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谈 |
引子:有人学习阿德勒理论(重点是活在此时此刻),说感受到发现新世界的喜悦 ,好像终于明白了人生的真谛)
简评:
人们在学习时,因为受线性因果思维习惯的影响,当接触某种理论,并觉得其“因-果”讨论得有道理时,往往会确信自己终于找到了真理,而勿视甚至排斥其他理论——许多人在对待阿德勒理论时是这样,在对待其他从国外学习带回来的各种理论也是这样。
阿德勒是早期著名心理学家之一,其学问有点类似哲学。
单就“活在当下”(从容地活在此时此刻)而言,其实是许多人都知道的人生目标。实现“活在当下”,也不仅阿德勒一家有说法,还有许多呢:
比如最近几十年的认知理论强调改变认知,认知(背后的信念)调整了,心态自然变得从容,实现“活在当下”;
早些年的认知生理学说强调需要改变认知、环境和生理条件,实现“活在当下”;
更早期的行为学说强调应该反复在实践中训练心态,实现“活在当下”;
更更早的弗洛伊德则强调需要挖掘早年创伤体验,实现“活在当下”;
而同期的阿德勒则强调……
甚至,最最近的“心身家”鄙人则强调生活事件调控、认知调整、应对技术、加强社会支持、控制心身症状和对付人格因素等六个维度,实现“活在当下”。
所以,每种心理理论,都有一套道理,对于心理学爱好者,特别是立志从事心理服务工作的人士,应避免“非此即彼”的心态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