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婴幼儿不得不防的隐形杀手《二》

(2011-11-02 14:06:22)
标签:

塑化剂

危害

远离

杂谈

分类: 食品安全

婴幼儿不得不防的隐形杀手《二》

http://1873.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1/10/28/0/11/u199080636_13403e45449g214.jpg

 

     台湾的“塑化剂食品”安全问题曝光后,引起了食品市场的轩然大波。塑化剂不仅仅只影响台湾本土的食品行业,大陆的相关食品行业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近期,随着台湾塑化剂事件的不断发酵,大家是谈“塑”色变,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双酚A和塑化剂,在很多人看来,只要是塑料制品就要谨慎考虑下是否使用,也让一些妈妈更纠结,因为婴幼儿的奶瓶、孩子喜爱的饮料零食等都跟这两种物质息息相关,怎能让人不担心!

隐形杀手之塑化剂

一、关于塑化剂

      塑化剂就是增塑剂,是一种增加材料柔软性或是材料液化的添加剂,在塑料加工中添加,增塑剂中最常使用的是 DEHP可以使其柔韧性增强,容易加工,作为增塑剂它不属于食品添加剂,主要用在 PVC (聚氯乙烯)塑料制品中,例如保鲜膜、 食品包装、玩具、 导管、 输液袋等等。但它却出现在了台湾食品安全事件中,涉及产品类别包括:运动饮料、果汁饮料、茶饮料、果酱、果浆或果冻、胶囊锭状粉状食品等,这些食品或药物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此次台湾饮料安全事件,正是一些不法厂商把塑化剂替代成本较高的乳化剂中的棕榈油添加进食品中。人们食用了这些饮料或药物后也就为身体埋下健康隐患!

二、塑化剂到底危害有多大?

1、在塑化剂涉及的食品中有多款婴幼儿、儿童产品受到牵连。品种不仅有孩子们爱吃的小果冻、布丁,还有儿童综合营养素、超能儿童成长钙片等。也就是说,塑化剂已经对孩子的健康造成威胁,不禁让民众为孩子也捏一把汗。

2、塑化剂的分子结构类似荷尔蒙,被称为“环境激素”,或“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若长期食用有可能引起生殖内分泌系统异常,包括人体激素失调和免疫力下降,男性雌性化,造成孩子性别错乱, 包括生殖器变短小、 性征不明显, 诱发儿童性早熟, 甚至存在致畸和致癌的风险。 由于幼儿正处于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发育期,DEHP对幼儿带来的潜在危害会更大。

  3、由于使用增塑剂的塑料产品在生活中很普遍,邻苯二甲酸酯(塑化剂的一类)类物质也就在空气、水、土壤等环境中广泛存在,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进入人体。如果身体中只存在微量的塑化剂,对人体产生危害的风险并不大,不需要治疗。目前许多国家的大气、湖泊、河流和土壤中,确实也已经检测出不同浓度的邻苯二甲酸酯。食品在储存过程中也会有微量增塑剂从包装材料中迁移到食品中, 但合格的塑料包装材料迁移量不应超出有关标准。 

在现代这样的生活方式中,完全躲开塑化剂类物质几乎是不可能的,但也没必要过度紧张,专家说正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增塑剂对人体产生危害的风险可以忽略。但要想避免过多摄入塑化剂,应从生活习惯着手。

五招教您远离隐形杀手

1、选用食品容器时,尽量少用塑料制品,可改用不锈钢、玻璃或陶瓷容器。
2、保存食品用的保鲜膜宜选择不添加塑化剂的材质,并避免将保鲜膜和食品一起高温加热。 

3、在饮用热水、 热汤、 茶和热饮料等时少用塑料杯,塑料杯装的食物尽量避免,如:奶茶、豆浆、粥等。

4、少用塑料容器在微波炉中加热食品,微波炉温度过高利于有害物质析出。

5、不要拿塑料容器承装油脂性食物,油脂性食品更会加速塑化剂的溶出。 

      最后,为了您的家人及孩子的健康,提醒您请从点滴的生活习惯累积做起!祝您的宝贝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本报记者王君平塑化剂躲不开如何避免危害   科技视野人民日报2011-07-04

2]本报记者冯永锋别再让“塑化剂”害人了大视野 光明日报2011-06-09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 张赞

Emaill:zhangzanzan@sohu.com

QQ:100732854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