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象山语录》注译(十九)(注译人:万安飞)

(2020-06-26 21:57:41)
标签:

万安飞

象山语录

陆九渊

一四0

《书》疏云[1]:“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2]”天体圆如弹丸,北高南下。北极出地上三十六度,南极入地下三十六度,南极去北极直径一百八十二度强。天体隆曲,正当天之中央,南北二极中等之处,谓之赤道,去南北极各九十一度。春分日行赤道[3],从此渐北。夏至行赤道之北二十四度,去北极六十七度,去南极一百一十五度。从夏至以后,日渐南至,秋分还行赤道与春分同[4]。冬至行赤道之南,去南极六十七度,去北极一百一十五度。其日之行处,谓之黄道。又有月行之道,与日相近[5],交路而过[6],半在日道之里[7],半在日道之表。

【注释】

[1]《书》疏:《尚书》的注释。此为《尚书正义》孔颖达疏,宋两浙东路茶盐司刻本。疏:注释,解释

[2]“周天”:《堯典疏》竝《鴻范疏》云: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贾公彦《周礼注疏》卷三:“云六官之属三百六十,象天地四时日月星辰之度数者,依《周髀》、《七曜》,皆云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举全数,亦得云三百六十也。言地则与天配合四时,言周天亦是地之数。”古人认为太阳绕着地球运动,其运动轨迹为黄道。通过圭表测量1个回归年单位约等于365又4分之一天。所以认为太阳围绕地球,在天空旋转(也就是黄道)一周花费了365又4分之一天,整个天空就可以被认为存在365又4分之一个单位,这个单位古人定义为“度”。周天:太阳围绕地球一周。

[3]行:运行,经过。

[4]还:返回,归来。

[5]相近:附近;邻近。形容距离很近。

[6]交路交塞于路。谓在道路上交错往来。《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垂恩元元,冠盖交路。此指日月运行轨道相交叉。

[7]日道:即黄道。

【译文】

《尚书正义》书上说:“太阳围绕地球一周的空间是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天体是一个圆形的物质,好像就是一个弹丸,北边高南边低。北边最边上高出地面三十六度,南边最边上低入地面三十六度。南边最边的地方到北边最边的地方直径是一百八十二度多。整个天体因为南北不平衡使形状显得隆起高耸弯曲。在天体的正中央,从南极到北极的中间的地方叫做赤道。距离南北两极各九十度。每年春分(三月二十一日)的时候,太阳经过赤道,从此以后一天天渐渐地向北边移动。到了夏至(六月二十二日)的时候,太阳运行到赤道的北边二十四度,距离北极六十七度,距离南极一百一十五度。夏至以后,太阳开始逐渐向南移动,到了秋分(九月二十三日)的时候,返回到赤道,与春分的时候相同。之后,太阳继续向南运行,到冬至(十二月二十二日)的时候,太阳运行到赤道的南边二十四度,距离南极六十七度,距离北极一百一十五度。太阳运行经过的轨道叫做黄道。另外还有一条月亮运行经过的轨道,与太阳运行经过的轨道相距很近并交叉而过,一半在黄道以内,一半在黄道以外。

 

一四一

其当交则两道相合,去极远处,两道相去六度。此其日月行道之大略[1]也。

【注释】

[1]大略大致的情况或内容《孟子·滕文公上》:此其大略也,若夫润泽之,则在君与子矣。 赵岐注:略,要也。

【译文】

太阳运行经过的轨道与月亮运行经过的轨道在交叉的时候重合时候,距离南北两极最远,两条轨道相距六度。这就是太是和月亮运行轨道的大致的情况

 

一四二

黄道者,日所行也。冬至在斗[1],出赤道南二十四度;夏至在井,出赤道北二十四度。秋分交于角;春分交于奎。月有九道[2],其出入黄道不过六度。当交则合,故曰交蚀[3]。交蚀者,月道与黄道交也。

【注释】

[1]斗:与下文的“井”、“角”、“奎”都是二十八星宿的星名,分别各宿之首。二十八星宿是古代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是将黄道天赤道附近的天区划分为二十八个区域又称二十八舍二十八星。二十八宿的名称:东方青龙七宿:(j)北方玄武七宿:(du)、西方白虎七宿:(lóu)、(mo)、(z)、(shn)南方朱雀七宿:(zhn)

[2]月有九道:古代天文学家将月亮运行轨道分为九道:内朱道、外朱道、内白道、外白道、内黑道、外黑道、内青道、外青道、中黄道。《沈括·梦溪笔谈·象数二》日之所由,谓之黄道;南北极之中,度最均处,谓之赤道。月行黄道之南,谓之朱道;行黄道之北,谓之黑道。黄道之东,谓之青道;黄道之西,谓之白道。黄道内外各四,并黄道为九。

[3]交蚀:日月亏蚀。地球运行到月球和太阳的中间并成一线时,太阳的光正好被地球挡住,不能射到月球上去,便成月食。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的中间并成一线时,太阳的光被月亮挡住,地球表面上某些地区短时间内看不到太阳,这种现象叫日食。日食和月食都是轨道交叉才发生的。所以称交蚀。

【译文】

黄道,是太阳运行经过的轨道。冬至的时候,太阳运行到达的位置在北方七宿之首“斗”的位置,在赤道以南二十四度。夏至的时候,太阳运行到达的位置在南方七宿之首“井”的位置,在赤道以北二十四度。秋分的时候,太阳运行到达的位置与赤道相交在东方七宿之首“角”的位置。春分的时候,太阳运行到达的位置与赤道相交在西方七宿之首“奎”的位置。月亮运行轨道分为九道:内朱道、外朱道、内白道、外白道、内黑道、外黑道、内青道、外青道、中黄道。这九条轨道高出或低入黄道不超过六度。月道与黄道相交的时候会发生“交蚀”(“日食”或“月食”)。 “交蚀”就是只有月道与黄道相交的时候发生的现象。

 

一四三

《孟子》“登东山而小鲁[1]”一章,绎[2]诵咏[3]五六过[4],始云:“皆是言学之充广[5],如水之有澜,日月之有光,皆是本原[6]上发得如此。

【注释】

[1]“登东山而小鲁”:语出《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东山龟蒙山,海拔1156米是山东第二高峰,素称岱宗之亚,古称东山。小:以……为小。

[2]chu yì:引出端绪,整理出头绪,引申为阐述。《汉书·谷永传》:燕见紬绎,以求咎愆。颜师古注:紬绎者,引其端绪也。:《说文》,大丝缯也。《释名》,抽也。丝端出细绪也。抽引,理出丝缕的头绪;绎,《说文》,抽丝也

[3]诵咏诵读吟咏。宋·司马光《谢始平公以近诗一卷赐示》诗:言《诗》何敢望商赐 ,幸得诵咏祛童蒙。” 

[4]过:量词。计算动作次数的单位。晋·陆云与兄平原书前后读兄文,一再过,便上口语。”《清史稿·卷四八六·文苑传·何绍基传初学颜真卿,遍临汉、魏各碑至千百过。
    [5]充广:扩充。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三:今子赴官,但当充广德性,力行好事。

[6]本原:哲学上指万物的最初根源或构成世界的最根本实体。

【译文】

先生把《孟子·尽心上》里的“孔子登东山而小鲁”这一章节反复地诵读吟咏并仔细研究了五、六遍后,才向学生进行阐述“这一章节说的都是做学问的扩充,就像江水有波澜,日月有光辉,都是从万物的最初根源上发展得如此辉煌美好啊。

 

一四四

“牛山之木尝美矣[1]”以下,常宜讽咏[2]

【注释】

[1]“牛山”句:语出《孟子·告子“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意思是牛山的树木曾经很繁茂,因为它处在大都市的郊外,常用刀斧砍伐它,还能保持繁茂吗?那山上日夜生长,受雨露滋润的树木,不是没有嫩芽新枝长出来。这个章节记录了孟子和其学生告子(一说是墨子的学生)之间有关人性道德的讨论孟子持性善论(人生来有向善的力量),告子持不善不恶说(即人生下来本无所谓善恶),《告子》以两人的论辩开头,集中阐述了孟子关于人性、道德及其相关理论。是孟子性善论思想较为完整的体现连带的是仁义道德与个人修养的问题。对精神与物质、感性与理性、人性与动物性等问题也有所涉及。牛山:齐国首都临淄郊外的山。

[2]讽咏:讽诵吟咏。晋·张华《博物志》卷十: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听诵诗书讽咏之音,不听淫声,不视邪色。” 

【译文】

《孟子·告子“牛山之木尝美矣”以下的章节,集中阐述了孟子关于人性、道德及其相关理论,先生认为应该经常讽诵吟咏,仔细体会其中内涵。

 

一四五

 元晦似伊川[1],钦夫似明道[2]。伊川蔽固深[3],明道却通疏[4]

【注释】

[1]元晦似伊川:朱熹的学术与程颐的学术相似。宋代理学自二程之后,程颐之学由杨时罗从彦李侗而传朱熹。在知、行关系问题,程颐主张以知为本,先知后行,能知即能行,行是知的结果。朱熹主张知先行后认为由于道德实践需要封建伦理指导,因此知为先。又因封建伦理不能只流于空谈,所以行为重两人学术有相似的地方。

[2]钦夫似明道:张栻的学术与程颢的学术相似。程颢提出天者理也的命题。他把理作为宇宙的本原。就天道的内容来说,程颢形容它是,谓世界生生不已,充满生意,提出天只是以生为道,故天地之大德曰生。他认为生是天道,是天地之心。他追求所谓浑然一体的精神境界,在方法上是通过直觉冥会,达到所谓物我合一。张栻提出天、性、心三者,名异实同,皆同体于理。他认为,天下万物皆生于理,理是万物赖以生存的根据。他说:"事事物物皆有所以然,其所以然者,天之理也。"他以太极为理,太极变化便产生阴阳二气,二气交感便有万物化生,称"人与物俱本乎此者也"。钦夫:张栻字敬夫,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人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年),主管岳麓书院教事,从学者达数千人,初步奠定了湖湘学派规模,成为一代学宗。其学自成一派,与朱熹吕祖谦齐名,时称东南三贤

[3]蔽:蒙蔽《战国策·齐策》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4]通疏:通情达理,洒脱爽朗。

【译文】

朱熹的学术与程颐的学术相似,张栻的学术与程颢的学术相似。程颐的学术固然蒙蔽得深,程颢的学术却是爽朗。

 

一四六

 九畴之数[1]:一、六在北,水得其正。三、八在东,木得其正[2]。唯金火易位,而木生火,自三上生至九[3]。自二数至于九,正得二数,故火在南。自四数至七,亦得四数,故金在西[4]。一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九复变而为一者:一与一为二,一与二为三,一与三为四,一与四为五,一与五为六。五,数之祖[5],故至七则为二与五矣,是一变也。至九而极,故日七变而为九。数至九则必变[6],故至十则变为一十,百为一百,千为一千,万为一万,是九复变而为一也。

【注释】

[1]九畴指传说中天帝赐给禹治理天下的九类大法,即《洛书》。泛指治理天下的大法《书·洪范》: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敍。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纪,次五曰建用皇极,次六曰乂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徵,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孔传天与禹,洛出书,神龟负文而出,列於背,有数至于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类。马融注:五行已下至六极,《洛书》文也。畴,类。

[2]“一、六在北”诸句:指《河图》和《洛书》内容。《河图》:一、六在北为水,生三、八在东为木;三、八在东为木,生二、七在南为火;二、七在南为火,生五、十在中为土;五、十在中为土,生四、九在西为金;四、九在西为金,又生一、六在北为水;此左旋顺生;数之体也。《洛书》:一、六在北为水,克二、七在南为火;二、七在南为火,克四、九在西为金;四、九在西为金,克三、八在东为木;三、八在东为木,克五、十在中为土;五、十在中为土,又克一、六在北为水;此右旋逆克;数之用也。不克则不生,不变则不化。传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此说未明伏羲八卦从河图,文王八卦从洛书也。河图、洛书可以相通。正:正当;合适《后汉书·皇后纪序》虽成败事异,而同居正号者,竝列于篇。

[3]“唯金”诸句:指《河图》与《洛书》“木生火”的顺序的比较(详见上一条注释)。经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他们之间的木、土和水的方位相同。金与火的方位相反。如果我们将《洛书》里的金与火方位相对换,则两者相合,也就是木(三)生出的火应该是在金(九)的方位。所以陆九渊在《三五以变错综其数》里说:天地既位,人居其中,向明而立,则左右前后为四方。天以气运而为春夏秋冬,地以形处而为东西南北,四数于是乎见矣。然后有四方。中与四方,于是为五。故一生水而水居北,二生火而火居南,三生木而木居东,四生金而金居西,而五生土而土居中央。”这里面的“三生木而木居东”就是这个意思。

[4]“自二”诸句:这是对“金火易位”的具体解说。也就是火由西换到南,金由南换到西的情况。下句也是解说。

[5]祖:开始,初。《庄子 山木》:浮游乎万物之

[6]数至九则必变:就是由九变到十,由九九变到一百……。

【译文】

《河图》的九畴与《洛书》的九数来相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一和六在北方,刚好是水的位置;三和八在东方,刚好是木的位置。只是金与火的位置刚好互换了,按照“木生火”的顺序,木(三)生出的火应该是在金(九)的方位。从二换到九的位置,正好得到二所处的方位,二生火而火居南,所以火在南方。从四换到七的位置,正好得到四所处的方位,四生金而金居西,所以金在西方。从一变化到七,从七变化到九,从九又变化到一的具体情况是:一与一相加为二,一与二相加为三,一与三相加为四,一与四相加为五,一与五相加为六。五,是计数的开始,所以数到七就是二与五相加,这是变化的开始。数到九就到了极尽的地步。所以说“七变而为九”;数到九就发生变化,所以到十就为一十,到百就是一百,到千就是一千,到万就是一万。这就是九又变化到一的情况。

 

一四七

或问:“贾谊[1]、陆贽[2]言论如何?”曰:“贾谊是就事上说仁义[3],陆贽是就仁义上说事。

【注释】

[1]贾谊(前200~前168),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字太傅。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18岁即有才名,年轻时由河南郡守吴公推荐,20余岁被文帝召为博士。不到一年被破格提为太中大夫。但是在23岁时,因遭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的太傅。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后,贾谊深自歉疚,直至33岁忧伤而死。贾谊认为秦亡在于仁义不施,要使汉朝长治久安,必须施仁义、行仁政。其主要内容就是爱民,故夫民者,弗爱则弗附,只有与民以福,与民以财,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

[2]陆贽(754年805年),字敬舆。苏州嘉兴(今浙江嘉兴)人。唐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政论家大历八年(773年)进士,中博学宏辞科。唐德宗即位,由监察御史召为翰林学士泾原兵变后,随德宗出逃奉天。贞元七年(791年),拜兵部侍郎。贞元八年(792年),迁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为相时,指陈弊政、废除苛税。贞元十年(794年),遭构陷后罢相。永贞元年(805年)在忠州去世,年五十二。追赠兵部尚书谥号 泾原兵变后,长安失守,国难益重。但唐德宗在谈到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时却说:此亦天命,非由人事。针对德宗的这种国家兴衰皆由天命的错误思想,陆贽指出把国家兴衰说成由于天命是荒谬的。他认为天视自我人视,天听自我人听,则天所视听皆因于人,非人事外自有天命也。否定了天有思想、有意志、能主宰人类社会的命运,得出了天命在人的结论。并说:人事治而天降乱,未之有也;人事乱而天降康,亦未之有也。说明了治乱由人,不在天命。

[3]仁义:儒家的重要伦理范畴。其本意为仁爱与正义。早在《礼记·曲礼上》就有记载道德仁义,非礼不成。而战国时的孟子孟轲)对此更是推重此概念;此后汉儒董仲舒继承其说,将仁义作为传统道德的最高准则。宋代以后,由于理学家的阐发、推崇,仁义成为传统道德的别名,而且常与道德并称为仁义道德,与礼、智、信合称为五常

【译文】

有人问先生:贾谊陆贽的学术主张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之处?”先生回答说:贾谊是就秦亡这件事来阐述施仁义、行仁政的主张,是通过事情来叙述仁义的。陆贽则是就唐德宗国家兴衰皆由天命的错误思想来阐述治理国家治乱由人,不在天命,是以通过仁义来说事。

 

一四八

临安[1]四圣观[2],六月间倾城[3]士女[4]咸出祷祠[5]。或问:“何以致人归乡[6]如此?”答曰: “只是赏罚不明[7]

【注释】

[1]临安南宋王朝的都城。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在北宋时,杭州为两浙路的路治,大观元年(1107)升为帅府。辖钱塘仁和余杭、临安、于潜、昌化、富阳、新登、盐官9个县。当时人口已达20万户,为江南人口最多的州。

[2]四圣观:观名。又名四圣延祥观。四圣天蓬元帅,天猷副元帅,黑煞将军,真武将军。《太上三洞咒经》卷五天蓬紫微大帅万神祖宗,天猷副元帅游行太空,黑煞大圣尧火斩凶,真武角将乞水玄酆。

[3]倾城:全城,满城。晋·孙楚《征西官属送于陟阳候作》诗:倾城远追送,饯我千里道。

[4]士女古代指已成年而未婚的男女,后泛指成年男女。指人民、百姓。《三国志·魏志·崔琰传》:今邦国殄瘁,惠康未洽,士女企踵,所思者德。

[5]祷祠谓向神求福及得福而后报赛以祭。《周礼·春官·丧祝》:掌胜国邑之社稷之祝号,以祭祀祷祠焉。贾公彦疏:祷祠,谓国有故祈请,求福曰祷,得福报赛曰祠。《周礼·春官·大祝》:国有大故天烖,弥祀社稷,祷祠。郑玄注:弥,犹徧也。徧祀社稷及诸所。祷既,则祠之以报焉。贾公彦疏:以其始为曰祷,得求曰祠,故以报赛解祠。

[6]归乡归心向往。《诗·商颂·长发》苞有三蘖,莫遂莫达,九有有截郑玄笺:天丰大先三正之后世,谓居以大国,行天子之礼乐,然而无有能以德自遂达於天者,故天下归乡汤

[7]赏罚不明:赏罚不清楚不明白。该奖赏的不奖赏,该惩罚的不惩罚。《战国策.秦二》:魏文侯用人信而不疑,但赏罚不明,未免令功臣寒心。

【译文】

杭州有一座叫四圣观的道观,每年六月,全城的百姓都来这里求福祭祀。有人问先生:“怎么会有这么多人归心向往来这里求福祭祀呢?”先生回答说:“原因只是因为这里赏罚不清楚不明白。该奖赏的不奖赏,该惩罚的不惩罚。

 

一四九

 一夕步月[1],喟然而叹[2]。包敏道侍[3],问曰:“先生何叹?”曰:“朱元晦泰山乔岳,可惜学不见道,枉费精神,遂自担阁,奈何?”包曰:“势既如此,莫若各自著书,以待天下后世之自择。”忽正色厉声曰:“敏道!敏道!恁地没长进,乃作这般见解。且道天地间有个朱元晦、陆子静,便添得些子?无了后,便减得些子?”

【注释】

[1]步月:月下散步南史·王藻传》:至於夜步月而弄琴,昼拱袂而披卷,一生之内,与此长乖。

[2]喟然而叹形容因深有感慨而叹息。西汉·戴圣礼记·礼运》: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上,喟然而叹。喟然:叹气的样子。

[3]包敏道:人名。包扬,南宋建昌军南城(今属江西)人,字显道,号克堂。与兄包约、弟包逊皆师事陆九渊。陆九渊卒,遂率其生徒诣朱熹,执弟子礼。尝辑朱熹语录为四卷,今多载于《朱子语类》中。侍:在尊长旁边陪着《孝经》曾子侍。郑注:卑在尊者之侧为侍也。

[4]乔岳高山。本指泰山,后成泛称。《诗·周颂·时迈》:怀柔百神,及河乔岳。毛传:乔,高也。高岳,岱宗也。” 

[5]见道洞彻真理;明白道理。《汉书·翼奉传》:圣人见道,然后知王治之象,故画州土,建君臣,立律历,陈成败,以视贤者,名之曰经。” 

[6]精神精力体气。《韩诗外传》卷六:劳矣箕子!尽其精神,竭其忠爱。” 

[7]担阁耽误。宋·王安石《千秋岁引·春景》词: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

[8]正色厉声态度严正,言辞严厉。明·方孝孺《王彪之》:众情疑惧方若锋刃之迫肤,而能处之从容,正色厉声决以大事,非勇者不能也。正色严肃的神色厉声指严厉的声音;高声。

[9]nèn如此,这样。《朱子语类》卷二七:曾子迟钝,直是辛苦而后得之。故闻一贯之说,忽然猛省,谓这个物事元来只是恁地

[10]些子亦作些仔。少许,一点儿。唐·李白《清平乐》词:花貌些子时光,抛入远泛潇湘。” 

【译文】

  一天晚上,先生在月下散步。突然先生深深叹息。当时包敏道在他身边陪着,便问:“先生因为什么而叹息呢?”先生回答说:“我叹息的是朱熹的学问像泰山那样的高山令人仰慕,可惜的是他在学问上不能洞彻真理,白白地浪费了精力体气,以致自己耽误了自己。这真的是没有办法的事啊。”包敏道说:“情况既然是这样的,不如你们两人都将自己的学术思想著成书,留待天下的后来人自己去选择。”先生听了,一脸的严肃,言辞严厉“敏道啊敏道,你怎么这样没有长进啊,以致说出这种话来。难道说这天底下因为有了一个朱熹,一个陆九渊,就能增加点东西吗?没有一个朱熹,一个陆九渊,就能减少点东西吗?”

 

一五0

归自临安,汤仓因言风俗不美[1]。曰:“乍归,方欲与后生说些好话[2]。然此事亦由天,亦由人。”汤云:“如何由天?”曰:“且如三年一次科举,万一中者笃厚之人多[3],浮薄之人少[4],则风俗自此而厚[5]。不然,只得一半笃厚之人,或三四个笃厚之人,风俗犹自庶几[6]。不幸笃厚之人无几,或全是浮薄之人,则后生从而视傚[7],风俗日以败坏[8]”汤云:“如何亦由人?”曰:“监司[9]、守令[10],便是风俗之宗主[11]。只如院判在此[12],毋只惟位高爵重[13],旗旌导前,骑卒拥后者,是崇是敬,陋巷茅茨之间[14],有笃敬忠信好学之士[15],不以其微贱而知崇敬之[16],则风俗庶几可回矣[17]”汤再三称善。次日谓幕僚曰[18]:“陆丈近至城,何不去听说话[19]”幕僚云:“恐陆丈门户高峻[20],议论非某辈所能喻[21]”汤云: “陆丈说话甚平正[22],试往听看。某于张吕诸公皆相识[23],然陆丈说话,自是不同。

【注释】

[1]汤仓:指仓使汤思谦。据《年谱》记载,淳熙14年也就是1187年春夏之交陆九渊去了一趟临川拜访了仓使汤思谦

[2]好话:有益的话

[3]笃厚:忠实厚道。《管子·幼官》:藏薄纯,行篤厚,坦气修通。

[4]浮薄轻薄,不朴实。唐·孟郊《吊元鲁山》诗之七:谁能嗣教化,以此洗浮薄。

[5]忠厚忠实厚道魏源《海运全案跋》人心风俗日益厚。

[6]犹自:尚且;仍然。唐·许浑《塞下曲》: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征衣。庶几差不多;近似。《易·繫辞下》: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高亨注:庶几,近也,古成语,犹今语所谓差不多,赞扬之辞。

[7]视傚:亦作视效。仿效,效法。《汉书·董仲舒传》:天子大夫者,下民之所视效,远方之所四面而内望也。近者视而放之,远者望而效之。

[8]败坏指损害;破坏。《史记·酷吏列传》:乃以纵(义纵)为右内史,王温舒为中尉。温舒至恶,其所为不先言纵,纵必以气凌之,败坏其功。

[9]监司有监察州县之权的地方长官简称。宋转运使、转运副使、转运判官提点刑狱、提举常平皆有监察辖区官吏之责,统称监司。

[10]守令官名合称,指郡守及县令。郡守掌治其郡,县令掌治其县。《汉书·陈胜传》:攻陈,陈守令皆不在。注:师古曰:守,郡守也。令,县令也。

[11]宗主大眾所歸附景仰的人。晉書·卷三十四·羊祜傳故太傅、鉅平侯羊祜,明德通賢,國之宗主。

[12]院判:古代中央某些官署的属官。判:高位兼低职。《宋史·韩琦传》:“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代以宰相判枢密院,称院判。

[13]爵:爵位,官爵

[14]陋巷狭窄破旧的街巷《论语·雍也》:贤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一说,狭小简陋的居室。刘宝楠正义:颜子陋巷,即《儒行》所云一亩之宫,环堵之室。解者以为街巷之巷,非也。茅茨:指简陋的居室。引申为平民里巷。晋·袁宏《后汉纪·桓帝纪下》:不慕荣宦,身安茅茨。” 

[15]笃敬忠信:言语忠诚老实,敦厚严肃。语出《论语 卫灵公》: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

[16]微贱卑微低贱《诗·小雅·緜蛮序》:大臣不用仁心,遗忘微贱。《论衡·吉验》:由微贱起于颠沛若高祖、光武者。

[17]回:改变。柳宗元《与韩愈论史官书》道苟直,虽死不可回也;如回之,莫若亟去其位。

[18]幕僚古称将帅幕府中的参谋、记室之类的僚属,后亦泛称地方军政官衙署中协助办理文案、刑名、钱谷等公务的人员。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三:李太师光颜 ……爱女未聘,幕僚谓其必选佳婿。

[19]古时对长辈男子的尊称大戴礼记丈者,长也。论语·微子》遇丈人,以杖荷莜。”说话:用语言表达思想和意思;发表见解。唐·白居易老戒》诗:矍铄夸身健,周遮说话长。

[20]门户派别、门派;朋党。《韩非子·八说》:明君之道,贱德义贵,不必坐上,决诚以参,听无门户,故智者不得诈欺。陈奇猷集释:门户,谓一人及其朋党。此言学术。高峻高超峻拔。明·屠隆《文论》:六经而下,《左》《国》之文,高峻严整,古雅藻丽,而浑朴未散,含光酝灵,如江海之波,汪洋浩淼,非有跳沫摇漾之势,而千灵万怪,渊乎深藏。

[21]议论:言论。知晓;明白《论语·里仁》君子喻于义。

[22]平正:平易,合适

[23]张吕:指张栻和吕祖谦。吕祖谦,字伯恭,世称东莱先生婺州(今浙江金华)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初以荫补入官。隆兴元年(1163年)登进士第,复中博学宏词科,调南外宗学教授。累官直秘阁、主管亳州明道宫。参与重修《徽宗实录》,编纂刊行《皇朝文鉴》。淳熙八年(1181年)卒,年四十五。吕祖谦明理躬行,学以致用,反对空谈心性,开浙东学派之先声。他所创立的婺学(又称金华学派),也是当时最具影响的学派,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朱熹张栻齐名,并称东南三贤。著有《东莱集》、《历代制度详说》、《东莱博议》等,并与朱熹合著《近思录》。

【译文】

先生从临安回来后,去了一趟临川拜访了仓使汤思谦交谈中汤仓使说起江西世俗民风不好的事情。先生说:我刚从外地回来的时候也很想跟后生说些好话不过呢风俗这,可以由天决定,也可以取决于汤思谦问:“为什么说由天决定,由天决定是怎么回事?”先生回答说:“就好像每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考中的如果朴实厚道的人多轻浮浅薄的人少那么世俗民风自然会淳厚起来。如果万一考中的,只有一半是朴实厚道的人,或者只有三四个朴实厚道的人,那么世俗民风仍然是和现在差不多。如果不幸考中的朴实厚道的人没有几个至全是轻浮浅薄的人,那么,后生们将纷纷仿效风俗难免日益败坏汤思谦又问:“由人决定是怎么回事?”先生回答说:“监察之官、郡守及县令大眾所歸附景仰的人,也是世俗民的榜样。就是院判之类的官员在这里,也不能只对那些位高权重出行时全套仪仗人马旌旗当先鸣锣开道小卒们前拥后簇这样的人又是崇是敬。生活狭窄破旧的街巷里,居住在简陋的居室里的,有许多言语忠诚老实,敦厚严肃、专注于学问的人,不应该因为他们出身卑微身份低贱而知道去推崇敬仰他们。如此,则世俗民差不多就可以改变而变得淳厚起来汤思谦听了先生一席话再三赞叹第二天汤思谦使跟幕僚们说陆先生近日到城里来了,大家为什么不去听听他的讲课,听听他发表的见解幕僚们说恐怕陆先生学术高超峻拔他所讲的东西我们怕是听不懂汤思谦说“不是这样的。陆先生说话很平易浅显,大家不妨去听。我跟张栻吕祖谦等先生都认识但他们跟陆先生说的话很不相同不如陆先生讲得浅显明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