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岁月如梭,往事悠悠。汕头这个海滨邹鲁的大街小巷中,曾经有过数百家书报亭,是这个城市的文化符号。承载了太多人的回忆。近些年来,随着电脑和手机的普及,往日司空见惯而常常被我们忽略的书报亭,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已淡出了我们的视野。
与书报亭一起,随着人们的记忆一起渐渐褪去的,还有大家熟悉的报刊杂志。前一段时间,在中山公园迎春路大门一侧,还见到勉强生存下来的书报摊,曾经与摊主聊过几回,即使他的书报摊好不容易生存下来,现在的行情也不好。当时曾关心过问,他由衷的说,做这个行当,就是为了良心,街坊四邻总有三五个老人还是想买一份报纸读读看看。不过,这个强撑下来的书报摊近来也似乎不见了。由于数字化阅读时代的到来和纸媒的衰落,以前那种进园前随手买一份报纸或者钟爱那本书或那期杂志,翻得哗哗作响的现象早已消失殆尽了。
不仅在鮀岛这座海滨城市,在全国各地及至全世界,曾几何时作为人类社会消息重要来源的报纸,与书报亭一样,随着网络的兴起和人们对于书刊依赖的一落千丈,原有的文化功能逐渐式微,数量也不断减少。如今别说在公园里、在茶座中,就连在地铁里、公交车上或者火车上,早已看不到有人看报纸。人们关心的只是手机。
从2004到2018年的大约15年中,美国大城市以外的地区性报纸,几乎三分之二停刊。而美国的大城市有1294家报刊停业。在欧洲,德国的情况也不秒。受到报纸销量下降的不仅仅是报纸本身,而且还有从业人员和报纸的广告收人。在日益激励的竞争中,报纸越来越显示出自己的弱处。在全球范围内,报纸的阅读者基本上是老年人。报纸成了一种怀旧的残留物,有人预测,大约在2050年,纸媒将退出历史舞台。
中国的报业在经历了上世纪未本世纪初一段时间的繁荣兴盛之后,不过10年时间,现在也已经到了衰落时期。与世界上的报业相比,中国的报纸还比较侥幸,因为一个特殊的现象,就是党报或者称为机关报的存在。由于政治上的需要,还不至于全面倒闭。不过,未来中国的报业,也将会与西方早已存在的状态相类似,岀现“一城一报”的格局。也就是说,一个城市最后只剩下一家权威性报纸,或者由某一个融媒集团控制的报纸,其它类型的报纸,包括都市类和行业类报纸将会退出历史舞台。实际上,汕头现在已经形成这样的状态。原来的日报、晚报和都市报三刊已合为一刊,并且已经与电视台融合,形成了融媒集团。
新的数字时代的来临,预示着众多新媒体的出现以及众多运行模式的实行。在社会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中,网络媒体,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第四媒体,无论是传播速度、业务扩张速度、广告收入的增加速度,还是技术革新速度,都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料。作为三大传统媒体中历史最为悠久的报纸,不仅与广播、电视三大传媒一统天下的格局已经一去不复返,而且衰落和不断退却的速度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新的媒体生态环境正在华夏大地上形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