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2020-01-03 11:00:44)| 分类: 我的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合作学习具体是指为学生设置一个目标,学生为了完成这个共同的目标而进行分工互助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为了集体和个人利益而进行合作,在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目标的过程中体现自身的价值。如今,小学语文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号召下,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变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已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推广应用。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过程中,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水平。所以,为了能够将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本文就对如何更好地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来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探讨。
一、切实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小学生都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但是缺少专注精神,无法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而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则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语文课堂学习,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之上,使其更好的吸收和掌握知识。
小学语文以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为主,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将这些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对这些能力进行提升,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之目的。除此之外,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还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核心理念,充分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长处,并在合作过程中纠正和弥补自身的不足。由此可见,小组合作学习对于促进小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合理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分工
应用小组合作学习开展语文教学时,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合理地进行分组,要想完成这项任务,教师就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将这些个人要素综合考虑之后进行合理搭配,优化组合。通常应用较多的分组方法是异质分组。异质分组可以使组内的学生进行学习优势互补,并且,能够保证每个小组资源均衡,使优秀学生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让学困生获得更大的帮助。
三、有效设设置小组合作学习研讨内容
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较多的讨论,开展小组合作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够开发学生的最大潜能。同时,在讨论的过程中也能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合作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这就需要教师设置好合作学习的内容,内容的设置不能太简单,因为简单的内容学生自己就可以独立完成;也不能够太复杂,如果所设置的讨论内容太过复杂,学生无法通过合作来解决,就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要慎重的考虑。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小学五年级《将相和》一课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选择下列内容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廉颇对蔺相如出言不逊,蔺相如是否应该原谅他?原谅他的原因是什么?如果学生想要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要熟读文章,掌握文章描述的时代背景,结合当时的情况,回答问题。通过这一内容的选择,不仅能够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的方式去了解和学习课文知识,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的合作学习才会更有意义。
四、深入进行合理指导
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并不是无所事事,而是应该深入到小组当中,倾听每个小组的发言,在恰当的时机与成员进行交流和指导,这样可以使小组学习更加高效。通过合理指导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少走弯路,避免流于形式,提高合作学习效率。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对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相比于其他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更易于让小学生接受,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更好的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就需要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并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对该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和挖掘,进而使其发挥出最好的效果,最大限度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小学生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