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未必是道德问题,也许是“微文化”差异

(2018-09-16 09:59:16)
标签:

杂谈

        日常某些矛盾,某些争议,某些责难,某些冲突,或许不全是道德问题,而是文化或“微文化”差异所致。
        例如,前些日子,一位教师,而且据说平时表现尚先进的教师,与丈夫一起乘高铁。妻子进站了,丈夫在入口处却出了点问题滞后了。列车就要起动,妻子用身子一边档住车门,一边叫喊后边还有人……
        此件事,酿成了网络上对这位教师的全面讨伐和否定。
        同类事例还有不少。
        纵观这些事例及事后的“风波”,网友大多集中在对事件中人物行为的对错和好坏,品质的高低和优劣,作现象学的线性评判,往往众口一词认为当事人的行为是错而坏,其平时的各种恶劣表现肯定更多,继而进一步推导其人品是低而劣的……
        但如果系统地分析这些事件的发生,或与亚文化甚至“微文化”差异有关。
        分析前述“挡车”女,除了对错,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设想(只能是设想),某位教师长期生活工作在相对局限的“家-公交车-学校”三点一线上(这里且称之为“微”文化环境),形成了在特定环境下的行为习惯(具有条件反射或自动化性质)。这次偶遇前有列车要关门,后有丈夫即刻就到的特定环境时点,她的焦虑情绪让她如同平时上公交车那样“挡车”,嚷嚷着“请等一等”,未及思考(思维与逻辑)现在面对的是“不能等”的新地铁列车……
        同类事件还有“虎园下车”女主等。
        或许,他们的情境行为是错了,但由此推导其平时必定恶行累累,进而判定其品质必然低劣,甚至展开攻击谩骂,实在也有失公平。
        以上分析本质上是基于系统模型。
 
注:由于引发博主写博的“外交”事例已成为当前敏感热点问题,本公开博文已修改,原博文已转为私密,对立意有影响,请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