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觉24期编后记
(2013-11-28 09:42:58)
标签:
知觉碰头卫国公子江南后记 |
分类: 编后记 |
从本期开始,编读平台改为编后记,以促进编者与读者之间的交流,并使读者能够了解一些有关杂志及编委的工作状态和组稿意图。
2013年夏,在《知觉》创刊三年之际,编委会终于有机会碰了一次头。当然,这次碰头并不圆满。少了安阳的卫国公子扶风,上海的Eleven,呼和浩特的动态童话,深圳的罗洛行和衔杯,还有远在韩国首尔的沛凌。之所以一一把他们列出来,是因为在这几年中,各个时期,他们都曾经不遗余力的为杂志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能够碰上头的,因为沉溺于江南的美景以及躲避美景当空的烈日,并没有多少时间坐下来谈谈杂志的未来。有位作家对我说过这样的话:在这个物欲横流、信息爆炸的时代,纯文学刊物是没有市场与出路的。那些传统文学纸刊,都是在无盈利状态下苦苦支撑,他们身后如果没有经费的强力支持,早就关门大吉了。我知道他的言下之意:有财团支持的纸媒尚且如此,没有任何背景和财力支撑的民间公益性的网刊——《知觉》又能有什么出路呢?
他的话一度让我绝望。是啊,无名无利的一件事,做下去会有什么意义呢?我知道这也是许多人不肯加入或者加入之后又离开的一个重要原因。
纸刊还是网刊的话题,创刊之初起就不曾间断。就如那句著名的疑问:生存还是毁灭?纸刊有着网刊无与伦比的阅读体验,比如纸张油墨的味觉,合适开本的触觉,阅读的同时还可以随意写写画画,并且,纸刊有强大的作者人脉。这一切都是网刊无法企及的。《知觉》有什么?每一期大概占据了30M左右的硬盘空间,手机APP甚至不需要储存,只要能连上网络,你就能打开一个新的阅读空间。目前的微信公众平台也正在开发制作中,随时随地,非常方便的找到你想读的东西。
经过几年的努力,每期杂志现在下载量达到20万次,累积下载更是个惊人的数字。以致一位文学杂志主编惊呼“狼来了”!我们这匹狼,并无意于争名夺利,我们正在传统文学与新兴潮流之间寻找一个合适的切入点,让一些美好的、孤傲的文字变得和蔼亲切,让文学遇到懂得她的人。
我们这一群人,用业余的时间,以专业的精神,来从事这一项许多人觉得不可理喻的事情,并甘愿为其所累。我只是想,一本杂志(无论它是以何种形式存在),在某个很偶然的时段诞生了,并且它能够不断的生存并发展下去,得到了越来越多朋友的认同与支持,这本身就是一种能使我们坚持下来的动力。目前杂志拥有一百多位合作作家,更多的在背后默默支持我们的忠实读者。我知道这传递的不仅仅是一种认同和态度。
网刊也好,纸刊也罢,在我看来,它只是一种文学思想的载体,尤其是在这个阅读平台多元化的时代。而我们也只是凭借某种形式向世界传达自己的文学观点。
希望我们稳健踏实,能好高骛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