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求儿岭.丑儿岭

(2017-06-19 19:14:48)
标签:

求儿岭.丑儿岭

杂谈

分类: 九龙山下

    求儿岭.丑儿岭

            

琉璃局村往西的山坡,有一个地界儿,叫丑儿岭。在早可不叫丑儿岭,而叫求儿岭。怎么回事?

早先,也说不清什么年间,在求儿岭上边,有个道观,叫凤栖祠。庙也不大,座北朝南,北边三间正殿,东西两边各两间配殿。里边供奉着五位娘娘,碧霞元君、送子娘娘、催生娘娘、眼光娘娘和天花娘娘,俗称娘娘庙。别看庙不大,这可是碧霞元君的行宫。这个庙的住持是位道姑,道号衍显。衍显眉清目秀,天生丽质,端庄慈祥,带着几个道姑这庙里修行

有一天,衍显道长刚刚带着几个道姑做完早课,就听门外有人叩打门环,衍显道长命小道姑前去开门,跟着也来到院里。这时,从门外进来一位五十来岁的男子,高挑的个头,略显削瘦的面庞,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显得十分精神。来人一见衍显,忙打稽首。衍显一看,认识,这不是塘沽的大盐商孙掌柜么?衍显说:“欢迎孙掌柜光临敝观,一向可好?……”没等衍显说完,孙掌柜就接下了话茬“我今天来贵观,一是给您报喜,我添一儿一女,我有后啦!多谢娘娘赐子。二是我来还愿。”跟着,从怀里掏出了银票递给了衍显,多少?整整一万银。这孙掌柜为什么出手这么大方。这得从头说起。

自秦汉以来,盐铁官卖,盐商都有官商背景。孙掌柜就是盐商,盐业巨贾。几百亩的晒盐场好几个,有好几个运盐的驮队,卖盐的商店遍布华北。家里是五进的深院,奴婢成群,是远近闻名的大家主。孙掌柜虽说是大财主,可为人谦恭,秉承“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的古训,乐善好施。比如,每到年三十,孙家必在家中大排筵宴,招待全村人吃年夜饭。孙掌柜言,一定让乡亲们都过好年。穷苦人家赶上老人了,孙掌柜的份子就是一口寿材。要是遇上灾年,

孙掌柜更是遍设粥棚,冬舍棉、夏舍单,散钱济药。这么说吧,孙掌柜善名远扬,人称孙大善人。可孙大善人也不是事事遂心,有一件事耿耿于怀,快五十了,还没有一儿半女,虽然多方寻医找药,跪拜烧香,就是不见动静儿。香火断了不说,这偌大家业留给谁呀?简直成了孙掌柜公母俩的一块心病。

前年的一天,孙掌柜带着驮队顺着京西古道从口外回天津,路过九龙山,在琉璃局打间。号好了店房,孙掌柜就和店主家聊了起来。俩人天文地理,家长里短聊的挺投机。可一问几个小孩,孙掌柜的长长地打了一个“嗨” 声,就心中的苦闷一古脑地倒了出来。店主家连忙劝慰, 说:“我们这山上倒有个娘娘庙,虽说不大,可就是灵。您不妨试试?”孙掌柜心动了,不是说庙小神灵大么?试试就试试。为了不断香火,孙掌柜决定到庙里去拜拜。孙掌柜上得山来,到了凤栖祠,先拜见了衍显道长,递上了拜帖,奉上了布施。然后到了大殿,十分虔诚地给几个娘娘磕了头,又在送子娘娘前边,规规矩矩地跪下,心里默默的念叨“娘娘大慈大悲,赐我一双儿女吧。如能如愿,孙某愿出白银万两,重修殿庑,重塑神像,彩绘全身。”然后,又趴在地上,重重叩了几个响头。孙掌柜下山后就回天津了。

孙掌柜回天津两个多月后,一天早清,还没起床,孙夫人推醒了孙掌柜,说:“今儿个夜里,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什么啦?”“有一个仙女往我怀里塞了两个小孩,我一摸,一个有把儿,一个没把儿。我刚想好好瞅瞅,醒了。”“你想孩子都想疯啦,再睡儿。”两口子都没在意。

又过了两个月,孙夫人觉得身体不适,孙掌柜赶紧打发人请来郎中,郎中一号脉,笑吟吟地对孙掌柜说:“恭贺,恭贺,夫人有喜了。”两口子乐不可支。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孙夫人生了一对龙风胎。那个梦应验了。满月了,自然大办。孙宅内外,张灯结彩,高搭大棚,天津商界有头有脸的人物都来了,高朋满座,大贺弥月之喜。孙掌柜是逢人就说求子的经过。庙在哪?怎么走?说的是一清二楚。这下凤栖祠的名声远播,就跟长了翅膀似的,可天津,可永定河沿岸,都知道了京西有个琉璃局,琉璃局有个凤栖祠,凤栖祠求子特别灵。传着传着就把凤栖祠的那个岭,叫求儿岭了,还真叫开了。办完了满月,孙掌柜践付前言,骑着快马沿着永定河、京西古道星夜直奔求儿岭,赶到凤栖祠还愿。这就是开头的那一幕。那个时候人讲诚信,言必行,行必果。虽然是在心里默默许愿,也是许愿必还愿,是人们对神灵的敬畏。衍显道长按照施主的意愿,重建殿庑,这回是五间大殿,两旁是配殿,钟鼓二楼,分立两侧,飞檐斗拱,又在琉璃局地面,用琉璃瓦方便,可不敢用黄色的,因为不敢愈制。尽管如此,庙宇依然显行十分庄严,气势恢弘。建成后,凤栖祠按施主的意愿,单辟一个大殿专供着送子娘娘,大门两边是孙掌柜亲撰的金字对联,“送子不图金银珠宝 ,求儿只需行善积德。”殿里边还有不少泥娃娃,到这儿求子善男信女们到了这儿,偷一个娃娃回到家里,算是老大,来年生了孩子,是老二。至到如今,天津人称呼孩的妈妈,都还说二的妈妈呢。来年要是没生,夫妇二人就要带着头年的泥娃娃,再来这儿领一个大点儿的,因为娃娃一岁了,这叫瞅儿。人们再来这儿求子,不说到凤栖祠了,就说上求儿岭瞅儿岭了。凤栖祠反倒没人叫了。不过您还别说,到这儿求子的,是求男得男,求女得女,这一下在方圆几百里都出了名,求儿的瞅儿的都来,香火越来越旺。后来求儿岭瞅儿岭通用。再后来,凤栖祠没了,人们记住了求儿岭瞅儿岭,不知是谁把瞅写成了丑。结果以讹传讹,以至今天,人们还把这地界叫丑儿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大美军庄
后一篇:沧浪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