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禁忌的爱情 安然
(2012-11-12 17:03:11)
标签:
知觉杂志听文谈艺被禁忌的爱情安然纯文学文化 |
分类: 知觉·普通读者 |
被禁忌的爱情
□安然
在这里,被禁忌的,是指神圣的宗教邂逅俗世的爱情。一个秘密的偏好就是,一切被禁忌的爱情,都能赢得我的无尽心疼。
以我有限的阅读,在中文作品中,不大出现宗教与爱情的PK,我一直不能明白这是为什么。就像我不能明白,为什么在世存的文学作品中,读不到女人的乡愁。
但是我亲耳听到一个事实,那就是,即便在庵堂之中,也有可能发生对同性的单恋。此事打住。
说另一件事。
是十五年前,在南华寺的曹溪之畔,参天古树之下,见有那法相甚好的青年和尚,目光明亮,面若唐僧,青春正好,出言若兰,讲述着自己不多长的人生故事,有团团的快乐从他年轻的心底生发。是我邻市人,父母经商,生意不大。也不知怎么,很好的生活着,初中毕业就生出一念,要出家修行当大和尚。父母开明,就送了他进邻市的山门。师傅见他聪明上进,就荐他考了佛学院。遇他那天,正是佛学院放暑假,回寺里休假呢。像所有好青年一般,言谈中,亦有对未来的无限信心。
想想吧,这么年轻,又上了佛学院,出类拔萃当是迟早的事。难得的是,较之那么多迷茫众生,他年纪轻轻,就坚定地拥有了一个清明人生。
他不过二十岁样子。如果在山门外,会是一个讨喜于众生的好儿郎。树下,我和他相对而坐,除了欢喜敬仰,连惋惜都不敢生出:他这一生,要错过爱情的滋味了。世间女子,又少了一个好的恋爱对象了!
我没把话题扯到这里。斯时斯景,我若作此瞎扯,是对一个信仰者的不敬和不恭。
天哪,他笑得那么灿烂、明朗,像一个邻家好小子。每一回记起他的笑,我都要重回一次春天。
读克莱尔•吉根,我总是紧闭窗帘,关了手机,隔绝纷扰,静静地,寂寂埋首枕上。有时候,音响中会有一张音碟转动,是巫娜的《天禅》,古琴幽雅,伴有佛钟一下一下敲送,木鱼也响着,禅意四合。入秋多日,蝉鸣已无。枕已洗旧,朴素清洁,有太阳的暖香,和着薰衣草的幽香。有一天,心血来潮,还燃起了一盘檀香。
有些书,非如此情境不能读。
薄薄的一本小册子,7篇小说,有2篇就写到了被禁忌的爱情。两个神父,一篇一个。一个死了,爱过的女子住进了他的屋子;一个,在替爱着的女子主持婚礼。我一遍一遍地读,一回又一回地,把自己当作了神父,全情经历着他们内心幽微的挣扎和痛苦。一滴泪也没有。
是泪水在这样的命运前,太廉价。当爱情遭遇信仰,一翻恶战是必然,最终,主会战胜一切。主无所不在,无往不胜。主的意志如钢,不容背叛。爱情的血肉之躯,最终必定玉体横陈,没了气息。
爱情统治身心,信仰统治灵魂。
劳勒小姐来见神父,替母亲要弥撒卡的签字,他请她进来坐坐。“他根本没想要碰她,可是当她凝视炉火时,神父看着她头皮上的那道缝把深红色的秀发朝两边分开。他探身过来只想摸摸火把她的头发烤热了没有。他没有别的想法,但是她误解了他的手势,伸手抓住了他的手腕。”
……
后来,她告诉他:如果他不能离开神职,她就不会再这样来见他了。
再后来,“第二天是他们的最后一天,早晨他们躺在床上,窗户开着,他曾梦见风把她身上的雀斑都吹走了。那天上午,当她把脸转过来看他时,他说他不能离开神职工作。”
灵魂胜利了!上帝胜利了。神父的信仰是坚不可摧的。
她嫁给了别人,他去主持婚礼,这是神父的工作。在工作过程中,他察觉了自己的哀伤和心疼,他甚至想,只要她眨一下眼,“他就会牵了她的手,带她远远地离开这个地方”。
《走在蓝色的田野上》,说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大量的风景描写,越加映衬着神父心中的伤感。上帝在哪里?神父在穿过蓝色的田野时找到了答案——上帝就是自然。
她成了别人的妻子。他回到了教堂,准备要为圣枝主日写一篇布道,“想起他说过要永远爱她,却并不感到羞愧。活着真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喜欢吉根的节制内敛,痛而不怒,哀而不泣,平静的浅表之下暗流涌动。欲望在信仰的引领之下升华了,人生总还得往下过,活着,布道;布道,活着。一切都将深埋于回忆。
世间所有隐忍的爱,大体若此。最好的放弃理由,莫过于说服自己,还有比爱更浩大宽广的事物值得热爱。
神父解脱了。我还没有。我忍不住想,从此往后,神父的声声祈祷,是变得更新鲜,还是更凝重?
玛格丽特和大表哥青梅竹马,有过你婚我嫁的好憧憬。后来,大表哥去了神学院,成了全家人的骄傲,大表哥再也不跟她嬉闹了。再后来……大表哥成了神父。有一天,他把种子播进了她的身体……
神父死了。孩子也死了。上帝的惩罚总是要兑现的。玛格丽特住进了神父留下的房子里,与世隔绝,凄凉度日,直到与另一个孤独的男人来往……
这是吉根讲述的另一个故事,《花楸树的夜晚》。神父没有在故事中正面出现,神父总是侧身出现,在作者的讲述中,在玛格丽特的回忆中,在世人的嘲讽中。
抱歉,玛格丽特,我可能心疼神父要多过心疼你。原因在于,他的头上,悬着一把锋利的,信仰之剑!爱没有杀死你,但信仰,却杀死了他!
一个寒颤袭来:阿弥陀佛,愿那曹溪之畔的青年和尚,永远不会成为吉根笔下的主角。让信仰之光永远照亮他的人生吧。
《知觉》2012年10月刊总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