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茶馆儿与二荤铺 (北京系列 三)
(2017-08-23 19:56:32)
标签:
清茶馆儿与二荤铺 |
分类: 京城记忆 |
清茶馆儿与二荤铺
说完了书茶馆,再说说清茶馆。
北京的茶馆,遍布大街小巷,车站码头,交通要道两旁都有。什么叫清茶馆?顾名思义,就是只卖茶水,捎带着卖点儿花生瓜子之类,。到这里喝茶的人,三教九流,五行八作都有。有提笼架鸟的公子哥儿,也有引车卖浆的贩夫走卒。有饱读诗书的文人雅士,也有富甲一方的实业巨子。有富家子弟和下了台的官员,也有地面上的混混儿……这么说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里描写透彻的是老舍先生的不朽名著话剧《茶馆》。
茶馆功能是多方面的。买卖人在这里谈生意,这儿就是商业经纪所。买卖房屋在这里签约,这儿又是房地产中介。媒妁之人在这里撮合婚姻,这儿又成了婚姻介绍所。没有事由人们,比如,瓦匠啦,木匠啦,抬杠的啦等等,在茶馆里,一边喝茶,一边等待顾主,这儿又成个劳务市场了。更多的人,是到这里消遣,提笼架鸟的人们,都提着自己的鸟儿,什么养红子的,养靛颏儿的,养画眉的,养百灵的……到这里显摆显摆自己的鸟儿都有什么口儿。但是,鸟类不同,人不往一块儿凑。还有,养蛐蛐的,养蝈蝈的也来,冬天,养蝈蝈的人,要在这里,拿热茶,嘘嘘蝈蝈须。养蛐蛐儿的,蛐蛐在这儿斗上一场两场。也有人,会在这儿摆下棋盘,或是黑白子儿,或是车马炮,大战300合。“观棋不语真君子,见死不救是小人”
北京的茶馆儿,不是象阿庆嫂唱的那样“垒起七行灶,铜壶煮三江”,
老北京人喝茶,喝茉莉花儿茶,而且喝福建产的。人们喜欢茉莉花浓郁芬芳的味道儿。茶馆儿里头,飘散着茉莉花香味飘四溢,喷儿香。甭说喝,就是闻着心里都舒服。据说,皇上就好这口儿,城里头住着不少王公贵胄,也跟着好这口儿了。后来,流入民间,北京人,尤其是老北京人,都喜欢喝茉莉花儿茶。当然也喝大方,菊花,但多数都喝茉莉花。
茶馆行当里头,还有一个二荤铺。主要是给行脚的人打尖。这个尖子,我以为,应该是间,间歇的意思,不知为什么,用了这个尖?间歇,还要一头大一头小了吗?向朋友们请教。二荤铺,并不是猪肉羊肉牛肉都卖,我以为是相对于清茶馆而言。因为他还卖酒,这是一荤。还卖点熟食,什么猪头肉羊头肉,还有肠啊小肚什么的。这是二荤。我以为这就是二荤铺的原意。赶脚的人们到了这儿,烫上四两酒,加上一盘儿小菜儿,再来一盘炒饼,但不卖炒菜。临了,给您来一个甩果汤,也就是鸡蛋汤。酒足饭饱,再来壶茶,跟着再去赶脚。二荤铺还可以来料加工,比如,客人带来的干粮,可以加热,窝窝头,给您烤烤,烙饼,跟您炒炒烩烩,这都只收加工费。北京还有一种二荤铺,最有名的,就是柳泉居,但它与茶馆儿的二荤铺不同,他是饭馆儿,卖炒菜,但是不经营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