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刚在网络媒体上看到披露的一则消息,山东临沂一名退休教师被一个曾经品学兼优的女学生骗去做了贷款担保,甚至还让邻居也借钱给这个女学生,弄得家里一贫如洗,60多岁的他走上了一条打工还债的道路。
看完这则新闻,让人陷入了一段深沉的思索之中。善良是好的,但是太过善良,不懂得拒绝,就成了烂好人。别人冒犯我们,我们不好意思生气;别人麻烦我们,我们不好意思拒绝。我们所谓的“好心”“好脾气”,发展到极致,就变成了任人揉捏的软柿子。
一直以来,社会都是提倡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大家都以为,帮助他人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很多研究发现,把关注点放在助人为乐上,心中常常会产生一种难以言喻的愉快感和自豪感,这种愉悦感会降低压力激素水平,促进了有益激素的分泌。精神病流行病学专家甚至说: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是预防和治疗忧郁症的良方。
于是,大家都认为,帮助他人是由衷而发的事情,得用心去了解他们的需求,尊重他们的隐私,让他们愉悦接受。千万别以为受帮助的一方泪流鼻涕的表示感恩,自己便感到满足了,这不是帮助;更别拿出一副施舍的态度来,这会让别人有一种受辱的感觉。因而,总是把别人的感受放在了自己的感受之前,把别人的需求放在了自己的需求之前;当别人提出要求的时候,有时心里并不愿意,很多时候根本没办法把不字说出口。
为了维护所谓的良好关系,我们常常超越自己所能接受的范围,甚至力不从心,为了避免别人不舒服,只能委屈自己,勉强接受了别人的请求。事后,又往往非常懊悔。对于这样的状况,别人并不领情,反而更不把我们当一回事。
我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一定要设置一条底线;善良没有底线,别人就没有原则。一个被人认为是很温和、很友善的人,别人总喜欢找他帮忙。这样的人也大都宁愿牺牲自己的时间,即使付出了自己所能承受的一切,也不好意思拒绝。大家都知道,像这样活着的人,其实活得很辛苦。生活本来就不容易,很多时候,我们舍弃了自己宝贵的时间,却被那些利用我们善良的人们压榨。对于这种人,我们在他们心里只有利用的价值,即使付出了很多代价,所做的事都不屑一顾,认为理所当然。我们这么好说话,这么乐于助人,他们怎么又能体谅?对于这样的人,拒绝是就是一种权利。有句话说的好,别不好意思拒绝别人,反正那些好意思为难我们的人也不是好到了哪里去。
实际上,拒绝也是人生的一种学问。学会拒绝,人家才知道我们的底线。我们没有义务一定要帮助别人,不用感到不好意思。善良和周到是我们自己的教养,不应该成为别人无限制索取的理由。为难我们的人,根本就没有仔细为我们考虑过,我们的善意和耐心要用在值得的人身上。大家是否会发现,在当今社会中,那些能坦诚拒绝别人的人,在生活中都活出了真正的自己。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