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我们陪同广州来客,再一次又来到了潮阳海门的莲花峰。这处面向浩瀚大海的自然景观,对于开门见海的汕头人来说,早已见惯不怪,而对于任何一个外来客人,却是一个令人羡慕的潮汕名胜迹地,不仅碧水蓝天、风光秀美,更因为700多年前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涉足和后人凭吊前贤的芳迹。
莲花峰面向浩瀚无垠的大海,在涛声阵阵的沙滩上,崛起一个苍翠的小山头,小山头上一堆错落有致的硕大花岗岩,其中有山头上一块分成两瓣的硕大石头。远远望去,就像一朵正欲绽放的莲花而被称为莲花石。
莲花峰的硕大岩石之间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树木,不管是在岸上望去,还是在海上眺望,都是一处难得的景观。就这么一小片区域,倘若真的让人挥毫着笔,那般秀美,洋洋洒洒几万字也不算太长。一处历史悠久的旅游胜地,都是一幅人文景观和自然景物交相辉映的绚丽画卷,既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又浸渍着历代文人墨客凭吊前贤的芳迹。
700多年前,文天祥就是登上这里向着茫茫苍海翘首遥望,寻觅帝舟踪影。念及岌岌安危的宋王朝,他不由感慨万分,悲痛顿足。顷刻间,足下巨石竟然被顿开,裂成了莲花瓣状,形成莲花石一段优美的传说。
后人出于对文天祥丞相的敬仰和怀念,在莲花峰西北侧钟南山麓建了一座忠贤祠。这座忠贤祠又叫莲峰书院,坐北向南,座拥主峰莲花峰,背靠粤东名刹莲峰古寺,既是纪念性祠堂,又是兴学育才的书院,自明代创建以来闻名远近,是一处保护完好的明清古建筑遗址。莲峰书院的左边有一块不大的石头,上面篆刻了“终南“两字,据说是当年文天祥在安营造饭时留下的留下忠踪故迹,表示“南退到此为止”。南字里面的““字被他有意刻成了“午”字,以示午时望帝之意。
尔后,历朝历代的文人名仕慕名而来,在莲花峰留下的诗词题赋近百幅,充分表达对文天祥的敬仰之情。1987年在莲花峰旁还竖起了文天祥高大的石雕像,翘首遥望远方的他神态凛然,令人肃然起敬。
文天祥在南宋危亡之际受命,不顾历史兴衰交替的必然规律,一意孤行,领兵拒敌,最终兵败被俘,身陷囚笼。如果文天祥生活在一个太平盛世,他或许会成为一代名臣,即便归隐耕作,也有可能成为一个名声更大的诗人。 可他偏偏生逢乱世,国破人亡,历史让他担负了注定要失败的责任,他开始了他一生中最为壮丽的事业,他谱写了他一生中最为高亢的篇章,他燃烧了他一生中最为激情的岁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加载中…