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何会有争论

(2021-09-26 19:01:31)
分类: 系统模型解题

姜志东人生的最后5年,由精神分裂症患者到20岁的杀人罪犯

对以上这一类报道事例,阅读者往往会有不同维度上的认识并引起争论……

博主浏览后,也关注了其中的三个维度。

首先是文中人物,这个母亲的“执着”,她坚持带着儿子一起维权,这对偏执性精神病儿子的最终犯罪是有影响的,甚至看似这仅是个小维度,但或许是很重要的维度。

另一是姜志东的精神病是或否由老师罚站引起。对这个维庋,许多人会认为是的。但有临床经验的人知道,常人对精神病起病原因的判断,经常是将因与果颠倒的,在此例,或许是姜的早期精神疾病病理表现是因,老师因为不能辨识而作出惩戒是果。在全案中,这个维度亦很重要。

当然,多数阅者关注的是判决是否正确这个主线维度,但它受上述两个维度以及其他更多亚维度的影响,需要分别加以关注,或能使最终判断更准确些。

总之,这是一类多维度多因素交织着的系统话题,极易引起阅读者在认识上的分歧和争论,而参与的争论者其实也都有道理——各自从某个维度上去认识。

医学心理学临床上和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争议问题,无不与此类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