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快报》报道,新浪微博与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联合共同发布的《2013上半年新浪政务微博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26日,新浪微博平台认证的政务微博达到79372个,全国政务微博大致形成“雁阵式”发展,以江苏、广东、北京等省市为雁头,其中广东公职人员微博数量增幅明显,为104.2%,排名进入前五。
关注政务微博和公职人员微博,关注的其实是背后的官民互动。官民应不应该互动?这个问题已经不需讨论。官民应该如何互动?这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记得前不久有学术机构做过一个中国城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评估研究,广州总分排第一,但政府对外界意见的处理反应上显得“十分迟缓”,仅排名倒数第二,这就说明官民之间的互动还亟需加强。当然排名倒数第二也有可能是广州市政府面临的“外界意见”太多了,比如这个研究就显示,广州市政府职能部门官方微博的平均粉丝数为200多万,“是19个城市中唯一政务微博平均粉丝数超过200万的。”粉丝多了当然意见就多了,反应“迟缓”也就难免了。但不管怎么说,官民之间需要互动,而我们互动得还远远不够。
其实官民互动的渠道何止千万,微博只不过是网络时代的“应景之作”,而且制度化、具有法律效力、“最正规”的官民互动渠道还不是微博,而是各级人大、政协。但在自古官民二分、彼此阻隔、官家禁帏森严的中国社会,微博的出现的确一下子扫除了官民之间的重重壁垒,使官民的直接对话成为可能,以致新浪微博那份报告说“政务微博已成为当下最有效的政民互动平台”——这实在是因为制度化的政民互动平台不彰、人们只好另寻他途的缘故,要知道微博原本只不过是社交工具而已。
但不管怎么说,官民之间有互动总是好事,而且很多政务微博办得的确也不错,我印象比较深的有@中国广州发布、@广州公安、@广州交警、@广东政法等,当然还有一些很有名的公职人员微博,比如著名的@医生哥波子等。我最大的希望就是这些政务微博不要形式化,而是要真真正正地成为“政民互动”的平台:及时发布真实、全面的信息,并对网友的“外界意见”作出及时的回应。据说国内有些政务微博还将互动效果作为硬性考核指标,比如中原某市就公布了《政务微博考核评分细则》,规定与网民缺乏互动要扣分。有考核当然好,但不可舍本逐末,否则就形式化了。而且考核最好由网友来进行,否则后台操作,谁信啊。
2013年8月2日《南方都市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