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丁香医生
丁香医生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6,321
  • 关注人气:14,93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进京路途的医改调查

(2009-04-16 15:09:00)
标签:

杂谈

 

     每次去北京, 我喜欢坐软卧去, 坐飞机回。最主要的原因是省时间,路上还可以做社会调查。最近一躺去北京的路上,同车的室友一位是新东方的经理,另两位是退休的公务员,出来旅游的。我们聊到的话题有两个,教育和医疗。 教育问题把并非我们讨论的重点, 主要涉及中外教育的区别和利弊,一个更偏重基础和分数,另一种更讲究能力和快乐。两方面都有利弊,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在中国要摆脱应试教育,短期内很难。


     出于职业敏感性,我的主要兴趣还是放在医疗服务和需求上。正巧医改方案出笼,我就顺便问了两位老人的看法,同时了解他们在医疗方面的需求。 


     两位老人身体很好,上面还有80-90岁的老人健在。对医疗问题自然很关注。因为是公务员,身体健康,他们目前并没有觉得在医疗上有太大的问题和压力。但他们年迈的双亲,现在已经有医疗上的问题,比如骨质疏松,关节疼痛。行走不便,需要人照顾。目前老人上一趟医院,打个吊针实在不便。有时不得不自费叫120,不给报销的。除非一去不回。


    让小区医护人员上门服务,虽然也有,但很不放心。上门打肌注还行,打吊瓶,挂上就走人,让人不放心。但要让人等候,费用与人手不够这也是问题。

    问及有医生朋友吗?
    回答是当然有,主要还是相信医生朋友的话为主。不认识的医生老是吓唬人,经常要动员他们住院。在与熟人医生咨询时,医生经常问,这是你们家或很近的朋友,还是一般人的毛病,为什么这样问? 因为治疗和用药不一样。价钱也不同。

    问是否需要家庭医生或私人医生,
    回答是太需要了,现在没有,社区医生还信不过。

    问怎么样的费用能承受,几百甚至几千均可。总之有年收入的3-5%应该不成问题。
    愿不愿意买商业医疗保险? 只要能真正理赔,而不时忽悠,就可以考虑,但最好是集体买,怕单个买吃亏。

    对现在的医院和医生怎么看?
    觉得服务太匆忙,时间太短,医生老是开大处方,似乎经济动因更大(注: 医生对公务员看法也雷同)

    对现在的医患关系怎么看?
    不满意,不信任,除非是熟人朋友。

    对医生有什么期待?
    希望医生把患者当自己家人一样看待,多为患者着想。不介意多付出,购买优质服务。

    对医生合法走穴怎么看?
    支持,好医生多劳多得,提高待遇和地位,应该。对庸医和违规医生要严加惩处

    对中国医疗改革的前景怎么看?
    难度和挑战很大,谨慎乐观。

    对未来有什么期盼?
    希望他们七老八十时,能有比现在更好的医疗服务

    当闲聊结束,老人们都开始入睡时,我打开了电脑,开始写下自己的博文和感受

    两位老人的看法虽然不代表全部百姓,但十分典型, 很坦诚, 中国的医疗改革有许多关要过, 会侵犯不少人的既得利益, 但让百姓有更好的服务,更广泛的医保覆盖率, 这是历史性突破.  中国的医疗服务队伍还不健全, 全科医生很少. 多年来对社区和农村医疗的投入实在太少, 要还的窄太多, 需要有时间和经费去完善和改良. 有人怀疑三年无法让看病贵现象扭转, 如果让药费出厂价到零售价只允许2-3倍增幅, 甚至像国外批发到零售只有30%加价, 至少药费部分可以为百姓减少开支.  医院的公益性定位之后, 如何靠提高服务内容,时间和质量, 让老百姓满意, 是可以从加价后的医疗费挂号肥药事费中赚取. 如果能把百姓的健康管理, 疾病预防,及更多的固定客户的医疗服务做好, 医生的待遇和收入应该会提高, 至于水平差的人和医德有问题的人,收入降低甚至受人排斥,这是应该的事,不可避免,

    中国的医改太重要,太及时,太有挑战性了。涉及这么多人,这么多资源和投入,需要花大力气。

    作为以改善健康产业服务水平和效率为己任的专业户,有太多的事要了解,思考和实践,挑战与机遇并存。

    来源:丁香博客(医药观察)
http://www.dxyer.cn/jinwsapa/article/i16194.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