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园专项经费PK
(2012-06-02 15:51:33)
标签:
杂谈 |
广州市财政局采取这种办法,目的无非是为了不乱花钱,将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应该说,这个初衷不能说不好。但是,仅凭一场演讲PK,就能做到合理分配吗?这是很让人生疑的,因为演讲的效果除了实际情况以外,往往还取决于演讲者的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有没有可能出现有的孩子会哭,结果奶水源源不断,有的孩子老是饿肚子,但是因为不会哭,所以只好继续饿下去?
从完善的民主程序上来讲,花费公帑首先是财政部门提出方案,然后交由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决定,再由市政府提交给人大审议,审议表决通过以后再去施行。这才是一个完整的程序,首先保证了其合法性(通过了民意机构),也能最大限度地确保合理性(人大的审议会广泛听取民意),财政的钱都应该按照这个程序去花。可现在的情况是财政局一手全包,尽管也有专家市民来做评委,但这并不是一种规范的、长久的、符合现代行政要求的做法。
现在看一些政府公文,往往会被那些概念搞昏头,比如这个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是什么意思?难道还有不是普惠性的民办幼儿园吗?有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那是不是还有普惠性公办幼儿园和非普惠性公办幼儿园?他们的资金来源又如何?比如机关幼儿园的天价补贴长期为人诟病,不仅得不到解决,反而钱越来越多,也没见人出来做个说明。
其实,广州市财政在这类教育、医疗、交通等民生投入上一直有一个很纠结的问题,那就是户籍。广州是一个不设防的开放城市,有大量的外来人口,那么,市财政对这部分人员的民生投入就遇到很多问题,首先是法理上需要清晰、完善,其次是现实问题:如果真的所有人一视同仁,享受同等的市民待遇,面对可以想象的蜂涌而至,广州如何承载得了?而以户籍划线,人们又有话说了:我也在纳税,凭什么不能享受同等待遇?能说他说得没道理吗?总之,这个问题很纠结,而且也不是广州市能够解决的。我们所能冀望于政府的,就是寻找一个平衡,在现有条件下兼顾各方利益,努力做到最好,这次资助民办幼儿园,算是一个努力,但类似机关幼儿园的天价补贴,就没有兼顾各方利益,显得很失衡:12个区争1亿,但广州10所市属机关幼儿园今年的费用就是1.05亿,这个对比太强烈、太刺眼。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