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准备大举“深挖洞”了:9月26日媒体报道“海珠广场将建大型三层地下空间”,27日是“掘地30米建5层巨无霸地下城”,说的是金融城;28日是“天河路商圈将建地下连廊”,天河城、正佳广场、万菱汇、太古汇等等都将连成一片。这么多这么深这么大的地下空间,以致陈杨老师说“地下一个广州指日可待”,当然他并不是热切期盼欢欣鼓舞,反而有点忧心的样子。
开发这么多的地下空间毫无疑问是为了进一步开发土地资源,说白了就是找更多的地、卖更多的钱。地上的地卖得七七八八了,那就只好找地下的咯——当然也不排除未来会向空中发展,但那需要更高的技术、更多的投入。
多年来国内外学界一直在讨论“中国模式”,我这个经济学外行看得晕头转向也没搞清楚“中国模式”到底是什么,但我觉得讨论“中国模式”一定不能忽略一条最根本的“国情”,那就是土地国有,如果忽略了这一点,任何对“中国模式”的定义都是不准确的。因为土地国有,政府就可以卖地赚大量的钱,然后将这些钱投入到一些大项目中——主要是基础设施比如道路桥梁之类,产生很高的GDP,同时解决就业这一中国最大的民生和社会问题,也顺带解决了很多官员的政绩问题。当然也有先找银行贷款搞建设再卖地还钱、再贷款再卖地的情况——而且这种情形现在越来越普遍、急切了,以致中国各地的债务也越来越高。银行为什么那么放心地将钱贷给政府呢?还不是因为政府握有土地这个最大、最值钱的抵押物?总之土地国有是一切“中国模式”的基石,现在又在搞新型城镇化,这个基石发挥的效用必将更大、更显著了。
广州也不例外,前几年提出“大拆大建”算是更为明确、坚定、快速地进入这个发展模式,成绩也有目共睹:城市更漂亮气派了,也更大了,人们的生活也的确便利了不少。现在又要大举向地下发展,估计用不了多久一个又一个令人赞叹的地下城会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至于有人担心技术上有难度、会出问题,比如广州地下溶洞多、水多什么的。我想这个不用担心,《2012》里面都将诺亚方舟交给我们中国人建造,只要想做,我们什么做不出来呀?
之所以说地下城令人赞叹,那是因为我第一次进入公园前地下空间的时候就已经赞叹过一回了:真不知这么大这么漂亮这么多层的地下空间是什么时候、怎么建的。记得几年前带一位武汉来的朋友经过临江大道隧道,他居然赞叹说这真是现代化的发达城市才有。当然现在他肯定不会再这样赞叹了,因为武汉也成了“现代化的发达城市”,那条长长的东湖隧道早已让我“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不过一向淡定实在的广州人是不屑于显摆什么的,他们只关心一件事:挖这么多地下城,会给我带来什么好处?逛街的地方更多?有更多休闲娱乐的地方?更不怕刮风下雨?这些“地下活动”都算是吧。除此以外,我们也还是可以对地上的生活有另外的冀望的,那就是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解决更多人的就业、将赚来的钱更多一点地投入到民生,比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等。要不挖这么多地下城干什么呀?至于建造过程中带来的不便和麻烦,比如好不容易解封的海珠广场又要围蔽、沿街商铺生意受损、交通拥堵什么的,就算是为了未来的美好付出的代价吧,反正是没办法的了。而且较之新近的一些人一些事,我们已经够幸运的啦!
2013年9月30日《新快报》,有改动、删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