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医生说话为何“吞吞吐吐”

(2019-11-28 09:07:17)
分类: 杂谈

日常生活中,大众习惯以线性的两极即“是或否”来认识问题。常见的口头语:“是就是是,否就是否,别吞吞吐吐”。

但医学上的某些复杂问题,即便是从“是或否”的线性角度去看,也会涉及由“是-有点是-既是也否-有点否-否”,甚至是无限细节。此时,如试图将线上的全部细节告诉病人,看似很完美,反而可能陷病人于迷糊,认真的病人与家属还会纠结,个别还出现“强迫症状”。

所以,关于疾病的某些方面,特别是病人最关心的前景问题,医生经常不愿意谈得过细,因为将细节都告诉病人和家属,未必准确,也未必就有好的效果,如“有10%失败之可能”,带来的或许是病人更大的纠结。

那么,医生是否可以将问题约简成“是或否”,再告诉病人?这又明显违背科学性,且也不见得能让病人安下心来,漏洞更大。

结果,医生有时会以”问题不小“或“问题不大”的“吞吞吐吐”作答,以模糊对模糊,虽缺少科学性和准确性,但对病人和家属反而可能容易接受些且纠结或少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