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作“序”

(2020-04-15 13:09:08)
分类: 杂谈

应用心理学的一个探索方向

——序朱美云《点通心理治疗学》

多年来,对于心理健康等系统性问题(疾病),我一直强调分层次、多因素和综合的分析与干预,集中体现在压力系统模型,其中一本书就叫《压力系统模型:解读婚姻》。

2011年5月,我收到朱美云寄来他的一册《朱氏点通疗法》。粗粗阅后发现,书中的一些内容和我坚持的系统思想很有些共性。从那时起,我们有了一些交流。从中了解到,他在长期心理咨询中,不时会把自己的心得和经验以文章及诗歌的方式发布网上,数量比较多,感觉到他很是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或思想。秉持人类对待未知领域需要从更多角度去探索的一贯学术理念,我虽然不能全部理解他的内容,但支持和鼓励他继续探索。我还注意到,在面对那些反感他文章及诗歌的人,似乎他完全不介意。

2012年10月,我们因为参加学术会议在美国纽约相见,进行了较多的交流。我和他有一个很大的共同点:我们都主张分析病因和治疗疾病应是系统性的。他还特别主张要对因治疗,并向我介绍了他所认为的心理疾病的一些主要“症因”(这可看他制作的、他应用得很广泛的心络图),说治疗只消除“症因”还不行,还应努力恢复或建立患者的社会功能。我觉得他说的有一定道理,但也觉得这些不太符合现行心理治疗的主流,不容易被人接受。

朱美云也参加过几次我们一批医学心理学老专家组织的联谊会。在这些活动中,他有时也会透露他是怎样用他的点通疗法解决一些实际个案的。有一次他还在正行进的车上,讲了他怎样处理一个被医院诊断为“儿童精神病”的儿童个案,让大家了解他所提倡的对因治疗、系统性治疗和功能性治疗。

从学术的角度,点通心理治疗的观点和运作,相对目前心理治疗界的现状,确实属于自成体系,其是从大量实际个案中总结出来的,实属不易。从实践的角度,其既提出了心理治疗的一种系统性操作线路,也提出了多维度的分析方法和综合的技术应用,配合那些实践案例,对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本质认识和对工作实践都会有一定启示或参考价值。

我在近期一篇博文“心理咨询与科学”中曾用略带玩笑的口吻写到,能震撼人的心灵的,除了科学,还有文学、艺术及其他在严格意义上属于非科学的东西,所以,我一方面劝一些朋友不必将自己所有的心理工作“产品”都推入科学,沾科学的光,那样可能反而增加阻力,另一方面则认为可以将一部分心理咨询工作推回到哲学去。当然,如果这些有用的东西都被看成科学,自然皆大欢喜,但毕竟对于心理现象(疾病)还有太多的未知。非医学和心理学出身的朱美云,利用他较丰富的知识和阅历,对心理问题的原因和治疗,对其中的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系统问题,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形成了独特的理论观点和操作方法,并在实践中取得一定的效果,虽未知今后发展的如何,单就这种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就值得赞许,其工作符合“对未知领域需要从更多角度去探索”的学术理念,与当前在专业教育(即传统的农工医文各类人才教育)基础上同时推进的通识教育(有人称之为“通天通地通人”教育)精神也是相契合的。经过思考,我决定尝试为朱美云写了这一些。

当然,点通心理治疗还有许多工作可做,有很长的路要走,特别是建议通过实证研究,将大量实践中的成就以量化的方式加以报告,会吸引更广泛的学术界的关注和参与,促进理论和技术的更加清晰和成熟。期望朱美云以后能在此书的基础上,再接再励,更上层楼!

是为序。

姜乾金 2020年4月15日于浙江大学

(作者为浙江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历任医学院心理卫生与行为治疗中心主任,医学心理学教研室主任、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教授委员会主任、学科与学位点负责人, 国内著名医学心理学家,曾先后主编医学院校五、七、八年制全国规划教材,主持国内唯一的医学心理学国家级精品课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