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每种心理理论,都有一套道理,应避免“非此即彼”心态去学习

(2019-02-06 21:37:27)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

引子:有人学习阿德勒理论(重点是活在此时此刻),说感受到发现新世界的喜悦 ,好像终于明白了人生的真谛)

简评:

人们在学习时,因为受线性因果思维习惯的影响,当接触某种理论,并觉得其“因-果”讨论得有道理时,往往会确信自己终于找到了真理,而勿视甚至排斥其他理论——许多人在对待阿德勒理论时是这样,在对待其他从国外学习带回来的各种理论也是这样。

阿德勒是早期著名心理学家之一,其学问有点类似哲学。

单就“活在当下”(从容地活在此时此刻)而言,其实是许多人都知道的人生目标。实现“活在当下”,也不仅阿德勒一家有说法,还有许多呢:

比如最近几十年的认知理论强调改变认知,认知(背后的信念)调整了,心态自然变得从容,实现“活在当下”;

早些年的认知生理学说强调需要改变认知、环境和生理条件,实现“活在当下”;

更早期的行为学说强调应该反复在实践中训练心态,实现“活在当下”;

更更早的弗洛伊德则强调需要挖掘早年创伤体验,实现“活在当下”;

而同期的阿德勒则强调……

甚至,最最近的“心身家”鄙人则强调生活事件调控、认知调整、应对技术、加强社会支持、控制心身症状和对付人格因素等六个维度,实现“活在当下”。

所以,每种心理理论,都有一套道理,对于心理学爱好者,特别是立志从事心理服务工作的人士,应避免“非此即彼”的心态去学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