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我对“医学心理学”前景的看法
(2014-02-23 16:34:58)
标签:
医学心理学创建姜乾金国家级精品课程医学心理学前景旅游 |
分类: 姜乾金医学心理学(文集) |
经历了30年发展的我国医学心理学,时至今日,其前景又是如何。
我们可以看到,过去的三十年,医学心理学主要是我国特定医学规划教育体制下的本土化和创新性“课程”。它为我国医学教育之需而诞生,只要我国医学教育规划制度没有改变,作为课程的医学心理学显然会继续存在下去。也就是说今后仍然需要医学心理学教师。
但正像近年来许多感兴趣的青年人所询问的,除了课程,作为医学心理学的“学科”前景如何,能否形成像各种临床医学专业那样的医学心理学“专业”或“职业”?几十年前包括我在内的一些人确有过这样的憧憬。但从目前的发展情形来看,由于我国特定的学科管理、专业管理、职业管理方面的体制所决定,一个新学科或相应新职业在我国的诞生往往需要具备以下条件:学科理论和方法的成熟;有市场需要;在国家的原有学科、学位和职业等相关管理分类上有其位置;或者国外也有同名的学科和职业从而引起政府层面重视达到“与国际接轨”。医学心理学尚不具备上述后几个条件(其实其它一些应用心理学学科也大部不具备以上条件)。
因此,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作为学科(注意是“学科”,不是“课程”)的医学心理学可能存在两种发展前景。其一,随着理论、方法与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本土化,社会需求的提升——社会发展必然带来更多心身问题,专业人员的增多,学科之间关系的理顺,确立了医学心理学学科地位,并将逐渐形成我国特有的新专业或新职业,如医学心理学家medical psychologists——类比国外的clinical psychologists。其二,随着理论、方法和技术的逐渐成熟和普及,原来很少被人关注的多学科交叉“领域”逐渐成为热门,国家有关部门也开始给予关注——如科技部2007年末拟投5000万为“心理疾患防治”立项(2011年底又有新的立项动作),老百姓也认同了——现今人们“看心理医生”已不是什么大惊小怪的事,此时可以唤醒其它学科有关方面对该交叉领域的关注。从而使医学心理学可能最终被“回归”到原有的学科,如精神病学、心理学、公共卫生学等;或者被其它学科名称所分别替代,如临床心理学、心理咨询学、心身医学、健康心理学、康复心理学等。从后一种情况来看,作为独立学科的医学心理学名称将完成历史使命,其内容则完全融入这些逐渐热门起来的心理学与医学的交叉“领域”。
因此,青年读者们今后更应该关注和投入到这个“领域”,它的前景会很好;而不要过分关注这个“学科”。
摘录自姜乾金:《医学心理学-理论、方法与临床》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p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