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中学生佑佑谈科学研究步骤

(2018-09-17 08:45:58)
标签:

杂谈

科研设计

中学生

科学研究,可分以下四步:

第一,研究目标:例如要证明:“一心能二用“、“吃越多人越胖”……

第二,设计方法:设计实验方法,包括确定各种变量,注意控制变量

第三,统计结果:把实验结果获得的数据加以统计分析

第四,得出结论:一心能够二用,或者一心不能二用……

具体:

一、研究目标idea

(一)问题的提出:

1·来自生活、工作的累积(因为无法回答)

2·来自文献,但与文献不同(偷懒的人,研究生多见)

3·命题,上级项目、指令,各类基金指南等

(二)分析目标是否合适

1·根据学识,自己认为这个研究是否有意义

2·查阅文献看看别人是否做过同类课题,是否值得继续研究

3·同行专家讨论(相当于研究生开题报告),看看是值得做

(三)正式确定目标,立题

二、设计方法

1·设计变量,如一个(体重)、二个(身高与体重的关系)……甚至许多个(身高、饮食、遗传、心情与体重的关系)

2·确定方法(取得数据)

(1)观察、报告(按等级划分)

(2)记录(档案资料中找)

(3)实验(分理化实验,心理和社会实验)

(4)测验(使用量表,心理研究中常用)

3·实施(过程中或有一定调整)

三、统计分析

1·简单相加,取得平均值和标准差(后者佑佑还不会)

2·统计几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佑佑还不会)

3·多变量回归分析(还不会)

4·通径分析、结构方程、判别分析等(还不会)

四、得出结论

报告结果

报告结果是否与目标一致

讨论为什么等

说明:

以上关于“研究”,还可具体细化。

所谓科学研究,大至就是这样。但这里要到本科毕业进入研究生阶段才有这个课程内容。

我也是本科生,因为在大学,工作过程就是学习过程,建立研究生点后,更逼你去上这个研究生课程内容。

外面从高中就重视,确实教育理念不同。但开始阶段,自然是最简单的,主要培养兴趣和简单研究思路。所以以上介绍可供佑佑初步了解。

议论:

一、(二)、2中,这里许多查文献是为了了解外面是否有人做过,是否这个结果。如果有人做过,且结果与己一致,就高兴。其实一些“高端”评审专家也有这个倾向。只能说面对外面,这里知识分子有自卑感或功利心重。这样的科技环境,不利真正创新?

举一个具体趣味小例子,供佑佑参考:

第一,提出问题和研究目标:

问题:传统说法“一心不能二用”,是对的吗?

目标:用实验证明“一心不能二用”的说法是对的或错的。

第二,设计方法和实验:

1.用左手将碗里的豆子一颗一颗拿到桌子上,一分钟后计数桌上有多少颗豆(成绩1)

2.用右手拿笔在纸上写”1、3、5、7、9、11……“一分钟,计数所写的符号数(成绩2)(注:二位数算两个符号)

3.左、右手同时进行上面工作2分钟,计数左手桌上的豆粒数(成绩1')和右手写的符号数(成绩2')。

4.可以自己反复做20次实验,取平均值;或者让20位同学做,取平均值

(注意:这里需要控制变量:例如性别、年龄、年级、是否已熟炼、周围人的起哄……这些变量都要控制,实验结果才有效、可信)

第三,统计结果:

计算(成绩1+成绩2)

计算(成绩1'+成绩2')

第四,得出结论:

如果(成绩1+成绩2)<(成绩1'+成绩2'),说明一心可以二用,而且还提高效率,证明传统说法不正确;

如果(成绩1+成绩2)>(成绩1'+成绩2'),说明一心不能二用,说明传统说法是对的。

提问:

1.如果上式是相等的,如何结论?

2.这个实验显然是假定“数豆子"和“写数字”的工作效率是相同的。你怎么证明它?

3.如果经过反复训练,达到“自动化”不用脑子的程度,设想一下实验结果可能会有怎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