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婚姻和谐(之四):调控“社会支持”

标签:
社会支持婚姻家庭和谐压力系统因素情感 |
分类: 解读婚姻-核心内容 |
根据压力系统模型,社会支持是促进婚姻家庭系统结构中各种因素间动态平衡的重要因素。
通过正确认识和合理调控家庭内社会支持,有助于推动婚姻家庭和谐建设。
一、社会支持的多样性
社会支持种类很多。必须认识到,同一个婚姻家庭系统中的不同成员,他们各自背后的外部社会支持系统是不同的。在家庭内,各自对家庭支持的感受也往往不同。
(一)社会支持的定义
社会支持又称社会网络,是指一个人来自家庭、亲属、朋友、同事、伙伴、组织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关注、帮助和支援,反映个人与社会联系的密切程度和质量。
(二)社会支持常见的分类
(1)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支持的利用度;
(2)家庭内支持和家庭外支持;
(3)社会支持的数量和质量(个人领悟的支持水平)
其中家庭支持是一个人心身健康和一个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
(三)婚姻家庭中社会支持的动态变化
在婚姻生活的不同阶段,夫妻双方除了共同的家庭社会支持系统,双方各自的家庭社会支持系统会发生一些动态的变化。例如前面提到的“多年媳妇熬成婆”现象,就反映婆婆的社会支持系统已经发生了变化,而新媳妇的社会支持系统还面临一些挑战。
![]() |
夫妻经常争吵(生活事件),会导致家庭内支持降低;
对亲人的正确认知和理解,可使家庭主观支持程度增强;
积极的应对方式,可加强人际联系,从而促进社会支持;
个性活跃和热情的人,可获得更好的社会支持;
![]() |
人类在面临压力反应时,具有向周围群体获取社会支持以对抗压力的天性。
案例2-13
当人们处在黄山顶峰时,由于高处引起的压力反应(有点紧张,有点兴奋和恐惧),会使人与人之间距离感缩小,互相之间会感受到特亲切、友善和乐助,也显得话多。但如果同样是这些人,此时正处在平常的市区街道上,则人与人之间的这种感受会大大降低,显得有一点点冷漠。
同样是这个道理,当婚姻的一方感受到婚姻内的压力反应时,来自婚姻外人士的任何示好都容易被当事人感受为良好的社会支持,即主观社会支持水平提高。这就为婚姻意外留下了隐患,在后文第三章网络答疑案例中就有一些是因为婚姻(或恋人)内部出现压力反应而不经意之间出现了“第三者”。
当然,对于婚姻中引致压力反应的“压力源”一方,当事人对其的主观社会支持水平会随之降低。
三、如何提高家庭内社会支持水平
在多种压力因素中,社会支持是唯一被认为具有单向减轻压力的作用。所以,增强社会支持水平,特别是家庭内支持程度,是建立和谐婚姻家庭的重要方面。以下是某些值得注意的环节:
(一)家庭内多说话
婚姻家庭成员间不但需要多说话,而且需要多说好话,说调侃话,也就是“废话”。除非双方性格使然,那种寂静无言的婚姻或家庭结构不是很理想。
有时候,夫妻一方由于性格上的原因不善言语,但他(她)希望另一方能多说话,以便带动整个家庭氛围。所以家庭内说话要“各尽其能”。
案例2-14
老年独居夫妻往往先生“休闲”,女士“忙碌”。这没什么不可,只要双方愿意。但我们经常听到一些老夫人的抱怨,说老先生总是一边吃着自己每天辛辛苦苦烧的饭菜,一边唠叨着这个菜太咸,那个菜缺味,还总不忘评论一下你这辈子是不可能学会做菜的等等。但老夫人又说,我们一起生活了几十年,他也说了几十年,习惯了。
也许老先生说的是真话,但试想一下,既然都几十年了,再强制要求改造对方显然是不可能的,那为何不做个“顺水人情”,边吃边表扬,边肯定,边鼓励。虽然大多数是废话。但这样一来,老夫人开心了,灵感也来了,几十年不变的手艺或许真的变了。
(二)集体活动
定期不定期的组织全家活动,包括一起外出活动,有利于增强家庭内支持(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那种一方自得其乐,另一方无所事事的情况不一定很好。
(三)亲友联络
家庭支持在概念上还可以波及到各种亲属关系。适当的家族亲友之间的联络有利于改善家庭内社会支持水平。那种忽略亲友的“现代”做派不一定正确。
案例2-15
某新娘出身城市知识分子家庭,独生女。新郎出身山区,硕士毕业后留市内工作。两人婚前相恋一年,属郎才女貌型,并共同按揭购婚房一套。春节结婚首次去公婆家。夫家的叔伯亲友真多,连续多日轮流宴请,还组织全家族几十人聚会、拍照、游玩。新娘感觉穷于应付,劳累不堪。遂拨电话向母亲诉苦。母亲认为,自己也有许多兄弟姊妹,逢年过节不过发个短信祝贺一下,像女婿家族这样的折腾,将来女儿如何吃得消。于是指点女儿,让她告诉女婿并通过他向公婆提出,今后小两口不与他们家的亲友有过多联系。对此要求,向来活跃的新郎在剩下三天假期中始终沉默不语。实际上,这可能破坏丈夫原有的家庭支持系统,也削弱新建立起来的家庭支持水平。
(四)利用社会支持
自己别忘记,家庭是一个“港湾”。也要使全家所有成员都认为,家庭是一个“港湾”。
加强家庭内支持,共同培养一种习惯,只要某一方在工作生活中遇到风浪,家庭就能成为他(她)的“避风港”。
当然,也别忘记世界很大,“路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