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月到四月,上海的新冠疫情以前所未有的事态袭来,摄影师在经历这些同时,也得以记录疫情实况。上周起,人与环境摄影大赛推出#疫情下的摄影人#专题,讲述摄影人镜头下的抗疫日记与生活。
本期,一起看摄影师丁文安的纪实摄影。
这幅纪实片是我利用雨天、花伞、流动的人群、技术上用慢门拍摄的自己认为既是纪实片,也是城市风光片。
摄影人能理解,要拍到一张好照片真的不容易,除了技术因素外,并不是偶然拾得。这张图片是我上了小区二幢髙楼才拍到,前后拍了两次。第一次角度不够理想,时间段不对,人也不多,而且又是晴天。第二次记住在第一幢楼上看到的方位,再等到下雨天,用雨水、伞花、慢门成功的拍到了我预想中的画面。拍摄的过程也很艰辛,风雨很大,把伞都吹成喇叭形,脚架由于墙体特殊没法放,只能把长镜头紧紧顶住墙边才保持慢门的稳定效果,衣服湿了也顾不上。
同样我和许多在沪的摄影朋友一样,先后经历了从小区封控,到楼栋也被封控,只有利用做核酸出家门的机会,拍摄了这些照片。希望以此记录疫情生活,也坚信新冠病毒一定会在我们全民配合下被赶走、被消灭。
没有找到相关文章...
疫情下的上海|丁文安纪实摄影
从三月到四月,上海的新冠疫情以前所未有的事态袭来,摄影师在经历这些同时,也得以记录疫情实况。上周起,人与环境摄影大赛推出#疫情下的摄影人#专题,讲述摄影人镜头下的抗疫日记与生活。
本期,一起看摄影师丁文安的纪实摄影。
这幅纪实片是我利用雨天、花伞、流动的人群、技术上用慢门拍摄的自己认为既是纪实片,也是城市风光片。
摄影人能理解,要拍到一张好照片真的不容易,除了技术因素外,并不是偶然拾得。这张图片是我上了小区二幢髙楼才拍到,前后拍了两次。第一次角度不够理想,时间段不对,人也不多,而且又是晴天。第二次记住在第一幢楼上看到的方位,再等到下雨天,用雨水、伞花、慢门成功的拍到了我预想中的画面。拍摄的过程也很艰辛,风雨很大,把伞都吹成喇叭形,脚架由于墙体特殊没法放,只能把长镜头紧紧顶住墙边才保持慢门的稳定效果,衣服湿了也顾不上。
同样我和许多在沪的摄影朋友一样,先后经历了从小区封控,到楼栋也被封控,只有利用做核酸出家门的机会,拍摄了这些照片。希望以此记录疫情生活,也坚信新冠病毒一定会在我们全民配合下被赶走、被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