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和谐=“爱”+“适应”(之一):每个人都是多因素系统

标签:
解读婚姻夫妻爱情系统论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人格压 |
分类: 解读婚姻-核心内容 |
|
系统论(system theory)的创始人是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贝塔朗菲(Bertalanffy L von,1901-1972)。他早在1937年就提出系统论的观点,1945年再次提出,1955年出版专著《一般系统论(General System Theory)》
根据系统论,每一个人都是由生物、心理、社会多种因素构成的“系统”。这些因素包括个人的家庭出身、文化背景、生活习惯和社会圈子;个人的认识、性格和情感;个人的身体素质等等。
(二)“压力系统模型”如何看一个人
压力系统模型(system-based model of stress,SMS)是作者经过近30年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提出的一种本土化压力(应激)理论模型。
根据压力系统模型,每一个人都是由多种压力因素构成的“系统”。这些压力因素包括: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人格特征、压力反应等。(图1-2)
有关这些压力因素的概念、内涵和外延等基础知识,将在第二章做进一步讨论。
(三)需要从多个角度看待婚恋中的人
从“系统”的角度,处于恋爱中的男女朋友或婚姻中的夫妇,不能只关注对方的一个侧面,而忽略这个人的其他侧面(因素)。例如,只关注对方的语言(认知),只听对方说什么,不关注对方的情感反应、人格特点、价值观念和文化背景等这些系统中的有关因素;或者只关注对方外在的容貌和气质,而忽略内在的各种因素。
(四)“系统”是否平衡,决定幸福与压力
“系统”中的各种压力因素(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人格特点和压力反应)如果是平衡的,也就是和谐的,这个人就是幸福的(没有压力);“系统”中各种压力因素不平衡,也就是不和谐,那就是痛苦的(有压力)。
由于平衡与不平衡只是相对的,所以人生的“幸福”与“压力”就像天平的两侧,需要个人主动去调控。
案例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