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008心理学研究什么——“观念问题”不等于“思想问题”

(2013-06-24 21:16:48)
标签:

医学心理学

创建

姜乾金

国家级精品课程

观念与信念

分类: 姜乾金医学心理学(文集)

在心理门诊中,经常涉及改变来访者的“观念问题”,但这种改变会很困难,需要在理论指导下的一系列操作训练过程(往往就是心理治疗过程)来实现,本书对此有反复的讨论。但在常人心目中,甚至在目前一些心理咨询工作者中,“观念”往往被简单地看成是“思维”或“思想”,于是“观念问题”也就成为“思想问题”了。

以下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心理学有关“态度”、“信念”和“观念”的概念描述:

态度(attitude是个体在自身观念基础上对事物的评价(如肯定与否定)、情感(如爱与恨)和行为(如趋向与回避)的整体倾向。

信念(belief个体在长期认识活动基础上固化了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的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的有机统一。

观念(concept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认识集合体”,个体根据自身形成的观念对事物进行判断、决策和行为活动

据此,“观念”应该是介于“信念”与“思维”之间。

观念一词多见于哲学领域。笔者在本书中将价值观、人生观,以及道德观念、人性观念、公平观念、性、婚姻和家庭观念等观念系统,与信念系统或认知图式(见第二章第五节)一起,作为人格层面的因素加以讨论。因为临床实践证据显示,某些观念与信念或图式之间存在类似性,都是个体长期认知和行为习惯固化的结果,具有自动化、非意识控制和不能被逻辑思维轻易改变等人格方面的特点,是许多心理问题的深层原因。

下面用实例作进一步说明。日前在某研究中心统计了几千位成人健康体检数据,发现心理健康指标(SCL90各项因子分,分数越高心理健康越差)与体重、血脂、血压等指标(数据越高身体健康越差)之间全部呈现显著负相关,说明在我国人群中,心理健康水平越高,身体健康水平反而越差。这显然不符合心身健康相关的理论认识。但这里却符合我国“心宽体胖”的传统观念。具体地说,与国人的饮食观念、营养观念、幸福观念或生活观念有关。由于我国进入“温饱”社会时间还不长,世代生活中形成的“多吃、好吃”就是幸福的观念,还残留在群体无意识之中,虽然在认识上大家都已经大声地说“吃多了不好”、“不要吃得太多”。但结果却出现越是心理健康,就越“心宽”,就越无意识地吃得更多,就越变得“体胖”(及伴随的高血脂、高血压)。在这个实例中,我们看到了在前面“观念”或“信念”定义中未能体现出来的本质属性——观念或信念是一种非意识性的(或下意识的)或至少是意识边缘的控制力量,它支持着人们的意识性思维和行为活动。因此,不能简单地将观念或信念看成“思想”或“认识”。这一点在目前某些心理咨询师当中几乎成为普识。

(摘自姜乾金著:《医学心理学-理论、方法与临床》第一章8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