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至昨晚,轩用了15天的时间读完了三国演义。原本在他上四五年级的时候,就推荐他读四大名著,可是他一直都不肯接受。他情愿读一些外国的名著,觉得四大名著不太容易看得懂。估计是古文的功底有点差,只能由他去了。
毕竟是必须完成的任务。到了六年级,好不容易逼着他看完了水浒传和西游记,轮到读三国演义了,可是小学也快毕业了。毕业考在即,哪有大把的时间去读这个东西?
可是轩此时居然有了兴趣,他问我除了准备毕业考试以外,是不是就不用看课外书了?当然不是。于是他说,看什么书不是看,既然别的书可以看,为什么三国演义不能看?
于是开读,开始的进度极为缓慢,一是对于文字上的生疏,二是对于那个时代的历史都不了解,少不得问我或是查资料。对于文中涉及的地名,他把书中的三国地形图撕下来,一边看书,一边对地名。找不到地名了,不住的问,弘农在哪?北海在哪?
对于一些人和事不明白的,轩还用手机查查百科。尤其到了后期看到诸葛亮六出祁山,使劲儿对着地图查诸葛亮的出川路线。我说你是通过三国演义学习兵法,还是把自己再造成一个易中天?老子三国演义读了七八十遍了,也没这么研究过。
轩说,这些东西不搞透,书怎么能算看明白呢。也罢,读书是他自己的事,就用他自己的方法吧,虽然看着大把的时间花的有点肉疼。
到了昨晚,终于大功告成。问下轩对这本书的看法,他说虽然写的是历史,但是文字远远超过了西游记和水浒传。我给他推荐了几个章节,希望他有时间细细看。比如五关六将、火烧赤壁、三顾茅庐和七擒孟获等部分,都是可以认真赏析的。
轩问我,三国演义中我最喜欢的人是谁?我说小时候是诸葛亮,长大以后是曹操,现今是赵云。小时候喜欢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后来喜欢曹操的大英雄真小人,现在佩服赵云的功夫和德行。
问轩喜欢的人物是谁,他说刚看完第一遍,还没有具体的想法。
问一下他关于三国演义的想法是什么?他说发现魏蜀吴三国都是创立者艰难困苦,却被后人给败落了。
然后就是帮轩理一下故事脉络,这对于刚看第一遍三国演义的人有点困难,但是帮他理一下,还是有助于对全书的理解。
然后考察一些小故事,比如孙亮剖粪辨奸和杨修之死的故事,他居然记得很清楚,由此见得,书细细读还是有好处的。
给他讲了乌桓触和杨大将的梗,轩乐的不轻。敢情罗贯中也会闹笑话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