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入芒花》三点式导读
(2011-07-10 21:01:28)
标签:
杂谈 |
分类: 青出于蓝 |
《飞入芒花》三点式导读
宁海跃龙中学
飞入芒花
母亲蹲在厨房的大灶旁边,手里拿着柴刀,用力劈砍香蕉树多汁的茎,然后把剁碎的小块茎丢到灶中大锅,与泔水同熬,准备去喂猪。
我从大厅穿过后院跑进厨房时,正看到母亲额上的汗水反射着门口射进的微光,非常明亮。
“妈,给我两角钱。”我靠在厨房的木板门上说。
“我只要两角钱。”我细声但坚定地说。
我一转身,飞也似的奔了出去。平常,我们一旦忤逆了母亲,只要一溜烟跑掉,她就不再追究,所以只要母亲一火,我们总是一口气跑出去。
那一天,母亲大概是气极了,并没有转头继续工作,反而快速地追了出来。我正奇怪的时候,发现母亲的速度异乎寻常的快,几乎像一阵风一样,我心里升起一种恐怖的感觉,想到脾气一向很好的母亲,这一次大概是真正生气了,万一被抓到一定会被狠狠打一顿。母亲很少打我们,但只要她动了手,必然会把我们打到讨饶为止。
那一天真是反常极了,母亲提着竹管,快步地跨过铁轨的枕木追过来,好像不追到我不肯罢休。我心里虽然害怕,却还是有恃无恐,因为我已经长得快与母亲一样高了,她即使用尽全力也追不上我,何况是在火车道上。
我边跑还边回头看母亲,母亲脸上的表情是冷漠而坚决的,我们一直维持着二十几米的距离。
我的第一个反应是:一定很痛!因为铁轨上铺的都是不规则的石子,我们这些小骨头跌倒都痛得半死,何况是母亲?
我停下来,转身看母亲,她一时爬不起来,用力搓着膝盖,我看到鲜血从她的膝上汩汩流出,鲜红色的,非常鲜明。母亲咬着牙看我。
我不假思索地跑回去,跑到母亲身边,用力扶她站起,看到她腿上的伤势实在不轻,我跪下去说:“妈,您打我吧!我错了。”
另一幕是,有时候家里缺乏青菜,母亲会牵着我的手,穿过屋前的一片芒花地,到番薯田里去采番薯叶,有时候则到溪畔野地去摘鸟莘菜或芋头的嫩茎。有一次母亲和我穿过芒花地的时候,我发现她和新开的芒花一般高。芒花雪一样的白,母亲的发丝墨一般的黑,真是非常的美。那时感觉到能让母亲牵着手,真是天下最幸福的事。
还经常上演的一幕是,父亲到外面去喝酒彻夜未归,如果是夏日的夜晚,母亲就会搬着藤椅坐在晒谷场说故事给我们听,讲虎姑婆,或者孙悟空,讲到孩子们都睁不开眼睛而倒在地上睡着。
童年时候陪伴母亲看萤火虫飞入芒花的星星点点,在时空无常的流变里也不再有了,只有当我望见母亲的白发时才想起这些,想起萤火虫如何从芒花中哗然飞起,想起母亲脸上突然绽放的光泽,想起在这广大的人间,我唯一的母亲。
美点赏析:
向来喜欢林清玄先生的文章,是东坡所谓的“绚烂之至归于平淡”的那种。每每走进他的文字,心也会跟着起起落落,然后慢慢静下。暖暖的回味时,内心总会充满宁静与关爱,那在平易中流露的感人力量,让人回味无穷。
对母亲的挚爱眷念,永远是我们记忆中最为真切的画面,永远是我们人世间最美的情感,同样,也是这篇散文最美最感人的地方。在《飞入芒花》中,我们看到一位天真的少年在向一位贤惠、朴实、善良的母亲要钱买金啖(一种糖块),那位母亲因家境贫寒,同时还出于对少年的勤俭节约教诲而不给少年拿钱,不谙世事的少年用言语顶撞母亲,母亲恼怒了,拿起竹管要打淘气的少年,少年飞快地跑出屋子逃过铁轨,母亲追至铁轨时跌了一跤,膝盖出血了,少年看到母亲跌倒了,急忙回来,双手扶起母亲后,跪在地上对母亲说:“妈,您打我吧!我错了。”母亲用力把竹管丢在地上,眼里流着泪水,从地上拉起少年抱在怀里,这时火车已从很远很远的地方开过来,少年抱着母亲说:“我以后不敢了。”
还有一个理由能让我们反复阅读欣赏这篇散文。那就是文中流淌着的那种空灵流转的诗意之美。这种诗意,主要体现在作家在文中所营造的优美意境。作家以他饱含深情的笔触,将关于母亲的种种记忆“重新彰显”。其中,就有三组和芒花有关的镜头:
一是在芒花飘飞的季节,母亲牵着我的手,去采番薯叶,穿过那一片芒花地时,发现了母亲与新开的芒花一般高。“芒花雪一样的白,母亲的发丝墨一般的黑”,黑色与白色,永恒的经典搭配,对比鲜明而和谐。因为这份美好,所有的苦难都化作诗意的记忆,或许,少年的心就这样被融化,被美丽所震撼。他感受到了生命的愉悦和幸福,“那时感觉到能让母亲牵着手,真是天下最幸福的事儿。”
二是“有一回,她说故事到一半,突然叫起来说:‘呀!真美。’我们回过头去,原来是我们家的狗互相追逐跑进前面那一片芒花,栖在芒花里无数的萤火虫哗然飞起,满天星星点点,衬着在月光下波浪一样摇曳的芒花”,我再回头,看到母亲“脸上流露出欣悦的光泽,在星空下,我深深觉得母亲是多么美丽,只有那时母亲的美才配得上满天的萤火”。芒花,萤火虫,月光,星星,整个静谧的夜空充满了动感,充满了浪漫、诗意和幸福。脸上泛着“欣悦的光泽”的母亲,此时也成了少年眼中一道最美丽的风景。他欣赏着满是萤火的星空,以敬仰的目光凝望如圣母般伟大美丽的母亲,母亲的美与满天的萤火化作了少年记忆中一幅最美的图画。生活的压力及现实的遭遇并没有剥夺母亲的情趣,反而使她更加坚强;而母亲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力,也无疑对少年的成长有着深深的影响。
三是若干年后,那位少年再回故乡时,“看到旧家前的那一片芒花已经完全不见了,盖起一间一间的秀天厝,现在那些芒花呢?仿佛都飞来开在母亲的头上,母亲的头发已经花白了,我想起母亲那年轻时候走过芒花的黑发,不禁百感交集。” 芒花,母亲,似乎是两个不同的事物,在作者笔下,却仿佛连成了一个整体。因为记忆中的母亲,永远定格在母亲年轻时,与芒花中的萤火虫相映成辉的美丽画面中。母爱,也成了作者唯一的牵挂。
飞入芒花,又怎堪寻?
难点指津:
林清玄的文字,串起来是条项链,拆开来是粒粒珍珠,温润如玉。他的文章看不出任何的修饰,任何的刻意,全是情感的流淌,真情的流露。他以最朴实的语言来表达最真挚的情感。比如写母亲“很少打我们”,即使生气追我们,在我们逃跑时,“母亲往往不会追来,而她也很少把气生到晚上,只要晚一点回家,让她担心一下,她气就消了,顶多也只是数落一顿。”随着他那娓娓的叙述,我们深入他的内心,体会那亲切质朴的文字里,所流淌的母亲的宽厚与慈爱!
同时,林先生又善于用他那清新淡雅的语言,营造诗的优美意境,富于韵味,也充满乡土气息。如文中详细描写的一个生活细节:“栖在芒花里无数的萤火虫哗然飞起,满天星星点点,衬着在月下波浪一样摇曳的芒花。”反复阅读这样的文字,细细品味。那原本静谧的夜晚,连萤火虫也静静“栖”在芒花里了;突然,整个夜空不平静起来,因为那无数的萤火虫“哗然而起”,我们仿佛能听见晚上最“喧闹”的声音,打破了夜的宁静,芒花呢,也因为狗的追逐,也仿佛因为萤火虫的“哗然而起”,在银色的月光下,如波浪在摇曳着了!这个夜晚是充满了动感的,这样的夜晚是令人陶醉的,这个宁静优雅的夜晚又是充满快乐、温情与幸福的!
考点训练:
1、作者说:“我的母亲是这个世界上无数的平凡人之一,却也是这个世界上无数伟大的母亲之一。”你能从本文中读出这一点吗?请说说你的理解。
2文中有许多语句写得非常美,请任选一句加以赏析。
附:参考答案
1、母亲的平凡,在于她本来就是一个普通而传统的农村妇女,她勤劳会吃苦,忍受生活中的一切艰辛,爱护子女,毫无怨恨。母亲的伟大,也正在于她的坚忍与韧性,在于她的朴实与慈爱,还在于无论生活如何艰辛,无论遭遇如何不幸,母亲总是怀着一颗对生活的热爱之心,对美的事物的喜爱向往之情。母亲,也正是普天下平凡而伟大的母亲的缩影。
2、见“美点赏析”、“难点指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