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本埠媒体报道,珠江两岸光亮工程近日再度上马,但工程费用从之前的1.5亿静悄悄地降至2700万。在政府部门发布的最新招标公告中,之前设想的花1亿元在白鹅潭和海心沙再建LED光屏项目没有再出现。
相信市民的第一个反应是:“光头哥”和“拇指妹”的公民行动起作用了。但以我们的经验,政府怕是不太愿意承认,别说是普通市民,就是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的建议被接受或采纳,政府也是不太愿意承认的,总是说其实他们早有考虑——反而显得你的建议提案什么的很多余!想想也是,如果听你的,你叫他的面子往哪儿搁?而在中国,面子又绝不仅仅是个生活小问题,它可直接关乎政治合法性这样的宏大叙事呢。好在大家现在都已经有了足够的理性水平,真的在践行“功成不必在我”,只要合理,谁的功劳并不重要。
从1.5亿到2700万,可不是个小数目呢,这中间的伸缩余地也太大了。砍的是些什么项目?为什么可以砍掉?可以砍掉即是说并不必要,既然并不必要,何以当初又列进去?……这真让人产生很多疑问。如果政府部门一方面如此大幅消减费用,另一方面还可以屈尊跟公众解释一下是如何办到的——就算是满足一下大家的好奇心——就更好了。可惜不要说解释这些,即便这2700万工程费用包括哪些内容,目前市建委也暂未做详细解释。我们期待有详细解释的一天。
不管怎么说,也不管是谁的功劳,政府大大降低光亮工程的费用,而且暂时不在白鹅潭和海心沙搞什么LED光屏,都是好事一件,因为至少纳税人省下了一亿多。而比钱更重要的,则是我们感受到的某些温暖,它远非钱财可以计量。这件事让我反复想起学者崔卫平的一段话,大意是:你就是中国,你怎么样,中国就怎么样;你内心光明,中国便不黑暗。“光头哥”和“拇指妹”的公民行动丰富了中国形象,使中国显得并不委琐,并不卑微,并不都犬儒,而是有勇气,有人格,有作为,有担当,因此而值得尊敬;而作出消减光亮工程费用的决定的人——我不知他是谁,我很想知道他是谁——同样丰富了中国形象,他使中国不再是冷漠僵硬的铁板一块,而展示了我们一直渴望却往往不可得的某些柔性的东西。
是时候反求诸己了,不管是为国家,还是为自己,也不管是爱国家,还是爱自己。
2011年12月9日《新快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