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环境影像|摄影师们镜头下的“水-生命的流动”

2022-06-08 17:37:37
标签: 人与环境摄影大赛 摄影 生态摄影 与水相关摄影

第12届人与环境摄影大赛(展)作品征集

2022年6月5日-10月10日

邮箱投稿

shuu2010@sina.com

微信投稿

关注大赛微信(syds2013)

直投(备注:“作品名+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

18016270608(微信同号)

人与环境摄影大赛历届入选作品《冰封的赛里木湖》颜凯欣 | 摄

江河湖海,雨雪冰霜,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水,自古以来便受到文学家、哲学家等的关注,也成为最常见的摄影语言之一。

事实上,不管是在摄影史上,还是在人与环境摄影大赛历届来稿作品中,不乏与水相关的优秀作品——有人通过水呼吁环境保护、揭露社会问题,有人发掘水背后的人文历史与情感寄托,更有人以水造境、彰显精神与信仰。一起来看看摄影师们镜头下的水。

《夏日》 维吉(Weegee)| 摄

这幅摄影作品出自于“雪茄派摄影”的创始人维吉(Weegee)之手,拍摄于20世纪30年代末的纽约。照片中,生活在纽约贫民区的孩子,在炎热夏日,因为没有降温设备,便偷偷打开路边的消防栓冲凉。整张照片洋溢着一片童真与欢乐的景象,但仔细思考之后,不难想象祥和背后,是美国社会巨大的贫富差距。

《临流独坐》郎静山 | 摄

这幅《临流独坐》是郎静山大师中国风写意摄影的代表,画面中山林青青,飞流澹澹,一人独坐,头戴箬笠,安然自在,显出以老庄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哲学家所追求的清净无为之态。水这一意象不仅完成了画面构图,造出超然之境,更成为摄影师自我表达与风格塑造的载体。

 《大运河》程序 | 摄

这张图来自于摄影师程序《大运河》系列摄影作品。出生在运河之都——江苏淮安的程序十几年前开启了自己的运河摄影之旅,在他看来,“一条大运河,就是一部流动的中国史”。拍摄大运河之余,他还沿途收集了一千余件体现人们生活、生产的老物件,努力用图片构建起历史与当下的链接。画面捕捉了一位游泳者跳入运河的瞬间,其背后是古老的运河与现代化城市,这一鲜明的对比也反映出大运河在不同时期功能的转变。

Hengki Koentjoro | 摄

这幅作品来自于印度尼西亚极简主义摄影师Hengki Koentjoro,他的很多作品中都以水为主题,他曾说:“我爱水元素,对我来说水就是生命,它是我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无论是磅礴的瀑布,还是宁静的湖泊,Hengki Koentjoro镜头中的画面大都干净、空灵,充满禅意,他希望通过朴素之美,引领人们进入排除杂念的境界,而与画而立,观者似乎也能进入冥想状态。

人与环境摄影大赛历届入选作品《蓝色世界》 许捷 | 摄

2022年,第12届人与环境摄影大赛新增「水-生命的流动」主题,征集与水相关的摄影作品。

“水”同样是大赛多年合作伙伴——富士胶片(中国)最为关注的自然资源之一,在富士胶片集团制定的企业社会责任CSR计划“可持续价值计划2030(SVP2030)”中,明确了面向2030财年的目标,其中与水资源管理相关的内容包括“使整个集团的用水量比2013财年降低30%”、“通过提供用于水处理的产品和服务,助力社会每年处理3500万吨水”等的量化目标。

无独有偶,面对水资源挑战,始终保持着乐观主义和紧迫感的杜邦水处理,今年首次与大赛合作,该企业持续创新、引领水处理行业发展,致力于打造出一个水资源充分优化的美好世界。如今,通过一整套广泛的、久经考验的水处理和分离技术组合,杜邦水处理解决方案业务部每分钟能够帮助全球净化约5000万加仑的饮用水(约合20万吨),充分应对水的净化、分离、节约和再利用方面的全球性挑战。

应对水资源挑战、关注水污染等环境问题,不仅是企业与摄影师的责任,也是每个人的责任,在世界海洋日,希望大家节约水资源,为了蓝色大海,也为了赖以生存的生物与人类自己。

历届人与环境摄影大赛入选作品

与水相关作品赏析

 

《渔歌》申丽广 | 摄
 《镜海见纤悉》刘乙 | 摄
《黄渤海之恋》王太刚 | 摄
 《太行水韵》戴志磊 | 摄
《暗夜流光》黄睿 | 摄
《神秘的月亮湾》卢范经 | 摄
《流淌的额尔齐斯河》杨保罗 | 摄
《共同的家园》朱智辉 | 摄
 《静谧的海》任志才 | 摄
 《家园》王延东 | 摄
 《江南水韵》王力 | 摄
《水域》曹申星 | 摄
 《南极精灵》王亦范 | 摄
《童话世界》赵双凤  | 摄
 《日落美景惹人摄》蒋超 | 摄
《夕阳泛舟远》蒋涛 | 摄
《南极半岛的蓝冰川》  朱昌敏 | 摄
《渔夫与海》陈伟 | 摄
 《黄河与大海交汇》李宪军 | 摄
 《冬季黄河》王成永 | 摄
《觅食在画中》黄云清 | 摄
《山溪雪莲》司京陵 | 摄

人与环境摄影大赛

每年6月5日至10月10日征集作品

www.syds.org

主张“带着思想和责任去拍摄”,

用影像关注环境改善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责任编辑:Milier、小韦

投稿方式:shuu2010@sina.com

新浪微博:@人与环境摄影大赛

微信:18016270608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