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和谐=“爱”+“适应”(之三):婚姻中各种因素交互作用


标签:
解读婚姻婚恋问题夫妻系统交互作用前因后果文化差异人格个性情感 |
分类: 解读婚姻-核心内容 |
(一)“系统”中的因素互相影响
一方面,个人的压力因素之间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另一方面,婚姻家庭中的各种压力因素也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参见案例1-5。
案例1-5
某位丈夫一段时期来因生活艰难和劳动压力(生活事件)而心身疲惫(压力反应),这影响到他对妻子和孩子的“爱”(情感反应),也影响个人的处事能力(应对方式),反映他的个人压力因素之间存在不良的互相影响。
某天,丈夫一上午在半饥饿中劳动,又被领导当众羞辱(生活事件)。正当他心身疲惫(压力反应)回家吃午饭时,妻子由于丈夫长期的冷落(家庭社会支持缺损)也情绪不佳,又由于没有“看到”(认知评价)丈夫今天发生的生活事件,就很自然地用刺激性语言(应对方式)将白天在家被人逼债之事(生活事件)告诉了丈夫。已经缺乏应对能力的丈夫瞬间奔至河边跳入河中,原本熟悉水性的他几分钟内即沉入河底。以上是作者亲眼所见的历史事件,反映家庭系统中多种压力因素共同作用,致人于死命。
当然,也可以举相反的例子,说明婚姻家庭系统中各种因素之间的良好交互作用,可以促进家庭和谐。
(二)人格和观念是其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婚姻家庭“系统”中的各种压力因素都会相互影响。但其中最重要又最容易被忽略的是人格和观念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会影响对某些事件的认知评价,不同的认知评价又影响不同的行为反应,并影响夫妻不同的生活感受。这些互相影响的各个环节如果处理不好,将会影响整个婚姻家庭系统的和谐。
案例1-6
一位农村老太初次进城探望硕士毕业后留城工作的儿子和儿媳,城里出身的媳妇很热心地陪婆婆逛商店。老太在一个珠宝柜前“死盯”一只百元假戒子。媳妇因经济不宽裕本不想买,心想农村人真低俗,但想想还是买下了送给婆婆。后来,因为各种类似的差异和矛盾逐渐堆积和发酵,该对青年男女的婚姻出了问题。“戒子事件”也被传到了网上。
网友们对此分成了两派,一派臭骂婆婆及男方家人死要面子又贪小,另一派则臭骂媳妇不懂人情又自恋。骂男方的人其理由不言而喻,因为一般城里人认为农村人“自私、小气、要面子”。骂女方的人也有理由,他们质问倾向于女方的网友:“你们知不知道,婆婆其实是为媳妇才买这个假戒子的”(读者对这理由能理解吗?)。
在案例1-6中,首先是观念的不同(包括网友),导致认知、应对方式和情绪反应等的不同,后者又通过因素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整个家庭问题的一团乱麻,而买戒子事件仅仅是表面现象而已。
(二)多因素交互作用导致“因果颠倒,是非不分”
由于婚姻家庭中各种因素是互相影响的,当遇到家庭问题时,当事人和相关人员经常会难以分清事情的缘由,甚至会把“原因”和“结果”搞颠倒,在许多问题上也难以判断谁是谁非。
案例1-7
在前面案例1-4中,妻子最后患上了“失眠症”。丈夫认为,妻子因为失眠,脾气变坏,经常发火导致双方矛盾和家庭问题,故动员她来心理咨询。但妻子认为,是丈夫和婆婆的行为共同伤害了她,才导致她的失眠症状。在这个案例中,丈夫一方显然认为妻子的失眠是原因;妻子则认为丈夫和婆婆的行为才是原因。在他们看来,其中的“是、非”也是分明的。
但经过综合评估,实际情况是,丈夫与同住一处的父母关系过密而冷落妻子(导致妻子社会支持缺损),妻子与其经常争执(产生各种生活事件),争执时婆婆又会插上一手(婆婆的应对方式显然是消极的),家庭关系不和谐(婚姻家庭系统失去平衡),妻子失眠(属于压力反应),脾气变坏,看问题偏执(认知评价),应对方式被动而消极(应对方式),使夫妻关系摩擦不断(生活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