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黑漆漆的城中村路灯与明晃晃的“光亮工程”

(2014-02-11 12:03:33)

 

      昨天城中媒体再次报道了广州的路灯困局,主要是两点,一是一些城中村的路灯自亚运前建成以来一直亮不了,二是珠江两岸的光亮工程太亮了,到晚上11点房间还是亮晃晃的,市民大呼受不了,尤其是老人和孩子。

      我认为这一路灯困局或曰乱象反映了我们的城市化水平还很低。

      当初为了亚运,一些城中村赶急赶忙建起了路灯,结果却发现很多根本不具备亮灯的条件,有的甚至连电源点都没有!亚运之后城中媒体曾经集中报道过,舆论也广泛质疑,没想到亚运早已经成为历史,这个手尾到现在还没解决。

      这说明什么?表明上说明政府有关部门的行政效率太低,更深层次看,其实说明我们的社会化水平太低。去年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城市化的文化考察”,主要观点是所谓城市化其实就是高度社会化,尤其是跟自然原始、很大程度上处于散乱状况的乡村相比较,就更明显。在高度社会化的状态下,人人各居其位、各尽其责,包括政府在内的全社会组织严密、运转有序。

      以这个标准来看,显然我们做的还相当不够,比如一些城中村的路灯,这么长时间了居然还是个摆设,显然是其中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问题出了这么久居然还没有解决,显然是解决问题的机制本身就有欠缺,以致运转不灵。

      怎么样才能有效运转呢?广州市建委直属的广州市照明建设管理中心表示将加快步伐开展城中村路灯复明和管理工作,并承诺将城中村路灯建设完成情况列入单位和个人考核当中。看到他们的表态我第一反应还以为是将城中村的路灯问题纳入城市建设的整体规划通盘解决,没想到还是落实到人的老一套,也就是说,还是“人治”的老套路,而不是“法治”的新篇章。“人治”解决得了吗?事实上这样的表态以前也有过,而其结果我们也并不陌生。还是多从“法治”方面着眼着手吧!

      至于珠江两岸的所谓“光亮工程”亮瞎眼,其实也不是新鲜事,也是个老问题,媒体以前也报道过多次。记得那时反映比较强烈的是珠江新城的住户,这回是滨江中路朗晴居的居民。说来好笑,灯老不熄,居然是“因为控制时钟处于损坏状态”!这样的技术水平配得上当今的科技时代吗?问题一再出现却迟迟得不到解决,任由里面的老人小孩深受其苦,这样的行政效率和水平,也可以叫城市化?!

      中国正处于深刻的变局之中,尤其是以微信为代表的最新网络工具的出现,真的在彻底改变着我们的“中国三观”。从政府这一面来说,转变职能,改变作风,真正将千百年来挂在嘴边的“为民”落到实处,而不是成为某种政治姿态或口实,也许是今后唯一的路向,否则真的就跟不上这个变局的时代了。如何“为民”?很简单:路灯该亮的亮,该熄的熄,而标准则一切以民众的需求为依归,而不是某种身外之物的宏大叙事,比如亚运,比如城市形象。

 

                                        2014年2月11日《新快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