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在陕西法治网上看到一篇文章,儿子放学回家,带来了两本小册子,书名叫《成长手册》。儿子告诉母亲,学校发了书,开始上第一堂性教育课。母亲把书接过手,翻了翻,内容真的太刺激眼睛:阴茎一般有多长?几岁的时候会有精液?青春期可以发生性行为吗?等等!
对于诸如此类难以启齿的话题,看到十几岁的儿子谈起时很是淡定从容,80后的母亲很是感慨,尽管她们这一代谈起性教育,较之我们这些上了岁数的好多了,然而还是比较害羞。在孩子面前,有些话题还真是开不了口。
对比于80后,我们这些共和国的同龄人,年轻时对于性知识几乎是一无所知,从来就没有接受过性教育。在那个青春活力的年代,两性的结合,似乎是永远不能启齿的秘密,既不敢向老师、长辈提问,同伴之间也从没交流,只能从一些文学作品的情节描述中获得。
上世纪60年代,恰好就是我们这些共和国同龄人的成长期。那个时候,在公共语境中,“性”已成为一种禁忌,性教育自然也无从谈起;一场史无前例的运动,更是开启了全面禁欲的年代,刚刚萌芽的性咨询和性教育同样被扼杀于摇篮。那时,性发育得不到正确的指导。女孩子的月经被认为是倒霉,见不得人;男孩子的遗精也被认为有伤元气;青春期和青年期的性自慰被认为是危害健康的不良行为或不道德的行为。性困惑基本上无处咨询,性机能障碍也无处求治。更为甚之,情侣之间躲在某个角落谈恋爱,还会被当作乱搞男女关系抓起来。
2010年播放的电影《山楂树之恋》,描述的,正是我们年轻时的那个岁月。电影中有一个镜头,少女静秋和老三和衣躺在床上,神情便显得十分紧张和羞涩。不久后,静秋陪朋友去医院堕胎,看到朋友的痛楚以及周围大妈遮遮掩掩的眼神,顿时陷入了无端的猜想和恐慌之中,以为自己也怀孕了。
在那个年代,生理上处于性无知状态的女孩,总是显得十分可笑和幼稚。热恋中的男女青年,拥抱和亲吻本来是非常甜蜜和美好的事情,可是,那个年代的相恋,就是两个人快快乐乐地在一起学习、看电影、散步。碰到男孩冲动起来,把女孩搂在怀里没头没脸乱吻时,这样的举动,总会把女孩惊懞了,半天都晃不过神来。有时候,激动的男孩,不顾女孩阻拦抚摸了她最隐秘的地方,害羞的女孩最直接的反应,就是使出浑身力气将其推开夺路而逃,找个没人的地方暗自哭泣。她们总是幼稚的以为,被男孩吻了就失身了,弄得整天惶恐不安。
在当年,人们往往把性爱这种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与黄色、下流联系到一起,谈性色变。人们把原本只是属于心理和生理范畴的性爱上升为道德观念的范畴,认为是流氓行为,严重违法。倘若有哪一对年轻人偷尝禁果而至女孩怀孕了,落在她身上的,轻的是生活作风不捡点的污名,重的则是没头没脑的严厉惩罚,甚至被揪上大会挂牌批判。在这种错误观念影响下,再加上性知识贫乏及性愚昧,不少女孩为性而困惑、烦恼和痛苦,有的甚至酿成一幕幕人间悲剧。
有人概括说,我们这一代没有知识的知识青年,当年的上山下乡运动,是获取性知识、完成性的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在乡下,当我们第一次看到猪狗交配时,都显得目瞪口呆,尤其是那些稚气未脱的女孩。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会从不同渠径学到鲜活的性知识,甚至是无师自通。毕竟,来到这个世界上,不管是什么人,都必然完成两个基本的历史使命,一是活着,二是繁衍,任何时候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