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象山语录》注译(六)(注译人:万安飞)

(2020-06-26 21:37:49)
标签:

陆九渊

万安飞

象山语录

一四

    天下之理无穷[1],若以吾平生所经历者言之[2],真所谓伐南山之竹[3],不足以受我辞[4]。然其会归,总在于此。颜子为人最有精神[5],然用力甚难。仲弓精神不及颜子[6],然用力却易。颜子当初仰高钻坚,瞻前忽后,博文约礼,遍求力索,既竭其才,方如有所立卓尔[7]。逮至[8]“问仁”[9]之时,夫子语之,犹下“克己”二字,曰“克己复礼为仁[10]”。又发露其旨[11],曰:“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既又复告之曰:“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12]吾尝谓此三节[13],乃三鞭也。至于仲弓之为人,则或人尝谓“雍也仁而不佞[14]”。仁者,静;不佞,无口才也[15]。想其为人,冲静[16]寡思[17],日用之间[18],自然合道。至其问仁,夫子但答以:“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9]”只此便是也。然颜子精神高,既磨得就,实则非仲弓所能及也。

【注释】

[1]无穷:没有穷尽;没有极限。《易·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穷。孔颖达《周易正义序》:宗社所以无穷,风声所以不朽,非夫道极玄妙,孰能与於此乎?

[1]平生一生;此生;有生以来。 

[2]南山指终南山,属秦岭山脉,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旧唐书·李密传》: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3]受:容纳,接受。辞:言语文词

[4]会归:《书·洪范》:会其有极,归其有极。谓君王聚合诸侯臣民,有其准则;诸侯臣民归顺君王,亦有其准则。后以会归为共同依归的极则。此:指人的本心。

[5]精神精明;机警。《宋书·谢弘微传》: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 

[6]仲弓:冉雍(前522-?),字仲弓,春秋末期鲁国(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人。少昊之裔,周文王之子曹叔振铎数传至冉离,世居菏泽之阳,人称犁牛氏,受儒教祭祀。

[7]“颜子”六句:语本《论语·子罕》: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意思是:颜渊感叹地说:“(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引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直到我用尽了我的全力。好像有一个十分高大的东西立在我前面,虽然我想要追随上去,却没有前进的路径了。”何晏注:弥高弥坚,言不可穷尽。在前在后,言恍惚不可为形象。如此无形无尽的道不是孔子独具,而是人心本有,也就是中庸所讲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不可须臾离。所以颜子所学,是从孔子学其本有之道。弥:更加 越发 钻:钻研.瞻:视、看卓尔:高大、超群的样子

[8]逮至及至;等到。

 [9]“问仁”:事见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西周之礼)。克己复礼是达到仁的境界的修养方法。’”孔子在早年的政治追求中,一直以恢复周礼为己任,并把克己复礼称之为仁。颜渊向孔子询问什么是仁以及如何才能做到仁,孔子做出了这种解释。因此,可以把克己复礼视为孔子早年对仁的定义。

[10]克己复礼: 克:克制。复:实践,实行。克制自己,践行礼仪。能使自己品行提升,才可能达到(西周之礼)。

[11]发露:揭示,揭露。

[12]为仁由己意思是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表示做好事全凭自己作出决定。

[13]三节:三段。宋·王应麟《困学纪闻·历代漕运考》:唐时漕运,大率三节,江淮是一节,河南是一节,陕西到长安是一节。此指三段话。

[14]雍也仁而不佞:语出论语·公冶长》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意思是有人对孔子说,您老夸冉雍,他是仁德,但口才不行,对别人态度也不好。孔子反驳道,为什么要口才好、巧言善辩呢?只靠说大话、漂亮话来交往,往往得罪人,落下埋怨,能说善变、对别人态度好不知道他是否真有仁德。为什么一定要巧言善辩呢?要以德服人,别用嘴对付。孔子两次反问“焉用佞?”可见,孔子希望学生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少说空话、大话、漂亮话,要真正修仁行仁,注重自身仁的修养,并强调要以冉雍为榜样。冉雍,就是仲弓。用花言巧语谄媚

[15]口才说话的才能。

[16]冲静:内心宁静,不存世俗之见,淡泊名利。冲:空虚。《老子》:道冲,而用之或不盈。又四十五章: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17]寡思:指心中没有杂念。

[18]日用:日常生活应用每天应用;日常应用。《易·系辞上》: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孔颖达疏:言万方百姓恒日日赖用此道而得生,而不知道之功力也。

[19]“出门”四句:语出《论语·颜渊篇》“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意思是出门工作要像接待贵宾一样恭敬认真,使唤百姓要像承办重大祀典一样谨慎,自己所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大宾:贵宾。大祭:重要的祭祀典礼。欲:想,想做。勿:不要。施:施加。于:介词,在。人:这里解释为对方,与原文前面的相对,己:自己的意思。

【译文】

天下万事万物之理无穷无尽,如果以我此生所经历来讲述,就是砍尽南山的竹子来做制作书写的竹筒也是不足以写得完的。然而,天下万事万物之理共同依归的极则,总是在我们的本心之中的。颜回为人最为精明机警,可是他探求天理所费的力气却是最难的。冉雍的为人不如颜回精明机警,但是他探求天理所费的力气却是比较容易的。颜回当初觉得孔子的学问与道德仰头瞻望,越望越觉得高;他去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孔子一步一步地引导他,用各种典籍来丰富他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他的言行,使颜回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直到颜回用尽了他的全力,好像有一个十分高大的东西立在他前面。等到他向孔子询问什么是“仁德”的时候,孔子回答他的还是只有“克己”二字:“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是达到仁的境界的修养方法。”孔子又向他阐述“克己”的宗旨:“你一旦做到了约束自己这一点,天下的人都会称赞你是个仁人,找到了仁德。”然后又告诉他说:“约束自己,获得仁德,完全在于自己,而不是由他人来要求自己”我认为这三段话就像是三记鞭子一样鞭策了人们努力追求天理和仁德。至于冉雍的为人,有的人对孔子说,“您老夸冉雍,他是仁德,但说话的才能不行。”其实,仁德,就是清静寡欲。不,就是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少说空话、大话、漂亮话。从别人的评价之中,我们可以想像冉雍的为人处世,他内心宁静,心中没有杂念。日常生活应用自然符合道的要求。至于颜回询问什么是仁德,孔子只是回答:“只要做到出门工作要像接待贵宾一样恭敬认真,使唤百姓要像承办重大祀典一样谨慎,自己所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就只有这些话了。当然,颜回精明机警,又勤学苦练,磨练得道。实在是不是冉雍所能比得上的。

 

 

一五

颜子“问仁”之后,夫子许多事业[1],皆分付颜子了[2],故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3]”颜子没,夫子哭之曰:“天丧予[4]”盖夫子事业自是无传矣。曾子虽能传其脉[5],然“参也鲁[6]”,岂能望颜子之素蓄[7]。幸曾子传之子思[8],子思传之孟子[9],夫子之道,至孟子而一光[10]。然夫子所分付颜子事业,亦竟不复传也。

【注释】

[1]事业:事情;事务

[2]分付交给。

[3]“用之”三句:语出《论语·述而第七》: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意思是被任用就施展抱负,不被任用就藏身自好,只有我和你才能这样吧!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最为精炼地表达了儒者对于出仕与退隐,入世与出世,进与退的政治选择与人生态度。这里面所蕴含的,一方面是进退之间深刻的内在矛盾,另一方面也显示了儒学通权达变的思想方法和精神气度。:任用;行:做,实行;舍:不用;藏:退隐。

[4]“天丧予”:语出《论语·先进》: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意思是颜渊死了,孔子说:唉!是老天爷真要我的命呀!是老天爷真要我的命呀!

[5]脉:血统、宗派等相承的系统

[6]“参也鲁”:语出《论语·先进》: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意思是高柴愚直,曾参迟钝,颛孙师偏激,仲由鲁莽。鲁:迟钝。

[7]望:。比较《礼记·表记》以人望人,则贤者可知己矣。”素蓄:亦作素畜。平时所蓄积。《文选·张衡东京赋》:洪恩素蓄,民心固结,执谊顾主,夫怀贞节。李善注:蓄,积也。

[8]子思孔伋,字子思,孔子嫡孙。受教于孔子的高足曾参,孔子的思想学说由曾参传子思,子思的门人再传孟子中庸的中心思想是儒学中的中庸之道,它的主要内容并非现代人所普遍理解的中立、平庸,其主旨在于修养人性。

[9]孟子姬姓孟氏,名轲, 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市)人。师从子思之门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10]一光:一举而发扬光大

【译文】

颜子向孔子“问仁”之后,孔子的许多事业都交付给颜子了。孔子认为自己找到了学术的传承人,希望颜子能通达大道,担当起门户,发扬光大。他高兴地说“被任用就施展抱负,不被任用就藏身自好。只有我和你才能这样吧!”后来颜子去世,孔子极为悲恸,唉!是老天爷真要我的命呀!是老天爷真要我的命呀!”这声哭喊,真是惊天动地的。不只是师生情谊,也不只因为颜子才过立而之年,死得太早太可惜。孔子的悲恸是深广的。他哭的是他自己,这是他失去衣钵传人,天不助我,道将不存。曾子虽然也能传承孔子的学术体系,但是为人迟钝,怎么能够比得上颜子为学的平时积累呢?幸运的是曾子将孔子的学术体系传给了孔子嫡孙子思子思的门人再传给了孟子。孔子的学术在孟子手上一举而发扬光大不过,可惜的是孔子交付给颜子的许多事业,毕竟是许多都没有得到传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