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在网上看到一则讯息,一个名为“上海大爱城”的养老机构,设置了一个养老骗局,说的是,花10万元就能投资一个养老床位,可以住,还有10%的高额利息。目前已经有5.2亿元的养老钱被骗了,上当人数接近2000人,平均每个人被骗了20多万元。
看到这道消息后,作为同龄人,心中不胜撼然,而且还有几分揪心。毕竟,我们这些人省吃俭用,大半辈子存点钱不容易,被人用一套佹异的骗法,一下子就把“棺材本”全骗光。钱没了,养老院进不了,将来的墓地恐怕也买不下了。
从“上海大爱城”这则消息引起的联想,最让人揪心的,就是我们的养老问题。曾记得,人民网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过,“目前,中国大中城市一床难求、养老设施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市场供需严重失衡。为此,国家出台很多政策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养老市场,并在用地、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扶持。随着资本大量涌入,养老模式逐渐多元化,除了传统的养老院养老,会员候鸟式养老、保险分红养老、以房养老等新模式层出不穷。然而,在市场供需严重失衡的情况下,如果相关监管不到位,不良商家会用各种障眼法坑害求床若渴的老年人。”
每一个人都会老。有老伴相陪的时候,日子也许活过得会舒心开心些。可是,人生走到最后,最终都会剩下一个人过日子。没有老伴,子女又不在身边,一个人在家,万一猝死都没人知道,万全之策,大概只能进养老院。
按理说,养老院应是老年人颐养天年的安逸之所。住进去,一来可以享受良好的服务,二来生活可以非常有规律,三来有时间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四来可以与子女的关系更加和谐。可是,在网上了解到的似乎不太如人愿。现在的养老院,鱼目混珠,良莠不齐。大众化的养老院,房间的布设就像医院的病床一样,一张张单人床有序排列着,床边一只床头柜,加上墙头的一排挂衣钩,就是一个个老人的个人空间。高档些许的养老院,可以有单人房、双人房,老人也只不过是在物质上好一点,精神上的孤寂依然无法排解,一个个依然是呆滞的眼光,成了废物一个,让人看着都心痛。更为甚者,养老院中虐待老人之事时有所闻。前些年有网友爆料,安吉一敬老院95岁老人左小腿烂到生蛆,露出一截乌黑的骨头,肢体被偷偷埋掉。其他老人家属看到,才送医治疗。《扬子晚报》也曾报道过,郑州市某一老年公寓护工郑焕明,凌晨三四点叫醒被护理老人,进行辱骂、虐待,甚至捆绑,强迫老人喝尿。无论是高档,中等的还是大众化的,只要进去了,大部分就是废物式养老,在吃喝拉撒中等死。
老年是人生最后一站,老有所养,老有善终,是一个社会应尽的义务。可是,当我们欲进养老院的时候,先不说是否会碰到诸如“上海大爱城”那般的骗人机构,也不说养老院是否有床位可以住进去,高昂的收费是否可以支付得了,而最让人担忧的是,大多养老院都可以保障老人吃饱穿暖,却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提供老人的精神消遣。在那里,人有的是时间,却无所事事,只能是废物一个。
可以想像,进入到废物式养老的环境中,开始时还红光满面,过不了多久,因为生活圈子变窄了,没有了生活激情,不仅头发泛白,皮肤松驰,皱纹加深,而且两眼混浊无光,神情痴呆,步履蹒跚。走到了这一步,还真的是行尸走肉,没有生命的尊严,也没有个人隐私,犹如活死人。由此,不禁使人想起了最近流行的一个段子:日本70岁的老头在上班挣钱,美国70岁的老头在竞选总统,德国70岁的老头在公司当老总,法国70岁的老头在准备婚礼娶新娘,中国70岁的老头在纠结进哪家养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