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亲人教学设计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设计 |
广州市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设计常用表格
课题 |
故乡的亲人 |
课型或模块 |
综合 |
||||||||||
学校 |
中学 |
年级 |
初一 |
||||||||||
执教人 |
胡老师 |
性别 |
女 |
年龄 |
0 |
职称 |
0 |
||||||
教学目标 |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
学唱歌曲《故乡的亲人》,引导学生在音乐得探索、感悟、联想的过程中,体会艺术作品中浓浓的乡情,懂得音乐是人类表达情感的手段。 |
|||||||||||
2、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唱、奏歌曲《故乡的亲人》,引导学生在体验歌曲的情感,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的内容。 |
||||||||||||
3、知识与技能目标 |
1、理解、掌握歌曲中延长记号在作品中的作用;了解作品基本结构;体会旋律创作手法中重复、对比所带来的美感。2、有感情地演唱及用八孔竖笛吹奏歌曲。 |
||||||||||||
教学重点 |
完整、有感情地表现歌曲。(唱及吹奏) |
||||||||||||
教学难点 |
切分节奏(后附点) |
||||||||||||
教学内容分析 |
《故乡的亲人》是美国作曲家斯蒂芬 福斯特创作的一首思乡曲,歌曲为C大调,4/4拍,结构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全曲由一个民族风的主题和一段副歌组成,歌曲旋律朴实、优美抒情、结构简单,具有浓郁的黑人赞美歌风格。 |
||||||||||||
教学策略 |
1、学生:在课外查阅有关歌曲《故乡的亲人》的资料,并以“故乡·亲人”为题,制作PPT。 2、教师:收集有关资料,制成课件。 3、用不同的母音模唱歌曲,以达到口腔位置的统一。 4、认识力度记号,更准确地表达作曲家创作意图。 |
||||||||||||
教具学具媒体准备 |
学生:竖笛、PPT 教师:钢琴、课件、多媒体 |
||||||||||||
教 学 过 程 |
|||||||||||||
教学程序 |
教师教的活动 |
学生学的活动 |
教具、学具以及媒体运用 |
教与学的评价手段运用 |
教学环节设计意图 |
||||||||
导入阶段 |
提问:同学们家乡的方言是什么? |
回答问题 |
|
|
导课 |
||||||||
展开阶段
|
1、介绍歌曲创作背景。 2、播放歌曲。 3、讲解歌曲结构。 4、设计小游戏,分配任务。 5、练声。为学生伴奏,用歌曲最后一句为素材。 6、指导学生视唱歌曲乐谱。 7、让学生用“lu”模唱。并引导学生注意力度记号。 8、讲解延长记号。 9、再次聆听作品。
10、 |
仔细聆听。 欣赏歌曲,并思考歌曲结构。
积极参与小游戏。
认真歌唱。
视唱歌曲乐谱。
用“lu”模唱。
学习延长记号 再次聆听作品。 有感情地唱歌曲第一段。 |
Ppt,电脑
钢琴 |
|
了解歌曲背景。 初听作品,熟悉旋律。 游戏为了轻松课题气氛,同时把歌曲中较难部分让学生得到练习。 让学生打开内口腔。 再听作品,体会歌曲,体会歌曲情感与内涵。 用歌声表现作品。 |
||||||||
拓展阶段
|
1、长音练习。(请个别学生用手号指挥,再完整吹奏) 2、自由练习吹奏歌曲旋律,找出你感觉较难的地方,请教组员,小组内解决困难。并把你感觉困难之处练习五遍。 3、指挥学生完整吹奏歌曲旋律,注意力度记号。 4、为学生伴奏,吹奏双声部。 5、引导学生用三种不同的表现方式表现歌曲。
|
用竖笛吹奏长音。 自由练习。把你感觉困难之处练习五遍。
完整吹奏歌曲旋律,注意力度记号。 吹奏双声部。 吹奏及演唱作品。 |
竖笛、ppt、电脑、钢琴 |
|
为二声部吹奏做好准备。 发挥小组合作精神,自己解决难题。
|
||||||||
结束阶段
|
提出问题:能够创作出如此优美歌曲的福斯特是毕业于那所音乐院校呢? |
思考问题。 |
|
|
课堂的延伸。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福斯特及其作品。 |
||||||||
课后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