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广州市各区陆续抛出了今年的民生实事,一般是十件,也基本囊括了一般的民生日用比如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住房、交通等等。我感到很好奇,不知公众怎么评价这些民生实事,也不知那些民生实事跟公众心目中的民生实事有没有、有多少出入?
我心目中首先想到的民生实事是儿童重大疾病救助。那些不幸罹患的家庭自不必说,其他为人父母者心中的隐忧一定也是有的。前不久的全城“义剪”公益慈善救助再次提起这个话题,可惜民意汹汹,却应者寥寥。其实较之穿衣戴帽这类动辄几十上百亿的工程,儿童重大疾病救助应该是花不了多少钱的,但对一个家庭来说却是天大的“恩典”,也给公众吃下一颗定心丸。如果有哪个政府将这列入民生实事,我很愿意对他膜拜。
再就是食品安全。今年市两会期间,刘菊妍代表提出将食品安全问题纳入民生实事,是很有见地的。食品安全现在已经跟每个人切身相关了,没有一个人可以置身事外——除了准备参加伦敦奥运的运动员。这么重大的事都不列入民生实事,只能说我们还心存侥幸,对这个问题的严重程度认识不足,还保有不干不净吃了不生病的粗陋思维。
不管是儿童重大疾病救助还是食品安全,以及其他如就业、医疗、教育、社会保障、交通、住房、治安等等,我觉得都涉及到公众的安全感问题。缺乏安全感可以说是我们现在最典型、最普遍的精神状态,而作为纳税人的委托机构,政府所要做的就是去兜底,永远站在队伍的最后面,不让一个人、一个家庭落伍、掉队,让所有人有所依、有所靠,心里有底,无助时伸出手,平时也会坚实地站在那里,让公众因为它的存在而免于恐惧担忧。
客观地说,我们的政府也的确做了很多实事,取得了一些很华丽的成绩。但政府老是在前面,真成了名符其实的领导,跑得快的跟得上的,固然可以一享恩泽,可那些跑得慢跟不上的就麻烦了,气喘吁吁压力山大不说,甚至还可能掉队,以致去年动车事故后就有人呼吁政府慢下你的脚步,等等你的人民。政府需要做的或许还不是慢下你的脚步,而是根本就应该站到队伍的最后面,去照顾、保护每一个人,不使一个人掉队。也许有人说,没有政府在前面引导,社会能发展吗?这是典型的“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的传统政治思维。事实上,如果有一个坚强的政府作后盾,社会会更有活力,发展得更好。
消除公众的不安全感,我以为就是政府最大也最应该做的实事。
2012年3月23日《新快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