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腾保名班主任工作室规章制度
(2018-12-13 13:55:09)
标签:
教育文化 |
分类: 工作室成长规划 |
刘腾保名班主任工作室规章制度
性质与定位
刘腾保名班主任工作室以提升班主任管理能力为主要目标,是班主任培养的新举措,是班主任自我发展、协作交流、共同成长的平台。工作室建设实行项目驱动,以三年为一个周期,充分发挥工作室在班主任队伍建设中的人才孵化器效应和辐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刘腾保名班主任工作室由县教体局批准和授牌,实行县、校两级共建、共管、共享。
工作职责
一、 工作室的主要职责
1.加强师德建设。名班主任要在师德方面率先垂范,通过言传身教带动成员提升道德修养和学识水平,增强担任班主任的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
4.开展班主任工作课题研究。在一定的周期内,完成骨干班主任县级培训委托的课题研究,有较高质量的研究报告、专业论文或专业著作。同时根据当地中小学教育实际开展班主任工作专题研究,为当地教育提供科研服务。
5.发挥名班主任的示范和辐射作用,通过示范性班会课、专题讲座、经验交流、基本功展示、班主任工作论坛等形式,上述活动每学期公开举办或者展示至少1次,在“互联网+”随机展示交流次数越多越好,从而促进学校班主任队伍的专业成长。
二、主持人的工作职责
1.工作室主持人负责制定工作室周期内建设方案及发展规划,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制定工作室有关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和人员职责要求、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指导每位工作室成员制定三年成长计划。
2.周期内主持并完成一项县级(含)以上立项课题研究。课题研究必须围绕当前镇平县班主任工作或中小学德育热点、难点和关键问题进行研究与探索。内容包括班主任成长、班级管理、学生德育、德育课程、德育管理等。形成课题研究报告,至少1篇论文在市级以上期刊杂志发表,鼓励个人或合作出版与研究有关著作。
3.周期内主持或组织德育论坛活动。“名班主任论坛”围绕工作室项目、班级管理、德育管理、班主任队伍建设等方面内容进行研讨。每年组织开展不少于2次有关班主任或德育主题论坛活动,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及相关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参与点评和讨论。
4.周期内为县内中小学班主任做班级管理专题讲座或德育有关学术专题培训,周期内培训本县中小学班主任或德育工作者100人以上,成员团队中有3-5人成为校级以上优秀班主任。负责组织开发制作3-5节高质量的有关班主任或德育管理等主题的微课视频。
5.负责组织工作室成员到周边教育发达地区或县内同类型工作室进行学习观摩,或邀请知名工作室的主持人到校进行经验交流。
6.主持人负责组织完成年度工作报告,介绍工作室建设和课题研究推进情况,形成并提炼工作室的特色,每年组织成员撰写个人成长总结或反思,总结工作成效,分析存在问题。
7.建立工作网站(网页),及时反映本室工作动态,并链接到县教育局或县教育发展中心“镇平名师建设版块”,共建共享工作室建设过程和成果。
8.负责及时将项目研究等有关资料整理归档。各类计划、总结等材料,以及各类活动图片、视频等音像材料应及时收集、整理归档,为工作室的发展和考核提供材料依据。
三、 成员工作职责
1.自觉参与工作室项目研究与建设,接受主持人培养管理与指导,制定个人成长规划,定期向主持人汇报工作,协助主持人做好各种项目研究方案、计划和制度建设等。
2.周期内参与主持人立项课题研究,承担课题下设子课题或主要内容研究。周期内取得相关项目研究成果,有不少于1篇论文在市级或以上刊物发表,1篇论文在市级或以上论文评比中获奖。
3.周期内原则上须参与工作室所开展的全部论坛活动,依据工作室计划安排,每学期组织开展不少于1次校内的德育活动,形式可以是德育教学展示、优秀班会等。
4.定期向主持人汇报成长情况,每月接受不少于1次主持人直接指导,每学期参与不少于2次由工作室开展的校内交流或外出学习。
5.周期内每月完成德育工作故事与学习心得各1篇,每学期撰写完成个人成长故事1篇,每年撰写完成德育相关教学案例2篇。
6.协助主持人进行德育课程开发研究,周期内提供不少于1个与德育有关的微课视频。协助做好项目研究与管理档案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归档,以及工作室博客资源建设。
一、例会制度
1.工作室于每学期开学初召开一次计划会,讨论交流本学期课题计划、研修计划,确定成员阶段工作目标、工作室教育科研课题及专题讲座内容。
2.每学期由主持人安排一次阶段性工作情况汇报会议,督促检查各项工作的实施情况,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难点。
3.每学期期末召开全体成员、学员总结会,总结经验成果,梳理存在问题,研究解决办法。
4.工作室成员每月定期召开网络交流例会。
二、研修制度
1.制定措施。工作室主持人依据上级要求与安排,根据成员及学员实际情况,制定成员与学员的研修计划,组织、安排相关培训、研讨、论坛等活动。工作室成员必须参加相关的研修计划,参与县级以上的研讨、论坛等活动,并有相关的记录与成果。
2.在岗研修。根据研修计划安排,每位成员在岗位上积极地进行理论学习,阅读专业的报刊杂志、书籍,每学期完成工作室推荐的德育或心理学著作,并撰写相关的读书心得。根据课题研究需要,研读相关的文献资料。
3.集中研修。每学期工作室组织所有成员围绕研修主题集中学习2-3次,每年外出学习至少一次,每次学习的安排、拍照、资料、心得等须按时提交。
4.按时学习。每月的定期交流例会,同时也是学习交流,所有成员须参加。
三、考核与评价制度
1.名班主任工作室以3年为一个工作周期。在一个工作周期内,按有关评估标准,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谈、成果检验、影响检测等考核方式,对工作室进行学期过程性评价、学年总结性评价和周期终结性评价;尤其是对所带班级的综合考评成绩作为主要参考,要求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要在本学校或者年级段处于前三分之一位次(班数超过4个的以年级段为单位),其他工作室成员处于前二分之一位次。具体考评由所在乡镇根据所在学校规模和乡镇实际制定详细考评方案,并报教体局基础教育一、二股备案。
2.县教体局成立名班主任考核小组,开展学期考核、学年考核和周期考核。考核结果分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个等次,连续两次不合格,取消名班主任工作室建制、取消名班主任县政府津贴。
3.各乡镇(街道)中心学校、县管学校要建立名班主任管理档案。乡镇中心学校政务主任、县管学校政教校长每月将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员班级管理量化考评结果等过程性材料及时收集,学期结束整理汇总,加盖本单位公章报送教体局基础教育一股。
4.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要建立班主任工作室成长档案。指导工作室成员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以及各类活动,保证及时收集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员开展活动图片、文字记录,工作室成员所带班级,管理量化评比不能低于全校的前1/3。
5.县教体局对成绩突出、表现优异的工作室成员,在评优评先、晋职晋级、提拔使用和下一届名班主任评选时优先考虑,并提供外出考察学习机会。
四、档案制度
1.工作室根据县中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期满考核要求设立相关档案,并由专人负责各种资料的收集与管理。
2.工作室成员的个人简介、申报表、个人发展规划、总结等材料及时收集、归档、存档,为个人与工作室的发展提供依据。
3.建立网络电子档案库与资料库,方便存查、交流、共享。
五、保障制度
1.名班主任工作室要有独立的办公室(面积至少40平方米),配备信息化设备办公条件,配置一定的专业书籍资料。
2.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岗位职责纳入班主任工作管理。名班主任的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三分之一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并适当减少他们一般性的日常工作;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员参加名班主任工作室相关工作,计入本人工作量。
六、经费制度
镇平县名班主任工作室由乡镇中心学校和学校两级共建,乡镇中心学校或学校须按照不低于1:1的比例配套资金提供资助,经费主要用于名班主任工作室的教育研究、学术研讨与交流、图书资料购置、办公设备购置和网站建设,以及外出培训学习和考察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