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两个人掰扯,一个人说二九一十八,另一个人说二九一十七。旁边围观的朋友,把认为二九一十八的那位骂了一顿,道理很简单,他都二九一十七了,你还跟他二九一十八。你不是弱智吗?在综艺电影这件事上我明显是犯了二九一十八的错误。所以被骂也是应该的。不冤。
有人认为,把一档综艺节目的素材剪成一个故事片的长度,当成电影在院线放映是一项创新。这让我想起另一项中国式创新,那就是高速路收费站播放的电子声录音,‘你好,谢谢,再见。’这些本来应该是人说的话,为了图省事改成机器说了。听着那叫一个拧巴。还有朋友认为观众爱看就是硬道理,这一点我也不敢苟同,试想,如果NBA宣布每场比赛允许上两名足球运动员可以用脚传球的话,我相信也会有不少观众捧场,上座率也不会低,但那确实不是篮球比赛了。”
如果说态度决定一切的话,那么五天六天拍一部电影,从态度上来说就已经失了诚意,还谈什么尊重观众,尊重人民币吧。当然人民日报尊重人民币这倒是情理之中的事。
5天弄一部电影,还在大银幕上看,电影局通过,不妥,如果只在电视上播放,那没问题。但是在我们对主管部门呼吁之前,我们自己要先有共识。电影人要先认识到,这是投机,这是打劫,好多人给我贴标签说我炮轰,好像我很情绪化,但不是,这是我理性表达的,也愿意愿意拿出来让大家讨论和说理儿。
首先电影人要先达成行业的共识,如果我们自己不发声,怎么去要求主管部门做出反应?”他后来又补了一句:“有人给我贴标签,说我又炮轰谁了,好像我很情绪化。但我不是,这是我理性的思考,我愿意跟整个行业讨论,我也在联系导演协会和制片人协会共同发声,我们都要为行业的健康做点事儿。
这种野蛮地挣钱是对严肃电影的挑战和冒犯,对于导演来说没有技术含量,对于演员来说更谈不上演技。我要说,演这些戏的演员,在我这种导演看来,一定是丢分的,掉价的。
一部电影,5天或者10天拍完,挣好多个亿,让投资人心都乱了,他们只会去抢这种项目,不再有人去投那些需要耗费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才能完成的电影。这让电影人心都凉了,今后还会有人去好好的拍一部电影吗?这种钱,很畸形。
抵制不意味着不要市场,关键是市场要健康,综艺电影却是畸形的。畸形的地方就在于,它对于电影市场今后的发展没有好处,大家都不投需要花时间和大量付出劳动的电影,都去抢那些投机的项目,这就不是在培育市场,甚至也不是在培育观众。
在这件事情上,最怨不着的就是观众。你要说他们愿意看,三级片一定有人看,咱们就可以放开了拍吗?一个人站在楼顶上要跳楼,一堆人下面看,我能去怨那些看的人吗?不能怨观众,行业要自律在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