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专业的《6月龄内婴儿母乳喂养指南》这么说,数数你做对了几条?

(2016-08-02 10:49:34)
标签:

杂谈

丁妈说

接近一年前,中国营养学会发布了《6 月龄内婴儿母乳喂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其中有 6 条推荐条目,鼓励妈妈爸爸们努力做到。

一转眼,国际母乳喂养周就到啦,今天丁妈就带大家看看,营养专家们到底是怎么说的。


尽早开奶

咱们都知道,母乳是好东西,含有丰富的营养,利于宝宝的消化功能发展,还能提供免疫保护。

指南里说,准备母乳喂养,应该从孕期就开始了,具体来讲,下面四方面的尝试可以做起来:

把环境布置得更温馨;

把心情调整得更愉悦;

在精神上多多自我鼓励;

尝试轻柔的乳房按摩

指南里说,母亲分娩后,要尽早让宝宝反复吸吮乳头,这是确保成功纯母乳喂养的关键,而且吸吮前,不必过分擦拭或消毒乳头,宝宝并不会因此而生病。

指南里还说,婴儿出生后第一口食物应当是母乳,不必担心宝宝反复吸吮吃不到奶会饿着,因为宝宝出生的时候体内储存的能量够他饿 3 天的,一般情况下并不会饿坏。

开奶过程中,宝宝体重下降只要不超过 7%,就应该继续坚持纯母乳喂养。

可有些妈妈曾经反映过,宝宝怎么吸都不出奶,甚至吸出血来了,这种时候,也不能喂奶粉吗?

丁妈建议

可以试着调整喂奶姿势,让宝宝多多努力吮吸,同时换换环境、换换心情、揉揉乳房,不要着急,体重没掉下去 7% 以上之前,都可以再试试。


坚持纯母乳喂养

咱们以前说过的,纯母乳喂养能够给 6 个月以内宝宝提供所需要的全部水分、能量和营养物质,这期间,不需要额外喝水或者加餐配方奶粉。

为了帮助妈妈们实现坚持纯母乳喂养 6 个月的目标,指南有如下建议:

按需喂奶,而不是定时喂奶;

两侧乳房交替喂养;

每天喂奶 6~8 次,或者更多;

坚持让宝宝直接吸吮母乳,尽可能不适用奶瓶间接喂人工挤出的母乳,好让宝宝吃到的奶量更大;

特殊情况需要在满 6 月龄前添加辅食的话,要咨询医生或者其他专业人员后,谨慎作出决定。

但不少妈妈产假休不了那么久,总要成为背奶族,会发现宝宝抗拒奶瓶,这时候,怎么办呢?

丁妈建议

可以在出生后 2~4 周内,每周 1~2 次用奶瓶喂奶,让宝宝接受奶嘴,在未来需要人工挤奶、背奶的阶段,不至于遭受太大阻力。


顺应喂养

看到这个标题,摸不着头脑吧?顺应喂养是啥?

顺应喂养,指的是母乳喂养应该顺应婴儿胃肠道成熟和生长发育过程,从按需喂养模式到规律喂养模式递进。

具体来说,就是宝宝饿了(哭了)的时候就及时喂哺,尤其是 3 月龄以内的宝宝。不要强求喂奶次数和时间,但一般每天喂奶的次数可能在 8 次以上,刚出生的时候,可以在 10 次以上。

一般来说,婴儿出生 2~4 周后基本就会建立自己的进食时间规律,爸爸妈妈可以通过做记录、仔细观察的方式来掌握。

随着宝宝逐渐长大,胃容量也增大了,这个规律可能会逐渐变化,总体的变化特点是:

喂奶间隔时间延长;

喂奶次数减少。

3 个月以后,就可以逐渐给宝宝建立规律哺喂的良好饮食习惯了。

这里须要提醒爸爸妈妈的是,假如宝宝的哭闹明显不符合平时的进食规律,需要优先考虑的是胃肠不适、尿布湿了之类的非饥饿原因,假如搞不清原因,推荐带着孩子及时就医。


补充维 D

要说母乳有什么不足,可能就是这个了:维生素 D 含量低。

咱们大人晒晒太阳,皮肤就能合成足够多的维生素 D,但是皮肤娇嫩的小宝宝并不适合晒太阳,1 岁以前都应该待在阴凉处,用口服维生素 D 的方式来补充。

那么,具体该怎么补呢?

指南指出,婴儿出生后数日,应该开始每天补充维生素 D3 10μg(换算成国际单位,是 400 IU)。

补充维生素 D3 的目的之一是更好地促进钙质吸收、促进骨骼发育,那要不要用类似的方式补钙呢?

答案是否定的: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在 6 月龄内获得的钙,能够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所以并不需要额外补充。

倒是盲目补钙,可能会对孩子的健康有影响:

如果不缺钙又胡乱吃钙片或其他的保健品,可能会导致孩子:

便秘

影响铁、锌的吸收

增加肾脏负担

除了维生素 D,维生素 K 也有补充的必要。

一般来说,宝宝生下来医生会给打一针维生素 K。剖宫产的宝宝尤其会缺乏维生素 K,家长也可以咨询医生,问问看自己的孩子需不需要额外补维生素 K、怎么补更合适。


配方奶是无奈之选

指南指出,有些情况下,妈妈没办法用纯母乳喂养婴儿,比如:

代谢性疾病:婴儿患有某些不能吃母乳的代谢性疾病,如半乳糖血症、苯丙酮尿症、严重母乳性高胆红素血症;

感染性疾病:妈妈在 HIV、人类 T 细胞病毒感染、结核病、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乙肝病毒或丙肝病毒;

疫苗接种:妈妈刚刚打了天花或者黄热病疫苗;

物质滥用:妈妈大量喝(含有)酒(精的饮料)、吸烟或吸毒;

癌症治疗期间:妈妈在癌症治疗期间,或者密切接触放射性物质;

乳汁匮乏:经过专业人员指导和努力后,妈妈乳汁分泌不足或无乳汁分泌。

这些时候,指南建议首选适合于 6 月龄内婴儿的配方奶喂养,它在这个阶段,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

不过,关于乙肝……

目前临床上达成一致的是,出生后 12 小时内宝宝同时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并且妈妈此时的肝功能和血病毒载量不高,妈妈通过母乳喂养给宝宝传染乙肝的机会并不大。

也就是说,乙肝妈妈也有很大机会让宝宝吃上纯母乳。

有些家庭认为:母乳没营养、配方奶粉更好,会强行停掉母乳、换用配方奶粉,这对婴儿健康并不好。

任何婴儿配方奶都不能与母乳相媲美,买椟还珠的做法,说白了是很蠢的。

不过,用配方奶粉替代,可能还是比下面这些东西稍好些:

普通液态牛奶

成人奶粉

蛋白粉

豆奶粉

它们营养不够全面,还容易导致过敏,不但不适合单纯吃,宝宝 6 个月内就是在母乳期间喂也不合适——因为宝宝的胃就那么大一点点,被相对没营养的东西占住了地方,营养更丰富的母乳吃得就少,就容易营养不良。

不要自作聪明呀!

监测身长和体重

指南建议,6 月龄前应每半个月测一次身长和体重,假如这期间生病了,病后恢复期可以增加测量次数。

怎么判断自己的宝宝身长和体重是不是正常呢?指南推荐参照 WHO 的《儿童生长曲线》,来判断婴儿是否得到正确、合理喂养。

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独特的发育规律,长得太快,或者太慢,都不利于儿童远期健康。

丁妈知道,一定会有家长忍不住地想拿自家娃儿跟别的宝宝比,看到人家长得快、长得胖,心里就会不舒服。

这种时候,咱们要摆正心态,和孩子一起成长,努力让自己接受:孩子是独特的,有自己发育和发展的过程,不能为了满足自己的一时私欲,就作出对宝宝可能有影响的决定,比如刻意少吃,或者盲目加餐等等。

同时,咱们要积极调整心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家和别家的宝宝,努力地,从「攀比」的怪圈中跳出来。


责任编辑:丁若水

转载需经授权并注明来源,侵权必究

专业的《6月龄内婴儿母乳喂养指南》这么说,数数你做对了几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