城中媒体广泛报道,到目前为止广州市中心城区共有63处占道施工正在进行之中,按照地域来区分,以白云区13宗为最多;按照项目类型来区分,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轨道交通(地铁)26宗、路桥17宗和电力6宗。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63处工地,没有一宗属于今年第二季度占道施工计划,大多数均属于去年甚至前年计划外的重点工程类项目,如轨道交通(地铁)。反观今年第二季度计划的132宗项目,至今半月过去,只有沙太南路风行牛奶一宗施工并完工。

      关于城区的占道施工扰民,相信每个人都深有体会,有的甚至还有些辛酸回忆。记得2010年亚运整饰,全城开挖,那年正好是南非世界杯,一天晚上是英德大战,10点开波,结果晚上9点多还堵在路上,当时那个急啊,至今想起来还心有余悸。

      之所以提及这,是因为今年又是世界杯年,转眼4年过去了,据广州市交委有关人员统计,亚运前全市开挖数量为1100宗,今年每季度开挖数量均控制在100余宗,“整体来看,亚运后广州市每年占道挖掘项目是逐年减少的。”我相信这是实情。但是正在开工的不是计划内的,计划内的100多宗只开工并完成了一项——老百姓不会理会你写在纸上的这计划那计划,他们只关心正在开工的有哪些?给他们的工作生活造成了多大的影响?比如说,虽然每个季度控制在100余宗,但你总是不能按计划完成,累积下来,那得是多大的一个数目啊!

      关于道路施工围蔽,以前总觉得是暂时的,忍一忍,等完工就好了。有一天突然想到,很可能这并不是暂时的,而是一个常态,甚至可以说是“永久的”。之所以有这个“深刻认识”,主要是对我们国家现行的这种经济增长方式有了一些直观的了解: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长方式中的很大一部分,靠的就是政府主导的固定资产投资,比如在国家是高铁,城市不就是地铁咯。只要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在持续,那么“大拆大建”就是一种常态,最典型的就是海珠广场:好不容易地铁施工结束、曾引来市民诉讼的工地围蔽拆除,结果没多久又说要建一个巨大的地下空间、又要围蔽!

      既然是常态,那么就一定要做常态化的规划,万不可老是一些临时性的措施。不管从哪方面来说,工期总是越短越好,据施工单位负责人说,工期严重滞后的最重要原因,还是管道迁改以及交通疏解难。根据我的了解,恐怕还要加上拆迁补偿这一条。那么,有没有可能在施工围蔽之前,先将这些工作都做好,不做好就不围蔽、不施工呢?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工地围蔽很久却不见动静,给市民徒增烦忧。此外,既然是常态而不是一时半会,那么就很有必要建立长效机制,组织多部门在全市范围内统一协调规划,尽可能将施工扰民降到最低限度——这难道不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

 

 

                                      2014年4月18日《南方都市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